第四十六章收服白龍的辦法
查詢完畢自己的餘額以後,又回到了原先係統的地方,他心裏掛念著兔妖與鐵扇,便詢問係統道:“係統,有沒有那種可以和遠方人隔空對話聊天的東西?”
“有的,主人。”係統女聲的聲音剛剛落下,葉雲陽眼前就彈出了一個商品介紹。
名稱:思鏡。
功能:可隔空與心中所想之人對話相見。
用法:將買主的血滴上鏡子隨便一處,待鏡子認主後,隻需眼睛緊緊盯著鏡子,心中想所見之人,鏡子即會顯現出來,並且所思之人的那邊也可看到買主,雙方可進行對話。
價格:一百萬煉氣值。
葉雲陽一口氣看完了所有,看到價格時,心裏那股節儉氣全被磨沒了,他想著自己如今是身價五億兩千煉氣值的男人,花點不過份。
“係統,我買下了。”
“好的,主人。”
“叮,主人,你的思鏡到賬了,已幫你存放起來。”
葉雲陽並未應聲,隻繼續道:“幫我準備禦水丹的材料,可扣除煉氣值。”
“好的主人,現在就為你準備,請稍後……
”禦水丹材料已準備完畢,主人現在可開始煉製。”
係統說完後,葉雲陽取出自己當初花三千九百萬煉氣值買的六級丹爐,“唉,才這麽一段時間不用,上麵竟然都落了灰。”葉雲陽用手摸了摸那丹爐的邊緣,沾了一手的灰。
他靜下心來努力煉製著禦水丹,小半個時辰過後,但要隻煉製成功了一半,此時葉雲陽的額頭已經冒了冷汗,他極力控製著丹藥的火候,哪怕多一分少一毫,這一爐丹藥就將前功盡棄。
又過了一個時辰,葉雲陽終於煉製成功!他興奮極了,趕忙將那一爐丹藥拿起來裝好,走出了係統。
走出係統的葉雲陽猛的一下睜開眼睛,他從**跳了下來,手裏握著個木盒子,立馬就往門外走去了。
過了一會兒,孫悟空的房門被輕輕敲了幾下,“這就來!”聽到了敲門聲的孫悟空快速回應,他一打開門就看到葉雲陽站在門前,此時的葉雲陽額頭滿是汗,就連頭發都有稍許淩亂,孫悟空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著他。
“你這是怎麽了?一副生完孩子的樣子。”
“滾,為了給你煉丹,費了我好些精力體力時候。”說著就把手裏的木盒遞到孫悟空麵前。
孫悟空把那木盒接了過去,迫不及待的就把它打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個!你瞧不起我?我對付那白龍隻需要一顆丹藥就好了,你幹嘛給我煉製那麽多?閑的沒事幹啊?”
葉雲陽朝他翻了一個白眼,慢慢道來:“你以後還不知要麵對多少妖魔鬼怪,多煉製些才好,否則哪天遇上了用水招的妖怪,你就隻能聽天由命,敗下陣來。”
“哼,那就多謝了。”說著孫悟空就想把房門關上。
一隻手突然止住了孫悟空的動作,是葉雲陽,他道:“你拿了丹藥就想走人,哪有這好事給你。”說完直接用手把門推開走了進去。
葉雲陽隨便看了幾眼這個房間後,徑直走向茶桌坐下,悠閑的喝起茶來,“我尋了個寶貝,能讓咱們看到兔妖與鐵扇。”
“那又如何?”
“咱們倆一起看。”說完就從係統中取出了思鏡,按照使用方法所說讓鏡子認了主,心中即開始默念兔妖與鐵扇。
沒一會兒,鏡子中果然出現了兔妖與鐵扇的身影,可她們兩人好些時候才注意到店鋪裏麵突然出現的光鏡,“兔子鐵扇,你們倆在那邊可還好?”孫悟空嘴上說著不願意,自己卻還第一個上前說話。
“我們倆都好,這的生意也越發景氣,你們要是不快點回來,我們把這掙的錢全花了。”鐵扇對著空中那鏡子說。
“店中可還有丹藥?”葉雲陽突然出現在鏡子裏問著。
葉雲陽還在等待著她們倆回答,那鏡子卻突然恢複了原本的模樣,葉雲陽想破口大罵,隻是這門口的一道女聲,引起了他注意。
“有人在嗎?”
“來啦來啦。”正在忙活的大伯趕忙回應。
大伯把那少女請了進去,隻因那少女說是來找葉長老的。
“不知姑娘尋我何事?”葉雲陽孫悟空豬八戒是一同被大伯叫下樓的。
“葉長老,我是觀世音菩薩身邊的童子,自上次觀音菩薩與你在蓬萊島一見,就覺得你器宇不凡,但一定會有坎坷,故特地吩咐我偷偷跟在你們身邊看著,昨天因為我有事,返回了南海一天,今日才得空回來,菩薩知道你們的白馬被白龍吃了,白龍還不讓你們過鷹愁澗,特地拖我來告訴你們這白龍的一些事。
孫悟空一聽到白龍之事興致一時就起來了,他道:“姑娘快快同我們說來。”
那童子歎了一口氣,“唉,說來這也是個悲劇,這白龍原是西海龍王敖閏的三太子,數百年前他成婚那一日,各方各界都給他送了無數珍貴禮品,就連當時玉帝也是送了一顆圓潤飽滿的夜明珠的。”
孫悟空很好奇,他問:“難不成他來這鷹愁澗,是因為那顆夜明珠?”
“不錯,當時他興高采烈,直至洞房花燭夜之時,那三太子就聽房中有人在竊竊私語,原來是那三太子的新娘與一珊瑚精在**,那新娘道‘如今我嫁給三太子也是權宜之計,我心中一直都是有你的,你且忍忍,咱們謀劃謀劃就把那三太子殺掉。’那新娘剛剛說完這句話,生態市就直接站在了她麵前,撞破這兩人私會之事。”
“那珊瑚精上前去與他打鬥一番,三太子雖是龍,可那珊瑚精道行高深,三太子根本就鬥不過他,他眼睜睜的看著珊瑚精與他那新娘逃離房間,心中惱怒至極,把整個房間給砸了,而那房間之中有玉帝送的一顆夜明珠,還有各種大人士送的禮品,全都被他一氣之下給砸光了,按照天庭的懲罰,他就被貶到了這鷹愁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