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援朝記朝鮮衛國戰爭

抗日援朝——記朝鮮衛國戰爭

下麵的是曆史背景資料,供不熟悉這段曆史的朋友參考。現在正在寫的連鎖任務就是根據這段曆史來寫的。大家順便也看一下龜甲船的光輝戰績吧。

走遍朝鮮的三千裏江山,在一些青鬆滿坡、金達萊花盛開的山崗上,你常會發現一座廟宇,裏麵供奉著一位忠武的民族英雄-李舜臣。在1592年朝鮮衛國戰爭中,李舜臣功勳卓著,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白山兩麓、漢江畔的朝鮮人民,世世代代傳頌著他的英名。

十五世紀中葉到十六世紀中葉,日本處於封建割據的“戰國時代”。各大名(即諸侯)之間不斷發動內戰,島國的經濟、文化也停滯不前。1542年,葡萄牙人平托首次在日本登陸,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也接踵而來。他們的文化和技術對日本內戰中的武士階層發生了影響。十六世紀後期,本州中部封建主織田信長崛起。他在部將豐臣秀吉(中國史書中稱“平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輔佐下,用西洋槍炮武裝了一隻精銳部隊,曆時30年,掃平諸侯,統一了大半日本領土。

1582年,織田被刺身死。豐臣秀吉繼承他的統一政策,征服了日本西南部地區。日本統一後,豐臣秀吉侵略野心更加膨脹,他部下的武士們叫囂:把琉球、呂宋、台灣、朝鮮都變成日本屬國,然後利用朝鮮做跳板,侵略富庶的中國大陸。其後三個半世紀,這一口號成為日本統治階級的傳統國策。

中國明朝自成祖以來,沿海一帶和日本貿易通商頻繁。明英宗後,中國國力漸衰,海防空虛。日本浪人、武士、走私販不斷掠奪襲擾中國沿海,東南沿海人民痛恨地斥之“倭寇“。日本經濟落後,掠奪走私利潤豐厚,“倭寇“越來越猖獗。明朝政府和日本海盜進行了長期鬥爭,給他們以多次殲滅性打擊,湧現了戚繼光、俞大遒、譚綸等優秀民族將領。明世宗斷絕對日貿易,然而始終不曾剿絕海盜,他們利用輕帆船出沒我國東南沿海,對沿海居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這幫海盜正是豐臣秀吉侵略的急先鋒。

1591年,豐臣秀吉命令沿海諸藩國打造兵艦數百艘,儲備三年軍糧,委任其侄豐臣秀次為關白(相當我國丞相),鎮守國內。豐臣自封“太閣”,總攬軍政。1592年(明萬曆二十年,即壬辰年),秀吉組成九路遠征大軍,封宇喜多秀家為元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先鋒官,命九鬼嘉隆指揮水軍,率陸軍20萬人、水軍9000人、戰艦700餘艘,於1592年4月殺氣騰騰地渡過朝鮮海峽,在朝鮮半島釜山、慶州一線登陸。

當時朝鮮的李氏王朝非常虛弱。宮廷政變迭起,朋黨衝突不斷。王朝以征稅代替服兵役,朝鮮軍隊隻有紙麵上的數字,邊防要塞和海防設施年久失修,破敗不堪。豐臣秀吉威脅李氏王朝:借道朝鮮,攻打中國。遭到朝鮮政府斷然拒絕:“中朝待我,同內朝。赴告必先,患難相救,……夫黨偏頗反側之謂,豈舍君父而投鄰國乎,日本武士見威脅失效,揮動軍隊大舉進犯。壬辰年(朝鮮曆宣祖二十五年)朝鮮衛國戰爭爆發了。

朝鮮政府的國防大廈早已被螻蟻蛀空,日寇一擊之下,頓時傾覆。不出三個月,京都漢城、開城、平壤相繼淪陷。朝鮮國王李鬆逃到鴨綠江邊的義州,接連派遣使者向中國政府告急。1592年8月,明朝神宗朱翊鈞任命遼東副總兵祖承訓赴朝增援。祖承訓率3000士兵東渡鴨綠江。他輕敵冒進,遠程奔襲平壤。中日軍隊大戰平壤城門外,祖承訓兵力太少,寡不敵眾,全軍戰敗。這次失敗使明政府分裂成主戰與主和兩派。主戰派認為中朝兩國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必須發重兵逐退日寇;主和派畏敵如虎,主張放棄朝鮮,退守鴨綠江邊。最後神宗在兩家間折衷:按主戰派建議,命宋應昌經略防倭軍務,命大將李如鬆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軍務,任防海禦倭總兵官,馳援朝鮮;另一方麵又派沈惟敬以遊擊將軍名義,和豐臣秀吉暗中往來議和。

日寇的燒殺淫掠,激起朝鮮人民憤怒反抗。慶尚道、全羅道(朝鮮“道”相當於我國的省一級)是朝鮮南部的入侵要衝,受日寇荼毒最深,首先發起義兵。日軍在慶尚道剛登陸,就有自稱“紅衣將軍”的儒生郭再佑率眾抵抗。“不久,金沔、鄭仁弘、孫甲仁等誌士也組織遊擊隊打擊日本侵略者。在全羅道,義兵高敬命、柳彭老部隊積極作戰。隨著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