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托缽僧父子相見

詩曰:

人生際遇數理內,父子相逢道路邊。

兩地隔絕思渺渺,一時見麵淚潸潸。

可憐還數長離散,堪喜最是永團圓。

人意天心俱如是,幾多愁苦幾多歡!

話說陸九公七萬人馬,號稱十萬,攻打平安州,先鋒部隊在於得水率領下,猛攻東門,不久,陸九公大軍齊至,四麵攻城,然而,攻守之間,向來是攻城一方仰攻吃虧。守軍居高臨下,勝在地利,攻方兵力七萬,卻是人多。一時間,城上城下,叫殺連天,濺血紛紛,白刃閃閃飛寒光,羽箭嗖嗖奪人心。

陸九公部人馬重點攻擊東城門,陳誌元自是親往東門來。

陸九公本意是偷襲,料不到對方卻有防備。其實呢,平安州中的防備,本是為著防備李詩劍的,不想卻對上了陸九公的偷襲,使他此計基本落空。

陳誌元分兵守城,用了四萬人馬,手頭還有一萬兵作為預備隊。聽說東城攻得急,率領史強生等將領,帶三千人馬支援東門。

到了城門樓上,看到對方攻城正緊,一將縱馬來去,指揮攻城,陳誌元就叫過史強生,說道:

“史將軍,看到對方對那個將領了不?用你的神射之術,給本天王滅了他!”

史強生本想要趁亂逃出平安州城,去尋找自己的妹妹,然而一看敵人是四麵包圍,攻城甚急,自己是逃不出去的,當即換了想法:也罷,我姑且在這陳誌元手下,助他打退敵兵再想法尋找我妹妹。

此時史強生聽到陳誌元要自己射殺敵將,當即道一聲“得令,請天王看末將手段!”

說罷,史強生就張弓搭箭,瞄準那將,“嗖嗖嗖”一連三箭!

這三箭,竟是一箭也沒落空!陳誌元看得分明:對麵敵將是身中三箭,當時就摔下馬去,一動不動,果然是滅了!

東城門城樓上及城牆上,登時發出歡呼!而城下攻城之兵,卻是失了指揮,變得大亂。原來被史強生箭射身亡的,正是陸九公手下先鋒大將於得水!

陸九公正在遠處高地上觀看於得水指揮攻城,乍見他落馬身亡,大吃一驚。於是陸九公立即率領手下上前,往前來指揮人馬繼續攻城。

東城門門樓上,陳誌元遠遠望見了,就對史強生道:

“史將軍,看到那身穿黃袍,坐在天王傘下的人了沒有?此人就是陸九公!他本是占據了倒馬州作根基的,不想卻被那張友三奪了倒馬州,隻好西進安順州。然而本天王萬萬沒想到,他竟然妄想奪我平安州!”

史強生一聽說那人叫陸九公,就想起自己家破,便是破在此人部下手中,心中便生出拿此人報仇之意來。

於是史強生向陳誌元請戰道:“天王,趁現在敵軍一時混亂,請天王派先鋒常將軍出城反擊,末將協助,就藏在一邊,伺機射殺那陸九公!”

陳誌元聽了,點頭讚同:“史將軍之計很好!來人,傳令常將軍與史將軍領兵五千,出城反擊!”

當時常勝領兵出陣城,史強生隱藏在旗門之下。那常勝雖然對上李詩劍時不夠看的,但是,此時對上陸九公的部下,大刀常勝就威風了。

城中出城反擊,實出陸九公意外!

當時常勝驟馬舞刀,直衝中軍,要來捉拿陸九公。陸九公部下數將齊出,然而,擋不住兮奈他何!

陸九公見了,也是吃驚:“此人必是陳誌元手下大刀常勝!”

也是陸九公命不該絕,一見是常勝衝向自己,陸九公喝令諸將一齊往前迎戰,自己卻是喝令親衛保護自己,反向後撤。

史強生在旗門裏,眼看陸九公後撤,於是轉過頭來,張弓搭劍,來射與常勝對戰諸將。那也幾乎是一箭一個,數箭射過,數將落馬,驚得其餘將領,個個落荒而走!

眾將敗亡,兵卒自然也就跟著敗逃,於是東門圍攻便被打破!

大刀常勝見了敵軍敗逃,把大刀一揮,喝一聲“追!”於是領得勝之兵追去!

史強生此時也驟馬前衝,隨常勝追趕陸九公,同時發箭射去。隻是雙方相距足有三百步,射不中,陸九公逃了開去。

而此時東城門鳴鑼,常勝與史強生領兵而回——自此一戰,常勝可是對史強生親熱多了。

常勝道:“史將軍神箭,常某佩服得緊啊!”

史強生道:“常將軍大刀神威,令那陸九公望風而逃,末將更是佩服呢!”

一時間這二人是哈哈大笑,同來參見陳誌元。

這個時候,東城門陸九公兵敗逃走,另三門自然解圍退去了。消息傳來,陳誌元部下都很高興。

常勝參見陳誌元,就問道:“天王,末將正要擒拿那陸九公,不知城上為何鳴鑼,令常某收兵?”

陳誌元道:“常將軍,史將軍,那陸九公手下有個能人,叫做常思琛,我以前與他認識,此人頗有謀略;我隻怕他敗逃之際,或許有詐,陷害了我陳誌元的兩員愛將呀!”

常勝與史強生聽了,都感謝天王愛護。然而常勝心中總覺得還有所不足。

陳誌元則招集眾將,安排反攻陸九公所占的安順州。

卻說陸九公往回逃,到了兩州交界處白雲嶺才停下來,清點人馬,就地防守;見七萬大軍折了近二萬人馬,心中十分不快。

陸九公就與常思琛商量道:“常先生,我軍偷襲不成,反遭挫敗,又折了大將於得水,如今帳下更無人是那大刀常勝對手,怎麽辦?”

常思琛道:“那陳誌元,小人本也認識,以他心性,必然不會有提防,隻是我大軍偷襲,平安州卻是預有防備,或許,這是有高人指點他陳誌元;也說不定是碰巧了,他平安州加強防守了吧。至於那常勝,依小人看來,有一人,足可以臨陣斬他!”

陸九公道:“什麽人如此勇猛?”

常思琛道:“小人昔日結識一人,法號明塵,此人極有勇武,能倒拽九牛,空手打虎,使一把厚背單刀,重一百零八斤!若得此人,勝那大刀常勝根本就如壯漢捉嬰兒一般。”

陸九公聽了,說道:“原來你說的是那托缽僧,這人行蹤不定,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常先生有他的消息嗎?”

常思琛道:“前日聽說他到了安順州城北大時寺,正在那邊停留,不如我與天王前去拜訪,就請他加入我軍,如何?”

陸九公道:“他行蹤不定,可得趕緊去!”

常思琛道:“請天王備好禮物!”

陸九公道:“這個是自然的事。”

於是陸九公與常思琛兩個,帶了數人護衛,一行匆匆往安順州城北大時寺來。

托缽僧果然在。

常思琛先行入寺中遊說托缽僧道:“明塵大師請了!”

托缽僧見了,就笑道:“原來是常施主!常施主是來進香的嗎?這大時寺可是離施主家鄉遠得很哪!”

常思琛道:“大師!小可不是來進香,而是來拜見大師的。”

托缽僧道:“說了半天講了半年,原來施主卻是專程為老衲而來的!”

常思琛笑道:“大師雖年近五十,但小可卻深知大師勇武過人,寶刀不老,豈能說一個‘老’字?小可有一場富貴機緣,送與大師,大師願意要不?”

托缽僧聽了,心中暗思,我今年已是四十九歲了,當年我師說過,一二十年之間,我還有一場富貴呢,隻是,我如今早已拋妻棄子,還要那富貴做什麽?

想到這裏,托缽僧哈哈笑道:“常施主,老衲皈依佛門久矣,富貴於老衲如浮雲耳。”

常思琛見托缽僧不為富貴所動,料想他既然是個禪宗,必也不以富貴為意,當即實話實說道:

“不瞞大師,小可如今追隨陸九公攻打平安州,九公兵敗,折了大將於得水,目前那陳誌元所部反要來奪我安順州,九公帳下眾將,無人是那大刀常勝敵手,小可此來,實為請大師助一臂力,斬了那常勝。”

托缽僧聽了,笑道:“常施主,你們與那陳誌元,依老衲看來,應當是聯手對抗朝廷圍剿才是,所謂‘唇亡齒寒’,怎麽反而自相殘殺起來了呢?何況老衲既已出家,豈可上陣殺戮?”

常思琛聽了,心中暗道,大師說得有理!隻是我為臣下,真正作主的,還是陸九公啊。(常思琛自此暗暗生了一分尋求明主之心。)

目前順義軍四大勢力,正相互搶奪地盤,九公他被人搶了倒馬州,失了立足之地,這才來占了安順州,又來爭奪平安州,誰想陳誌元竟有高人指點,九公他折了大將於得水呢?!

想到這裏,常思琛道:“大師說得極有道理,隻是目前其他各部都在搶奪地盤,九公他孤掌難鳴,不得不跟風從俗隨大流啊。眼下請大師戰那常勝,實是請大師救常某性命。”

原來,這常思琛昔日曾經救過托缽僧一命。他如今這麽說,等於是挾恩求報,托缽僧可就不好拒絕了。

於是托缽僧道:“施主,既然是這樣,老衲便答應你陣前會會那常勝!隻是此後,不可能留在你那邊。依老衲看來,你順義軍四股勢力,為首者都無遠見,難成氣候,希望施主你也明白這一點,趁早抽身哪!”

常思琛道:“謝大師金玉良言!小可謹記於心!陸天王正在寺外,等候大師賜見,還請大師允準。”

當時托缽僧就道:“施主請回,老衲略作收拾,自然會趕赴軍前。那陸九公,到了陣前之日,自會相見,不必非要在今天相見。”

常思琛聽了,就唯唯說道:“大師,我與九公目前駐紮在白雲嶺下,大師既然不願意與小可一同前往,那小可就先行一步,專候大師法駕!”

常思琛出了大時寺,陸九公道:“常先生,怎麽樣?”

常思琛道:“回天王,那明塵法師不願加入我軍。”

陸九公聽了,就道:“我與先生一起前去拜訪他。”

常思琛道:“小人剛才說過天王要見他,他說是到了軍前之日,自會相見。”

陸九公道:“先生剛剛說他不願加入我軍,又怎麽說軍前相見呢?”

常思琛道:“他雖不願加入我軍,但小人曾有恩於他,故而挾恩求報,他迫不得已,答應為我軍斬殺常勝了呢。”

“原來如此。”陸九公道。

常思琛道:“他既然答應了我,那麽我們回營之後,若是常勝挑戰,便當堅守不出,專候托缽僧到來斬他。”

再說托缽僧,本也無甚收拾的。他此來大時寺,本是為著心中疑惑,前來向寺中方丈請教。

這十六年下來,托缽僧除去一次渡河,因為不會泅水而遇險,再無其他。隻是,十六年的托缽,讓他身體越來越強健,早已成為一個高手了。

近半年來,托缽僧屢屢覺得,自己身邊如有人在,卻是根本看不到人。托缽僧以為是幻覺,又想自己現在是身強體健的,豈能是幻覺?又一想,莫非是修持不足?於是就來這大時寺向方丈大師請教,畢竟人家乃是大德高僧。

此時托缽僧既答應了那常思琛,當即就便辭別大時寺方丈,前往白雲嶺來。

就在半道上,路過一處黑鬆林時,托缽僧聽得林中異動聲響,抬眼看時,隻見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跟瘦猴兒似的,與乞丐不差什麽,手中卻拿著一把又厚又大的單刀,衝了出來!

托缽僧一看,心說這把單刀,隻怕比我的刀重一倍也不止,難為他如此精瘦精瘦乞丐一樣的一個人,卻使得動這麽重的一把刀!這真是海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啊!

托缽僧當時後退一步,抬手取下自己的單刀,隻待相鬥!哪知那人出了鬆林,見了自己,並不上前來戰,卻是大喝道:

“劉小棒兒在此!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