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序

還有一大波“80後”

鄭子語 資深媒體人

當房地產的大幅廣告明確把客戶鎖定為“80後”時,我覺得這個時代的主角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最大的“80後”年過而立之年,最小的“80後”也已經走出大學校園,或者已經融入了這個時代。走在街上,最鮮活的人群無疑是“80後”。翻開報紙,“80後”的富二代,“80後”的創業青年,“80後”的作家,“80後”的CEO,“80後”的幹部,“80後”的明星,“80後”的《非誠勿擾》嘉賓,“80後”已經遍地開花。簡單以年代劃分人群是一個粗暴的做法,就像把我歸於“70後”一樣,但是不得不承認,“80後”是一個迥然於他們之前和之後的所有群體的群體。

網上早“80後”總結出“80後”的N個特點,“80後”的確有他們鮮明的個性。比如他們中的一部分男孩子,非常注重個人外在形象,愛幹淨,每天要花費很多時間在麵子工程上,他們都是化妝達人。女孩子則愛自拍,發在博客或微博上,把網絡當鏡子,眼睛大得十分無辜。而她們的個人趣味千奇百怪,時下流行的“腐女”,“80後”女孩兒當是主力。

這些也許都是表麵。要了解一個群體,需要進入他們的內心。我覺得“80後”有一種前無古人的決絕孤獨。這種孤獨,已然成為這個群體的獨特氣質。我潛進很多博客,都是“80後”寫的。那些博客或七零八落,或絮絮叨叨,對生存絕望恐懼,對未來沒有方向。我收聽過無數條“80後”的微博,他們不停釋放抱怨、糾結、怨念,他們發布某盤菜,某件吊墜,某束光影,某件衣服,某件電子產品。我看過“80後”的影評、樂評,他們的批評更尖銳、更徹底,也更解構。我看過電影《80後》,“80後”評論說這並不代表“80後”整體。“80後”,他們零零碎碎,他們自我更新,他們否定之否定,他們**不羈,他們也開始擔當,慢慢接手屬於他們也屬於一個時代的話語權。“70後”仍是中堅,但是漸漸前移或退出,“60後”開始老去或告別,“80後”站在了前台,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檢閱。一代人來,一代人去,隻有彪悍照常升起。

看完《在晃**的青春裏逆光向上》,我還是懷疑,我們是否全麵認識了真正的“80後”。何平、方琦、魚頭,是“80後”群體中的一個龐大分支。因為來自農村的緣故,我相信更多的“80後”隱藏在龐大的人群之中。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每個時代都有沉默的大多數,他們不能閃亮登場,但是他們的奮鬥同樣值得尊重。他們在這個時代獲得的機會遠比同齡人要少。當同齡人已經占據各大山頭,小地方、小城市的“80後”,如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把握自己的命運?《在晃**的青春裏逆光向上》的寫實是淩厲的,它毫不避諱房價、下崗、網癮、電擊治療、公務員考試、潛規則等社會熱點問題,而是巧妙穿插其中,讓幾個“80後”的神經末梢去感受種種陣痛。也因此,這部小說顯得誠意滿滿,又關照現實,個人的疼痛與幸福才更加真實。當目光跟隨文字遊移,我不懷疑這是虛構,我回到了小時候看的一種三維圖畫,從花花綠綠的平麵世界中,發現了一個觸手可及的立體世界。成功都很相似,奮鬥各有不同,從一個前途不被看好的網絡遊戲愛好者,到沿海城市房地產公司的CEO,何平的勵誌故事,也許比韓寒、郭敬明、範冰冰的成功更可參照和借鑒。

“70後”的羅永浩說,彪悍的人生無須解釋。“80後”的季海東用彪悍的姿態講述了“80後”一件件彪悍的故事,靜水流深,善莫大焉。

2011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