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沱羅寨是什麽情況?

神仙命格是隱藏屬性,係統並沒有顯示,所以第二天劉文該上朝上朝,該去軍營訓練去訓練,什麽都沒有發現。

三天後,突然一係列的消息引爆了朝堂:

王世積被斬了,原因是有謀反之心。這位涼州總管,去年還給漢王楊諒當副帥,輔佐漢王討伐高麗。

而左仆射高熲,因為與王世積來往甚為密切,還贈送過王世積名馬,受此牽連,高熲也被免官,削職為民。

還有左衛大將軍元旻、右衛大將軍元胄,堂堂的十二衛大將軍,跟王世積這樣的外臣來往甚密不說,京師該巡邏的沒巡邏到,甚至有西匈奴的人混進京城了都不知道。還留著幹什麽?一並削職為民。

初聞楊堅的決定,朝堂一片混亂。

右仆射、忠孝王伍建章往中間一站,滿身正氣,聲若洪鍾的行禮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如果在往常,楊堅肯定拿伍建章沒有辦法,隻能讓宇文化及這幫子奸臣出麵和他打擂台,通過詭辯贏了伍建章。

到時候,就相當於伍建章沒有進諫成功,隋文帝楊堅被奸臣蒙蔽,讓奸臣害死了朝中的忠良。

這就是明君手下奸臣的正確用法:讓皇帝做成自己想做的事,順便替皇帝背一背黑鍋。

要不怎麽說,哪朝的明君手底下,總會有那麽幾個歪瓜裂棗的奸臣呢,而且職位還不低。

這就是明君,哪怕再英明,他也是個君,皇帝真想殺人,還需要理由嗎?

不過這次,楊堅用不著宇文化及了,他不等伍建章開口,先道:“忠孝王,我還忘了說你的事呢。”

伍建章一愣。

我有什麽事?

隻聽楊堅繼續說道:“你真是好家教啊,不但教出個有本事的兒子,還教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侄子。他們都學了你一身的好本事啊。”

“陛下,您這是何意啊?老臣不懂……”

“不懂?哼!”楊堅冷笑一聲:“在河北沱羅寨,有一名山大王聚眾3000餘人,專門打劫過往官員,幾年來殘害忠良無數。據可靠消息來報,那山大王,正是你的侄子,伍!天!錫!”

聽到楊堅一字一頓的念出侄兒的名字,伍建章驚愕的睜大眼睛,臉上的表情一瞬間凝固了,嘴巴大張,像個木頭人一樣定定的站在那裏。

群臣中,不平靜的吸氣聲此起彼伏。

甚至有人開始幸災樂禍:伍建章啊伍建章,你老小子整天盯著我們,淨挑我們的毛病了,沒想到你也有今天!

宇文化及回過頭,朝某個官員使了個眼色,那人立馬出列:

“陛下!伍建章枉顧國法,縱侄反叛朝廷,與王世積等實為同罪,理應問斬!”

楊廣和邱瑞都回頭看了劉文一眼,都是一個想法:瞧見了嗎?這就叫‘看我眼色行事’。

卻不想想,劉文是會看眼色的人嗎?這時候他又會錯意了,隻當兩位讓自己也說點什麽,於是不等宇文化及指使那人回去,也出列大聲道:

“陛下!末將願意跟忠孝王一起去攻打沱羅寨,讓他大義滅親!”

滿朝文武一聽,大部分產生了同樣的想法:謔!這小子夠狠的,這是準備看著伍建章,逼他手刃親侄子啊!嘿呀,這下伍建章可難辦了,不殺伍天錫是不孝,殺了就對不起死去的堂兄。

楊廣和邱瑞的鼻子都快氣歪了:臭小子!整個大殿上數你年輕,這時候出什麽風頭!

隋文帝楊堅倒是挺喜歡,覺得劉文這話接的非常到位。

同時也明白,如今這朝堂上的文武,除了劉文之外,基本沒有能靠武力值穩壓伍建章的。而宇文成都雖然有這樣的本事,但卻和這些老將惺惺相惜,別說如今不在朝,就算在這朝上,也不會像劉文這樣,說要逼著伍建章大義滅親。

劉文的這種做法,在把伍建章當成正義之士的人眼裏,就是是非不分。

惡人劉文當了,楊堅自然要當好人,他說道:“子喬,你年齡小,不知道其中的關係。這伍天錫是忠孝王堂兄唯一的骨血,當初忠孝王的堂兄對他有恩,忠孝王怎麽忍心滅掉堂兄唯一的香火?你這不是要逼著忠孝王不忠不孝嗎?”

楊堅這話一說,伍建章和幾個跟他關係不錯的大臣,臉色都是一變。

事實就是這麽個事實。

如果出兵,伍建章斬殺伍天錫,那就是不孝悌對自己有恩的堂兄。但留下這個禍害,就是不能忠於這個朝廷。

到那時候,無論進退,忠孝都不能兩全,那他忠孝王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好了!”楊堅非常大氣的說道:“忠孝王教導侄子不嚴,罰俸半年,回家閉門思過三個月,這事就交給別人吧。”

楊堅心裏美滋兒滋兒的。

隻要今天朝堂上的情況傳出去,天下人肯定會說,自己成全了忠孝王的美名。

至於那伍天錫,楊堅才不舍得殺呢。

他恨不得找人在沱羅寨立一塊碑,上麵刻好‘忠孝王伍建章之侄伍天錫所在’這幾個大字,然後讓天下人好好參觀參觀。

一來可以打擊伍建章的忠義名聲,二來也能敲打羅藝:你不是永鎮燕北嗎?怎麽還有這樣一波強盜在你地盤上?

伍建章百口莫辯,癡癡的站在那裏,話都不會說了。

楊堅長歎一聲:“忠孝王,回家思過去吧。”

“是。”伍建章應了一聲,底氣不再像之前一樣足,背好像也有點彎了,顫顫巍巍的走出了朝堂。

唯一敢跟楊堅頂牛還可以沒事的伍建章離開了,其他朝臣也不敢再反對楊堅的決定。

劉文年輕氣盛,自然不知道,元胄曾經救過楊堅的性命,如果沒有他,楊堅在篡位之前,就被宇文邕的弟弟趙王宇文招殺死了。

楊堅接二連三的對老臣動手,讓很多人覺得這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是容不下這些老臣了。

楊堅這樣,就是受曹操、曹丕的影響了。

他們篡位成功的案例,給後世權臣都上了一課,不但削弱了君權的神聖性,更讓人學會這皇位該怎麽篡才能成功。然後,又造就了司馬家三代。

這一下,兩代父子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此後三百多年,效仿者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這讓每個當皇帝的人,都變得多疑,變得對手下的大臣們很不放心。

而在這剛剛完成統一的大隋朝,因為楊堅也是靠篡位上台的,所以弄得朝堂上下一片猜忌,大隋朝還沒完全穩定,就已經埋下了動**的種子。

正在親身經曆這一切的劉文,因為政治敏感度不夠,完全沒有體會到:其實這大隋朝從楊堅開始,就因為前朝權臣和有擁立之功的老臣相互算計奪權,讓楊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變得越來越多疑,在這種狀態下施政,已經埋下了動**滅亡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