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罐

民國時期石虎胡同有個蒙藏學校,相傳該校為吳三桂舊址,即周延儒之宅,是京師四大凶宅之一,數易宅主,居者均不安寧。

某一年學校裏掘土栽花,掘出很多蛐蛐罐,罐底都帶著款識:有姑蘇彩山窯常德盛製造的十一隻,實際上是永樂年代製造;有淡園主人製造的、外青內紫者一隻;有秋雨梧桐夜讀軒製造者三十四隻,是康熙年代製造;有趙子玉製、署名恭信主人的有四隻;署名西明公一隻;署名古燕趙子玉製或造者有六十隻,書製者比較精美:還有敬齋主人之盆一隻,彩勝主人之盆二隻,韻亭主人之盆一隻,寄敬堂製者一隻,清溪主人、珍香外史各一隻。

這些罐子不知是何人所埋,聽當地老人說,道光年間長安富貴人家鬥蟲之風極盛。今淡園等製造者流傳尚多,而且有識蟲名者,應該均為上品,但是不太古樸。大概當時是新製造的、特地收藏在地窖裏的,為的是去除其火氣,使之不傷蟲。說康熙年製或許有之,說是永樂、宣德年間製品,我不太相信。又據說,貴人蓄蟲,大體需要同一式樣二十四罐,列於幾案上,稱為一掉,蓄蟲多者竟有數十百掉,當今此種風氣已消竭很久了。

玩鬥蟋蟀,自古就是我國民間一項甚為流行的活動,舊時裝蟋蟀的罐子風格各異,根據做工、材質、大小等區別,價錢也大不一樣。隨著人們對於蟋蟀要求越來越高,其身價也與日俱增。別看一隻小小的蟋蟀,要伺候好它,你還必須準備不少的用具,諸如“罐子、過籠、水槽、水牌、探筒、飯板”,等等。

這其中就以罐子為大件,就像人住的房子,最能體現出蛐蛐主人的身價。以前經常跑去一宮的花鳥魚蟲市場,在那裏什麽樣的蟋蟀和蛐蛐罐都可以看的見,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以鬥蟲為樂趣,甚至押寶賭錢。一隻蟋蟀上場,看其罐子就可對這蟋蟀的戰鬥力拿捏得八九不離十。七月中旬則有蛐蛐兒,貴者身價上千,有白麻頭、黃麻頭、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節須之別,以其能戰鬥也。上等蟋蟀,均係主人不惜重金購得,名蟲必用青白色泥罐貯之。蛐蛐罐有永樂官窯、趙子玉、淡園主人、靜軒主人、紅澄漿、白澄漿之別,那價格高得都快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