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風雲再起:江南、嶺南之亂

自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後,中國南北分裂的局麵整整延續了將近三個世紀,雖然隋朝輕而易舉地消滅了萎靡不振、國力虛弱的陳朝,但這並不意味著江南士民從此就會老老實實地成為大隋王朝的恭順子民。換言之,僅僅通過一場曆時不過三個月的戰爭,並不足以消除南北兩地的士人百姓在將近三百年裏形成的文化差異,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自動獲取江南世族對北方王朝的政治認同。

為了迅速彌合上述裂縫,在平陳之後,蘇威便迅速編寫了一本熔政治宣傳與思想教育為一爐的小冊子,名曰《五教》,命江南士民無論男女老少都要熟讀背誦。蘇威此舉,本意是想統一人心,可結果卻適得其反,引起了江南士民極大的反感和抵觸。

此外,隋朝統一陳朝全境後,各級官吏為了維護穩定,也極力打壓江南的豪門世族,直接或間接地剝奪了他們原本在陳朝所享有的諸多政治和經濟特權。可想而知,在江南牛逼了幾百年的這些世家大族,絕不可能乖乖交出自己的既得利益。

所以,到了開皇十年年底,江南各地士民對隋朝統治的怨恨和不滿就已發展到了臨界點,仿佛一座蓄滿岩漿的活火山,隨時會轟然噴發。

恰在這個時候,又不知從哪裏傳出一個謠言,說隋朝要把江南人遷往北方,以便加強對他們的控製。謠言一起,整個江南頓時沸騰了。很快,大大小小的叛亂便在一夜之間遍地開花:婺州(今浙江金華市)人汪文進、越州(今浙江紹興市)人高智慧、蘇州人沈玄儈各自聚眾起兵,自稱皇帝,設置文武百官;此外,樂安(今浙江仙居縣)、蔣山(今南京市東)、饒州(今江西波陽縣)、處州(今浙江溫州市)、杭州、泉州(今福建福州市)、交州(今越南河內市)等地豪強也紛紛揭起義旗,反抗隋王朝的統治。

一時間,“陳之故境,大抵皆反”。各地叛亂武裝多則數萬人,少則數千人,互相呼應,攻城略地。凡是抓到隋朝官吏,或開腸破肚,或剁成肉醬分食,還嘲弄那些官吏說:“你今天還能教我念誦《五教》嗎?!”叛亂的奏報雪片般飛進長安。楊堅急命楊素再度南征。

同年底,楊素率水師從楊子津(今江蘇揚州市南)渡江,橫掃京口(今江蘇鎮江市)、晉陵(今江蘇常州市)、無錫一帶的叛亂武裝,旋即攻克蘇州,生擒在此稱帝的沈玄儈。此時,在越州稱帝的高智慧正據守錢塘江東岸,修建了一百餘裏的軍營,大小艦船也布滿錢塘江麵。楊素準備發動強攻,大將來護兒獻計:“吳人熟悉水性,水戰對他們有利,且叛亂者多為亡命之徒,我軍若正麵強攻,必然付出很大的傷亡。請大帥嚴陣以待,不要交戰,由我率數千精銳悄悄渡江,出其不意從敵營背後發起攻擊,使其進退兩難,定可一戰破敵。”楊素采納了來護兒的建議。

是夜,來護兒率領數百輕舟渡過錢塘江,趁著夜色對敵營發動奇襲,並燃起衝天大火。楊素看見對岸火起,即刻率主力發起全麵進攻,遂大破叛軍。高智慧僥幸逃脫,率殘部從海上逃亡。緊接著,楊素又平定了在婺州稱帝的汪文進,以破竹之勢掃平了江東一帶的叛亂。

隨後,楊素親率主力繼續向南挺進,同時,命大將史萬歲率兩千精銳為前鋒,像一把鋼刀直插南方。

史萬歲是隋軍中出了名的猛將。他是長安人,早年受人牽連發配敦煌,後被秦州(今甘肅天水市)總管竇榮定賞識,收入麾下。開皇三年五月,史萬歲隨從竇榮定、長孫晟出征突厥,與阿波可汗對峙於高越原。竇榮定知道史萬歲是個萬人敵,便給阿波可汗捎話,提議雙方各派一名勇士在陣前決鬥,以決勝負。阿波遂派出一個他認為最能打的將領,到隋軍陣前挑戰。史萬歲飛馬出營,隻一個回合,便把那個突厥人砍落馬下,然後提著腦袋大搖大擺地回了軍營。突厥人大為震駭,士氣頓喪。阿波無奈,隻好向隋軍求和。

史萬歲單挑厲害,打仗更不含糊。他率部從婺州出發後,一路跋山涉水,攻城拔寨,連克數百個大大小小的叛亂武裝。在長達三個多月的時間裏,史萬歲用急行軍的速度把楊素主力遠遠甩在身後,轉戰一千多裏,大小七百餘戰,用一支兩千人的先頭部隊橫掃南方,期間自然是與隋軍主力失去了聯絡,以致楊素和其他將領都以為,這支前鋒部隊十有八九已經全軍覆沒。直到史萬歲把戰報放到竹筒裏,任其在水中漂流,偶然被人拾起,送到隋軍大營,楊素才得知他的戰績和下落。

楊素立刻將史萬歲的事跡奏報朝廷。楊堅見到奏疏,大為感歎,馬上賞賜給史萬歲的家人十萬錢,以示表彰。

就在史萬歲直插南方的同時,楊素也在閩越取得了輝煌戰績。他先是擊破了溫州叛軍沈孝徹,其後又在天台、臨海一帶會戰百餘次,基本上肅清了這一帶的叛亂。一直在負隅頑抗的高智慧沒了地盤,不得不南逃泉州(今福建福州),投靠當地叛軍首領王國慶。

此時,楊堅認為江南大部已平,為了表示對楊素的體恤,便命其留下副手繼續平叛,本人則可以回朝接受嘉獎。楊素感動不已,當即回朝,但作完述職報告後,馬上要求返回江南,徹底**平叛亂,以絕後患。

隨後,楊素回到前線,立刻著手準備進攻王國慶。

此時,王國慶以為隋軍不習水戰,遂全力在陸路設防,而於海路毫無防備。可他萬萬沒料到,楊素居然親率艦隊從海上對他發起了進攻。王國慶大為驚駭,棄城而逃,部眾也隨之一哄而散,或流亡海島,或據守山洞。

楊素一邊派遣將領,兵分數路清剿殘敵,一邊派密使遊說王國慶,命他交出高智慧,投降隋軍,以自贖其罪。王國慶無計可施,隻好把高智慧押送到泉州,同時上表請降。楊素旋即將高智慧斬首。其部眾風聞匪首已死,紛紛繳械投降。

至此,江南完全平定。

楊素班師凱旋時,楊堅派出禁軍大將遠赴浚儀(今河南開封市)迎接慰勞。回京後,楊堅更是天天派人前往楊素府邸,噓寒問暖,賞賜不斷,還封他的另一個兒子楊玄獎為儀同三司。如果說,第一次南征陳朝使楊素得以躋身功臣行列的話,那麽第二次平定江南,則為楊素贏取了豐厚的政治資本,使他一躍而為楊堅最為倚重的心腹股肱之一。

楊素之所以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按史書的說法,是得益於兩點:“用兵多權略;馭眾嚴整。”(《資治通鑒》卷一七七)史稱,楊素每次出兵前,必定會千方百計挖出一批違背軍紀的部眾,然後將他們通通砍頭,從而殺戮立威、震懾全軍。每次殺人,多則百餘,少則數十。行刑時,楊素必親往現場觀刑。而每次觀刑時,眼前鮮血飛濺,楊素卻故意視若無睹,跟左右談笑風生。

很顯然,對於楊素麾下的將士來講,殘忍的屠刀與輕鬆的笑容結合在一起,要遠比聲色俱厲的訓話更能讓他們感到軍法的威嚴,也更能讓他們對楊素生出徹入骨髓的敬畏感。

在戰場上,每當楊素率部與強敵對峙時,他的克敵之法既簡單又有效:挑選一二百名敢死隊員,命他們不顧一切往前衝,能攻破敵陣當然最好,若攻不破,退回來的人不管還剩下多少,一律砍頭;然後,又派幾百人衝上去,進行第二波攻擊,再敗則再斬。麵對這樣的打法,全軍將士無不斷絕求生之念,人人抱定必死之心。反正橫豎是個死,隻能拚了命地往前衝。如此循環往複,直到陷陣破敵為止。因此,楊素的軍隊一旦打起仗來,都是不要命的;而楊素屢戰屢勝的秘訣,也就是在這裏。

當然,無論是楊素的治軍之術還是克敵之法,其核心精神都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殘忍。

如果楊素隻有這一手,那他固然可以打勝仗,但不可能永遠打勝仗,因為一個殘忍的將帥可以讓將士們因恐懼而賣命,卻不可能讓他們自始至終都心悅誠服地效忠於他。

所以,楊素的帶兵辦法除了殘忍之外,肯定還有另一手。

這一手是什麽呢?

也是兩個字:厚賞。

在當時的隋朝,楊素在楊堅心目中的分量是沒有幾人可以匹敵的。對於楊素提出的要求,楊堅幾乎“言無不從”。是故,凡是楊素的部眾,隻要在戰場上立下尺寸之功,楊素必定為其大書特書,上表求功;而立下大功的,加官晉爵、金帛犒賞更是不在話下。

跟楊素的部眾比起來,其他大將的部屬就沒這麽幸運了。很多人在戰場上立了功,可在上報朝廷的過程中,卻難免受到文臣和經辦官員和掣肘和打壓,所以有功無賞者比比皆是。而由於楊素得寵,他打的報告自然沒人敢刁難。因此,盡管楊素殘忍,可大多數隋朝將士還是願意跟著他混。

江南的叛亂雖然很快就被平定,但楊堅卻深切地意識到,江南士民對隋朝的認同度要遠比他想象的低得多。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就必須有一個政治素質和文化修養絕對夠硬的人物去鎮撫,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獲取江南世族和百姓對隋朝的政治和文化認同。

楊堅最終選擇的這個人,就是晉王楊廣。

平陳之後,楊堅本來把楊廣放到了並州(今山西太原市),以他為並州總管防禦突厥,而把三子秦王楊俊放在江都(今江蘇揚州市),以他為揚州總管鎮撫江南,可現在看來,這樣的安排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江南遠比西北重要得多,而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比楊俊要強得多的楊廣,無疑更應該被放在江都。

開皇十年十二月,楊堅下詔,將楊廣和楊俊調了個位置,以楊廣為揚州總管鎮守江都,以楊俊為並州總管防禦突厥。

事後來看,楊堅的這項決策顯然是正確的——楊廣到任數年後,就積極調動一切政治和文化手段,迅速獲得了江南士民的忠心和擁戴,從而在“版圖的統一”之後,真正實現了“人心的統一”。

(參見第二十三章《奪嫡進行時》)就在楊堅采取手段鎮撫江南的同時,嶺南忽然傳來一道十萬火急的戰報,稱番禺部落酋長王仲宣發動叛亂,並糾集嶺南各部落酋長,聯兵包圍廣州;其時鎮守廣州的柱國韋洸被流箭射中,壯烈殉國。

楊堅緊急下詔,命韋洸副手慕容三藏全權代理廣州軍務,並命給事郎裴矩迅速前往嶺南,代表朝廷進行巡撫。裴矩抵達南康(今江西贛州市)後,很快招募了數千人馬。此時,王仲宣已派出將領周師舉北上,包圍了東衡州(今廣東韶關市)。裴矩聞訊,立刻率部南下,會同當地將領鹿願攻擊周師舉,一戰將其擊潰,不僅解了東衡州之圍,而且迅速南下廣州,兵鋒直指王仲宣。

正當廣州危急之際,嶺南奇女子洗夫人再次挺身而出,派孫兒馮暄率部馳援廣州。可她沒想到,馮暄與圍攻廣州的叛軍將領陳佛智有私交,遂逗留不進,遲遲不發起進攻。洗夫人得到消息,勃然大怒,立刻命人逮捕了馮暄,同時派另一個孫兒馮盎出征。

馮盎不辱使命,一戰便擊斬了陳佛智,旋即與裴矩、鹿願會師,並與廣州城內的慕容三藏內外呼應,聯手夾擊王仲宣。王仲宣兵敗逃亡,最後不知所終。

至此,廣州圍解。但是,廣大嶺南地區的眾多部落是否願意降服,卻還是個未知數。關鍵時刻,洗夫人親自上場了。她一身戎裝,親率一支精銳騎兵,隨同裴矩巡撫了嶺南的二十幾個州。蒼梧郡(今廣西梧州市)部落首領陳坦等人一見洗夫人出麵,不敢遲疑,趕緊前來晉見特使裴矩。裴矩代表朝廷,分別任命陳坦等人為當地的刺史、縣令,命他們仍統原有部眾。於是,嶺南地區完全平定。

裴矩大功告成,回朝複命。楊堅龍顏大悅,對高熲和楊素說:“當初,韋洸率兩萬正規軍,卻遲遲不能進入嶺南;如今,裴矩僅率三千臨時招募的人馬,便直取廣州,平定叛亂。有臣若此,朕亦何憂!”隨即將裴矩越級提拔,直接任命為民部侍郎。

同日,楊堅下詔,任命馮盎為高州(今廣東陽江市)刺史,追贈馮寶為廣州總管,封譙國公,封洗夫人為譙國夫人,授予她開府置官之權,還給了她調動六州境內各部落軍隊的權力,“若有機急”,可“便宜行事”。由於洗夫人的特殊功勳,楊堅還特赦了馮暄的逗留不進之罪,任其為羅州(今廣東化州市)刺史。此外,獨孤皇後聽說了洗夫人的事跡,還特地賜給她皇家首飾一副、宴會服裝一套。

洗夫人的傳奇人生,至此達到輝煌的頂點。她把所有皇家賜物都盛放於金篋之中,並將梁朝、陳朝的皇家賜物分別存放。每逢部落舉行節日慶典,洗夫人就把所有賜物陳列於庭院中,讓子孫們觀看,訓誡說:“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忠順之心,今賜物具存,此其報也;汝曹皆念之,盡赤心於天子!”(《資治通鑒》卷一七七)楊堅給予洗夫人及馮氏子孫的特殊榮寵,首先固然是對其一門忠勇的表彰,但最重要的,還是著眼於嶺南地區的維穩大局。換句話說,朝廷隻要緊緊抓牢洗夫人一個,就等於給整個嶺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買了保險。

很快,楊堅的付出就再次獲得了回報。

當時,番州(原東衡州)總管趙訥貪汙腐敗,並且生性暴虐,導致當地的俚族(黎族)、獠族等部落紛紛叛逃。洗夫人意識到這是個潛在的禍患,便秘密遣使入朝,指出馮訥的斑斑劣跡,同時提出了一套針對俚、獠等族的安撫計劃。

楊堅聞報,立刻派出特使前往番州,對趙訥進行調查審訊,果然查出其貪汙受賄的所有犯罪事實。楊堅旋即將趙訥斬首,並委派洗夫人全權招撫俚、獠等族。隨後,洗夫人帶上皇帝詔書,以朝廷特使的身份,親自前往俚族、獠族聚居的十幾個州,宣示朝廷的少數民族政策,並不斷與其溝通談判,最後,終於將該地區的所有少數民族部落全部招撫。

楊堅大喜,隨即把臨振縣(今海南三亞市西)賜給洗夫人作湯沐邑,並追贈馮仆(洗夫人之子)為崖州(今海南儋州市)總管、封平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