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接觸皇親

魏忠賢入宮到現在為止不知不覺已經待了十多年了,這十多年來,沒有任何大的作為,家鄉的親戚自己也愛莫能助,兵荒馬亂的年頭,百姓流離失所,自己的侄女也因為貧窮被賣給了大戶人家做丫鬟使喚,這些消息傳來,讓他心裏很是無奈。到了王才人這裏以後,他發現這個女人確實命運很苦,過得不好,雖然是皇孫朱由校的生母,可是一點地位都沒有,吃的夥食也很粗糙,一個才人如此。地位比她低得多的自己就更沒有什麽抱怨的,好好幹吧,他使出了自己的渾身解數,將王才人的夥食盡量做得盡善盡美,這個勤勉的工作,以後真的給他帶來了時來運轉,苦盡甘來的榮耀。

魏忠賢對處境淒涼的兩娘母認真做事是因為他起了同情之心,並不是看到皇孫朱由校能當皇帝,畢竟皇孫的父親,太子朱常洛的身份還沒有得到皇帝的確認,地位都非常不穩。史書記載,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是他父親偶然臨幸宮女所生。都說母憑子貴,雖然他的父親是皇帝,自己是長子。但父親朱翊鈞最寵愛的是鄭貴妃,生母沒地位,父親也不喜歡,太子朱常洛經常被人看不起,時常在宮中被人欺負,就連太監和宮女都敢欺負他。加上狡詐的鄭貴妃在朱翊鈞麵前使勁說朱常洛的不是,朱翊鈞更沒把這個兒子當回事。如果不是明朝的大臣諫言之風,估計朱常洛早就被廢掉太子之位了。

朱常洛在父親的冷眼下活得不自在,因為沒有盼頭,很多貼身的太監都選擇離開,有幾個走不開的太監,也對朱常洛不上心,工作常常敷衍應付。冬天的時候,朱常洛冷得瑟瑟發達,太監們管都不管,隻顧著自己取暖。朱常洛的地位落魄至此。

而作為朱常洛的兒子朱由校,更是也好不到哪裏去,朱由校的童年生活也很苦,除了宮中的太監魏忠賢把他當做賭注,對他好之外,基本上也沒有任何人把這個皇太孫當一回事。當時有人評價說,要等到沾皇孫朱由校的光芒,太遙遠,要等到黃河水變清了估計才行,言外之意就是根本不太可能,屬於天方夜譚,白日做夢。

魏忠賢卻不嫌棄,久就久吧。他沒想那麽多,這對母子處境可憐,讓他時不時的想起自己進宮時過的苦日子,或許是感同身受,他對母子格外用心。除了搭理夥食,他還在空閑的時候照顧年幼的皇孫朱由校。給他將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小孩子天真可愛,自從進宮之後,他已經好多年沒有見自己的女兒了,他和朱由校相處的時間裏,他的感情也傾注到了這位小皇孫身上,由於李選侍存心想控製朱由校,於是堅決不讓朱由校學習知識,加上父親朱常洛自己位置不穩固,根本無暇顧及這個兒子。

因此,魏忠賢和朱由校待在一起玩耍的時間就特別長。一老一少,在日複一日的共處中,彼此把對方看成了一種超越主仆之間的關係,形同父子。所以我們後來就可以解釋,為什麽天啟初年,那麽多朝中大臣反對魏忠賢,但天啟皇帝往往袒護,主要原因就在於和皇帝有著難以割舍的“親情”。

正當魏忠賢幹得賣力的時候,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因為受不了李選侍的壓迫、淩辱和毆打,在萬曆四十七年三月份死去。母子兩個,隻剩下朱由校這個皇孫。

自己生不出兒子的李選侍在王才人死掉以後,為了便於控製朱由校,她讓朱常洛給父親明神宗吹耳邊風,讓她親自來撫養朱由校。李選侍很快就如願以償,將小皇孫收入懷中,李選侍打的算盤就是等到皇孫如果繼位的時候,自己就可以當上皇太後,從而實現垂簾聽政。

王才人逝世後,皇孫朱由校被帶到李選侍那裏,魏忠賢隻好回甲字庫繼續任職,但因為這麽一段經曆,他也開了眼界,認識了李選侍,後來接觸幾次,兩人熟識,關係發展迅速,很快就成了李選侍的心腹親信。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朱常洛的父親明神宗朱翊鈞在明朝內憂外患中駕崩。這個斂財無數,多年不上早朝的皇帝去世以後,明朝的政局出現了激烈的變化。當了三十多年太子的朱常洛終於熬出頭了,繼承大統,當了皇帝。幸福的確來得太突然,本想好好表現自己,做一個好皇帝,但明神宗的遺孀鄭貴妃又頗有心計的獻上數名角色美女給他享用。壓抑太久的他選擇了每日縱情性欲揮霍釋放,尋歡作樂。頻繁的**掏空了他的身體,加上從小體質不佳,八月份就一病不起,加之生病後太醫開的藥物不當,大臣進獻的藥丸加劇他的病情,導致身體陷於崩潰,登基才一個月之後就魂歸西去。

這樣稀裏糊塗,鼻涕橫飛還沒長大的小屁孩朱由校迷迷糊糊的就當上了皇帝,他即是曆史上的天啟皇帝。時間才兩個月,宮中的皇帝就換了兩個,明朝內部的政治勢力因為局勢動**開始了激烈爭鬥,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妖書案”、梃擊案”等事件就發生在這一期間。

這個時候的魏忠賢還是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他的理想就是再當一回管理夥食的宦官,接近皇親國戚,多賺一點錢,留著以後養老用。

王安此時升為了司機監的秉筆太監,權勢顯赫,為了以後的升遷能得到照顧,魏忠賢就往王安的住處跑得特別勤,凡是王安有個什麽病,他馬上買藥送藥給他吃,照顧得比自己還貼心。

在宮中混了多年,魏忠賢已經學會了取巧,無論何時何地都是笑嘻嘻的,服務王安也很周到,王安一感動,覺得魏忠賢這個人真不錯,於是就動用手中的權力,將他調到了東宮夥食管理處當了處長。這個職位比當年那個夥食管理好得多,不僅有專門的人打理,連分工也很細致,自己手下管理裏上百號人,日子簡直太舒坦,根本用不著自己抄什麽心。

魏忠賢做事情認真仔細,得到了領導的欣賞和提拔,據說當時還是太子的明光宗對他就讚不絕口,特地讓他侍衛照顧皇孫朱由校。

明光宗駕崩後,朱由校後來當了皇帝,魏四按理說就可以飛黃騰達了,即使不識多少字,但當一個小部門的領導是沒有問題的,但輪到朱由校繼承大統的時候,魏忠賢卻遇到了麻煩,被牽連進“移宮案”。

移宮案的女主角是李選侍,明光宗死後,她為了爭取更多的名分和權力,和朝廷的臣子就儲君繼位的事情展開了鬥爭。李選侍以自己照顧朱由校為由拒絕搬出皇帝住的宮殿,實際上是想以此來實現垂簾聽政。

她這麽一做,朝廷就鬧開了鍋。大明朝還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明朝的廷臣一直反對,雖然儲君朱由校在自己這裏,但李選侍清楚,自己勢單力薄,內廷之中隻有幾個太監喊得動。幾次爭奪儲君拉鋸戰中,她都陷入不利的境地。

魏忠賢這個時候就被李選侍瞧上了,她發現人稱魏傻子的這個老公公做事辦法多,而且敢想敢幹。於是就拉他入夥,盤算計謀。

魏忠賢選擇跟李選侍一起,無疑於是給自己找罪受,畢竟,雖然李選侍在明光宗身前,很受寵愛,權勢盛極一時。但光宗死後,她似乎就沒有跟頭了,一來她不是朱由校的生母。沒有多少血濃於水的親情。二來李選侍也沒有什麽名分,僅僅隻是一個先帝的遺孀(妃子)。她這樣的身份基本上沒多少作用。基本上除了一些太監把她當回事之外,沒有人高看她一眼。

如果說她身邊的人因為習慣跟李選侍一起阻攔朝臣反對。但魏忠賢在宮中曆練了這麽久,應該能夠很清楚看得清楚哪邊的力量孰強孰弱?知道朝廷的大臣不是吃素的,他也知道李選侍是在死皮賴臉拖延。因此如果要解釋他選擇跟李選侍一夥,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出於對李選侍的同情而相助。一個女人的可憐境況激起了他的保護欲望。

但魏忠賢所做的事情又讓我們一時難以理解,比如在之前伺候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他幫了王才人很多忙,在王才人被李選侍弄死以後,他又轉過身來選擇投身李選侍,似乎並沒有一點恨意。侍奉兩個矛盾的主子,他卻沒有任何不滿,這讓人匪夷所思,而時任大太監的王安,就是因為王才人之死,才對李選侍有了深切的敵意。朝臣反對的時候他也堅決表態對李選侍的做法予以遏製。

因此,對魏忠賢所做的事情有時候我們不能單純用利益關係來衡量。也許是出於一時的同情心或者看法。而導致了他采取了讓人費解的行動。

魏忠賢在幫助李選侍是怎麽做的?從曆史記載的材料來看可以窺見端倪。

明光宗在萬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駕崩。李選侍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通政使司(主要負責皇帝日常生活起居的秘書班子)將朝廷每日呈遞的奏折交給她看,看完之後,再拿給儲君朱由校,這實際上就是在處理朝政了。一直到後來朱由校沒在她身邊,搬家之前都實行這樣的流程。代皇帝處理奏章。意思不言而喻。

初一一大早,朝廷大臣聽說光宗駕崩,心情悲痛,時任兵科給事中的楊漣便商量禮部尚書周嘉謨,擔憂的提出疑問:天子寧可托婦人?決定趁著眾位大臣在乾清宮瞻仰明光宗遺容的時候,把儲君搶過來,他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一些大臣,大臣認為這個辦法可以。於是大家便在楊漣的帶領下,直接越過阻攔的宦官,進入宮殿找朱由校,但沒有看到他,經過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李選侍把他藏起來了。

眾位大臣麵麵相覷,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內閣首輔方從哲拿了主意說:可以先等李選侍搬離了宮殿再看。

擔任兵科給事的楊漣對此首先提出反對意見,理由是:李選侍根本沒有任何資格在乾清宮裏麵繼續待。楊漣是一個敢說敢幹的人,很有主見,在明神宗時期就被皇帝所看重,從而將他選為顧命大臣之一,輔佐未來的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