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聚家室李淵起義 相英雄虯髯讓賢

宋老生手下個個都是能征慣戰的,幸得世民神力敵住,隻見他手握雙刀,轉動如風,東衝西突,凡是近他的敵軍,都被他殺死,流血滿袖,刀口盡卷。世民急向左右親兵手中換過刀來,再躍馬奮臂,大殺一陣;段誌玄等緊隨馬後,拚命趕殺。

手下的戰士,個個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不消一兩個時辰,早已殺得隋軍旗靡轍亂,馬仰人翻。世民心生一計,傳令手下的兵士,大聲呼喚著道:“老生已被擒住,隋兵何不速降!”

那時城東的隋軍,正與李淵酣鬥,到吃緊的時候,忽聽說城南主將已被擒捉,便也無心戀戰,急急退避進城;李淵乘勢緊迫,那隋兵隻顧逃性命要緊,一路棄甲拋盔,飛也似地逃進城去,把城門緊緊閉住。恰恰把宋老生一支孤軍,閉在城外,弄得他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急欲折回南門去時,被世民橫衝過來,攔住去路,再欲轉入東門,那李淵的兵又殺來,把宋老生的兵截成兩段。他父子兩支兵,從兩下裏包圍攏來;宋老生看看不是路,便長歎一聲,提著馬韁,向壕中一躍,意欲尋個自盡,恰巧劉弘基飛馬趕到,一刀下去,把老生的身體砍作兩段;轉身又把隋兵殺得七零八落,東逃西竄。隋兵這時隻恨爺娘不給他多生兩條腿,使他可以快逃得性命。

這一場惡戰,李淵雖得了勝仗,但手下兵士也是死亡枕藉;李淵傳令兵士在城下飽餐休息一回。到夜深時候,城外鼓聲四起,李淵和世民手下的兵士一躍登城,城中守兵,便不戰而降。李淵便進城安撫軍民。

休息過兩天,李淵又引兵攻打臨汾;臨汾守吏不戰而降。

從此一路打去連得絳郡、龍門、河東幾座城池,又從梁山渡過大河,奪韓城,攻馮翊,勢如破竹;適值劉文靜從突厥出使回來,帶領五百突厥兵,又戰馬二幹匹。那突厥兵又個個驍勇善戰,戰馬又馳騁自如;李淵得了,便好似虎之添翼,軍事十分順利。奪得河東以後,李淵自率諸軍,沿河西進;一路朝邑、蒲津、中潬、華陰、永豐倉、京兆,許多郡縣,都自願投降。

李淵便命長子建成,司馬劉文靜,帶同王長諧一班人,屯兵永豐倉,守潼關以控河東,慰撫使竇軌以下兵馬,概受節製;命次子世民,帶同劉弘基一班兵馬,駐紮渭北,慰撫使殷開山以下戰員,概受節製。兩軍分頭行事,李淵自己住在長春宮裏。

有一天,鄠縣地方李氏女使人到宮中來下書,李淵拆開看時,知道是他親女的書信;李淵十分歡喜,忙喚他女婿柴紹進宮來,一同觀看。原來柴紹夫婦兩人,住在長安的時候,接到世民喚她的信,在柴紹的意思,要和他夫人同行,李氏卻說:“夫婦二人在路同行,頗多不便,大丈夫功業要緊,你盡放心一人前去,我一婦人在家,容易避禍。縣我也別有計較,君可莫問。”

柴紹到此時,也無可如何,隻得狠一狠心腸,丟下他夫人,到嶽父這裏來。那李氏自丈夫去太原以後,便悄悄地回到郡縣的別莊上去;散去家財,招兵買馬,也立起義師來。這時有李淵的從弟,名神通的,因地方官捉拿得他緊急,也逃到鄠山中來,卻和長安大俠史萬寶一班人暗通,起兵響應李淵。

李氏兵和神通兵合在一起,攻入鄠縣,占據了城池;又令家奴馬三寶招集關中群盜,如何潘仁、李仲文、向善誌,一班人都打通一氣,一路進兵出去。奪得盩厔,武功、始平一帶縣份,共有七萬人馬。左親衛段綸,他的妻子,原是李淵妾生的女兒,到此時也在蘭田地方聚集同黨一萬多人,和李氏聯為一氣。如今打聽得李淵大兵已過河來,便由李氏領銜通信,給他父親;所有一班人馬,都願受他父親的節製。

這柴紹跟著嶽父,東征西殺,多日得不到他妻子的消息,如今見了這封信,知道他妻子也帶領人馬攻城略地地大做起來,他忙向嶽父討得將令,出帳來跳上馬,飛也似地迎接他夫人去。這裏李淵便拜神通為光祿大夫,段綸為金紫光祿大夫;此外各路大盜,都給他官階,照舊帶領他部下,駐紮在原外。所有一切軍隊,都歸世民調遣。

這世民帶領大隊人馬,向西急進,沿路群盜歸附,幾不勝數,待到涇陽地方,連營數裏,共有大軍十萬;路過隰城,隰城尉房玄齡,親自到轅門口來請見,世民和他一見如故,立時拜官記室參軍,充做隨營軍師。兩人在軍中早夕談論,十分投機。

恰巧柴紹夫婦,也帶兵到來,世民欣然出迎,隻見他姊姊首插雉尾,身披軟甲,腰佩寶劍,足頓蠻靴,望去果然是十分威武,活似一位女將軍。那柴紹卻跨著一匹白馬,隨在他夫人身後。他臉上隻有喜孜孜的笑容,後麵便是萬餘人的軍隊。挑選得個個精壯,旗幟鮮明,刀槍雪亮;世民見了,忍不住眉眼上堆下笑來,拍馬向前,向他姊姊拱手道:“阿姊辛苦了!”

三人並馬進帳,帳中設下筵席,圍坐痛飲起來。飲罷,各自歸帳。柴紹軍隊居左,李氏軍隊居右。當時營巾稱李氏軍為娘子軍。

次日,世民率領左右軍進兵阿城,一麵遣使稟告父親,請李淵會師長安。這時李淵已帶領人馬離長春宮、到永豐倉;一麵開倉發粟,一麵進兵馮翊。又命劉弘基、殷開山,分兵西攻扶風;扶風太守領兵應戰,被弘基打敗,便占得扶風城池,從此一路無阻,直到長安城下。那次子世民,早已駐軍待著,兩方合兵,共有二十餘萬。李淵一麵巡視營壘,一麵傳諭守城官吏,願擁立城中的代王。

這代王名侑,是煬帝的孫子,故太子昭季的兒子。太子早死,遺子三人:長子倓,封燕王;次子侗,封越王;侑是第三子,在長安留守。長安又稱西京,有京兆內史衛文升一班人輔佐代王。保守城池。無奈這衛文升,年紀又老,受不起驚嚇。

聽說李淵軍隊,已臨城下,早嚇出一場大病來,倒在**,不能管事;隻聽那左翊衛將軍陰世師,郡丞骨儀,忙著調兵守禦。

李淵先把文書送進城去,被陰將軍退回。李淵動了怒,便督同各軍攻城;各將士奉令撲城。骨儀帶同士卒,在城上抵禦。

孫華帶領弓弩手,奮勇當先。城上矢石齊下,孫華用遮箭牌擋著,冒險越過城壕,手中搖著紅旗,正要攀登城牆,忽然城上一箭下來,射中要害,立時陣亡。李淵兵士見先鋒戰死,便個個憤怒,死力進攻,前仆後繼,日夜不休。戰到第二天黎明時分,隻見那軍頭雷永吉,左手執旗,右手握盾,首先登城,後麵軍士便和潮湧的一般上去;殺退城上守兵,斬開城門,迎李淵大軍進城。那陰世師和骨儀,還不肯投降,帶領少數兵士,在街巷中喊殺,不多時都被李淵的軍士擒住,解送中軍帳中。

衛文升病在**,聽得外麵喊殺,又聽說陰世師、骨儀兩將軍都已被擒,便立刻嚇死。這時代王侑,在東宮接連幾次太監報來,說李淵軍隊已殺進城來,又說陰將軍和骨將軍都兵敗被擒,又說衛內史驚嚇而死,又聽得宮外一陣一陣喊殺之聲,越喊越近,看看左右,都自顧逃命要緊,一齊丟下代王,東奔西竄。

代王隻是十三歲的孩子,如何吃得起驚嚇?也不禁慌作一團。

其時隻有侍讀學士姚思廉不曾走得,他站在殿前保護代王。李淵的兵士鼓噪入殿,思廉厲聲嗬止道:“千歲在此,何得無禮!”

眾兵士聽了,便由不得禁聲站住。李淵下馬上殿,仍行臣禮,拜見代王,啟請代王遷居大興殿後廳。代王見李淵帶劍上殿,他身體早已抖個不住,思慮至此也聲無法,隻得上去扶住代王下殿,泣拜而去。李淵亦退宿長樂宮,一麵出令,約束兵士,毋得犯隋氏七廟,及代王宗室,有敢違令者夷及三族。

次日升座,從獄中拉出陰世師、骨儀等十多個官員,責他平日貪贓枉法,又抵抗義師,一律斬首。所有從前獄中被官員冤屈的犯人,便一齊釋放。內中有一個犯官,長得眉清目秀,年紀甚輕;他見了李淵,卻不肯下跪。李淵問他姓氏官職,犯了什麽罪,卻監禁在此?

那犯官見問,便哈哈大笑道:“我李靖原不曾犯什麽國法,現做馬邑郡丞;隻因打聽得公在太原起事,我苦於無從告變,便自願裝入囚車,故令長官押送到江都去,以便在天子跟前告密。不料囚車送到長安,正值公來圍城;城守不知我計,便將我寄在獄中。”

李淵聽到這裏,忍不住大怒起來,說道:“諒你小小郡丞,卻敢告發我麽?”

喝令左右推出轅門斬首。李靖見李淵動怒,便冷笑著說道:“公舉義兵,欲平天下暴亂,乃竟敢以私怨殺忠義之士嗎?”

淵不答話,左右便上去把李靖擁出轅門,準備行刑。忽見敦煌公李世民,拍馬趕來,喝叫“刀下留人”;急急下馬進帳去求著李淵道:“這李靖和孩兒有一麵之交,望父親看在孩兒麵上,饒他一命吧。況孩兒素知這李靖才勇兼全,大人不記得韓擒虎的遺言麽?擒虎也說李靖可與談將略;若收為我用,必能立功。請大人不念舊惡,赦罪授官。”

李淵聽了這番話,半晌才說道:“我看李靖矯矯不群,他日恐不易駕馭。”

世民道:“大人若把李靖交給孩兒,我自有駕馭之術,大人不必過慮。”

李淵至此,方才允諾。世民出帳,親替李靖解縛,用好言撫慰一番。李靖進帳謝過李淵,世民引入自己帳中,待以上賓之禮。

講到這李靖的來曆,在下已在第六回書上交代明白,如今他又在長安城中出現,那虯髯客卻又到什麽地方去了呢?原來這虯髯客,也不是個平常人,他是專一在江湖上物色英雄的;那天在客店裏遇到了李靖,他知道李靖將來是大富大貴的人,便一力成全了他和紅拂姬人的煙緣,又替他在楊素跟前做說客,從此李靖反因他夫人得了一官半職,這真可算得裙帶福了。

從此虯髯客把紅拂姬人認做了妹妹,常到李靖家中來坐地;閑談之中,問李靖:“太原一帶尚有異人否?”

李靖答稱:“我交遊之中,尚有一人,可以稱得少年英雄。這人與俺同姓,名世民,是總督唐公李淵之子。”

虯髯客聽了,忙問:“俺可以和他一見麽?”

李靖說:“世民常在我友人劉文靜家中起坐,隻須走訪文靜,便可以見得。”

虯髯客說道:“俺生平相天下士,百不失一;郎君何不攜帶俺去見見?”

李靖答應,虯髯客便約定次日在汾陽橋上相會。

到了時候,李靖跨馬趕到汾陽橋上,那虯髯客早已候著,便一同到劉文靜家中去。虯髯公自稱善相,願見李公子;文靜平素也賞識世民,說他器宇不凡。如今聽說虯髯善相,忙打發人去把世民請來。那世民不衫不履,大踏步走來。虯髯客見了,不覺大吃一驚,忙拉著李靖到屋角去,悄悄地說道:“此人有天子之相,我看來已十定八九;俺尚有一道兄,給他一見,便百無一失了。”

李靖聽了,暗地裏去對文靜說了,文靜便約在三日後再在寓中相見。到了日子,虯髯客果然攜一道士同來,邀著李靖同去訪劉文靜。文靜正與客對奕,見道士來,便邀道士入局對奕;又寫一字條兒,去把世民請來觀奕。停了一刻,果見世民掀簾而入,長揖就坐,顧盼不群。道士見了,心中一動,下子也錯了;忙把棋子收在盒子裏。說道:“此局全輸,不必枉費心計了。”

便起身拉著虯髯客,李靖在後麵跟著,一塊兒走出門去。走在半路上,那道士對虯髯客說道:“此處已有人在,君不必強圖,可別謀他處去吧。”

說著,便一灑袖向別路揚長而去。這裏虯髯客拉著李靖,跨上馬在路默默地走去。

回到李靖家中,入內堂坐下;那紅拂夫人見虯髯客來,便也出來在一旁陪坐著。半晌,虯髯客才抬起頭來,對紅拂一笑,說道:“妹子不是常常說起要去見你嫂嫂嗎?俺家住在城西大石坊第四小板門便是。俺明日合宅西行,便請妹子和妹夫明午到舍下來一別,順便也可與你嫂子一見。”

李靖平日常說要到虯髯家中去拜見嫂嫂,那虯髯總不肯告訴他地名;如今聽虯髯邀他夫妻到家中去相見,喜得他直跳起來。當日和虯髯分別了,到了次日中午,紅拂打扮齊整,坐著車兒,李靖跨著馬,迤邐尋到城西去;那大石坊是一個極荒涼的所在,走到第四小板門口,李靖上去,輕輕地打著門,便有一個僮兒走來開門,把他夫婦迎接進去。走過第三重門,李靖不覺怔了一怔,原來裏麵高廳大廈,傑閣崇樓,和外麵絕不相稱。望去簾幕重疊,奴婢成群。小僮兒把李靖夫婦引入東廳,隻見虯髯客哈哈大笑著從裏麵迎出來。看他紗帽紅衫,十分文雅;身後隨著一個絕色少婦,端莊秀麗,把李靖的眼光也看住了。

紅拂夫人知是虯髯的妻室,忙悄悄地拉著他丈夫的衫袖,一齊上去拜見,那少婦也殷殷還禮。虯髯邀他們進了中堂,兩對夫妻,相對坐定。有四個俊俏丫鬟,搬上酒肴來,大家開懷暢飲;又有一隊女樂,在簾前吹打著勸酒。酒到半酣,虯髯站起身來,止住樂聲,命二十個家奴,搬出二十具大衣箱來,排列在堂下;虯髯指著衣箱,對李靖說道:“這裏麵全是我曆年所積,如今送給你妹夫,算是俺妹子的奩資。我原打算在此地成立大業,昨日既遇有真人,便不應再在此逗留。那李公子確是英主,三五年內,當成大事;妹夫才器不凡,將來必位極人臣。俺妹子獨具慧眼,得配君子,他年夫貴妻榮,亦是為閨中人吐氣;非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亦不能遇妹,原非偶然的煙緣。從此妹夫努力前途,莫以我為念。十年後,隻打聽東南數千裏外,有異人崛起,便是我成功之日,妹與李郎可在閨中瀝酒相賀。”

說著,便把府中內外鑰匙銀錢簿冊,和奴婢的花名冊子,一並交出;又把合府中的奴婢僮仆,傳集在院子裏,命大家拜見李靖夫婦。又叮囑眾人道:“這一對夫婦,便是爾等的新主人;事新主須如事舊主,不得略有怠慢。”

李靖夫婦十分惶惑,正要推辭,那虯髯客和他夫人已轉進入內,須臾便戎裝出來,向李靖夫婦拱一拱手,出門跨馬去了。

李靖夫婦送客出門,回進屋去,檢點箱籠,盡是珍寶。從此李靖十分富有,又有虯髯客留下的兵書一箱,書中詳說風角、鳥占、雲祲、孤虛種種法術;李靖盡心攻讀,頗有心得,從此用兵如神,料事如見。直到唐太宗貞觀年間,有東南蠻奏稱,海外番目入扶餘國,殺主自立;李靖知道虯髯事已成功,便告知紅拂夫人,兩人在閨中相對瀝酒,向東南方拜賀。這都是後來的事,且不去說它。

當時李淵入踞長安,便奉代王侑為皇帝,即位大興殿,改年號稱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稱大丞相,都督內外軍事,自己加封為唐王;把武德殿改做丞相府,設官治事,仍用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台前尚書左丞李綱為相府司錄,專管選事;前考功郎中竇威為司錄參軍,使定禮儀。一麵上尊號祖父虎為景王,父昞為元王;夫人竇氏為穆妃,立長子建成為世子,次子世民為京兆尹秦公,四子元吉為齊公。從此李淵的勢力,一天大似一天,那各處地方官的文書,雪片也似報到江都地方來;無奈煬帝左右的大臣,都是隻圖眼前利祿的,把所有文書,一齊擱起,不送進宮中去。

那煬帝終日在宮中和眾夫人、美人遊玩著,昏天黑地的,也不知外間是如何的情形。這時煬帝因十分寵愛吳絳仙,不把別的美人放在眼裏,那許多夫人和眾美人不由得嫉妨起來,大家都在蕭後跟前說絳仙的壞話。蕭後也因為煬帝寵愛絳仙,待自己也冷淡了些,心中很不自在;隻因自己是國母之尊,不便和別人去吃醋撚酸,便也暫時忍耐著。自從那天煬帝把已經賜給蕭後的綾子,轉賜了絳仙以後,便再也忍不住了,和煬帝大鬧了一場,立逼著煬帝把絳仙貶入冷宮。

煬帝看蕭後正在氣頭裏,又因她正宮的體麵,便沒奈何,暫時把吳絳仙貶入月觀去,從此絕不臨幸。但吳絳仙是煬帝心中最寵愛的人,日子隔得久了,難免兩地相思。一日,煬帝獨步迷樓,見遠處春山如畫,忽然又想起吳絳仙來,歎道:“春山如此明秀,宛如吳絳仙畫的蛾眉;久不見美人,叫人十分想念。”

心中正悵惘的時候,忽見一個太監,從瓜州公幹回來,帶得合歡水果一雙,持進宮來獻與煬帝。這水果外麵重重包裹,上邊嵌著珍瓏花草,中間製成連環之狀,所以稱做合歡水果,看去十分工巧。煬帝大喜道:“此果名色俱佳,可速賜與吳絳仙,以不忘合歡之意。”

便喚小黃門捧著水果走馬到月觀去賜與絳仙,立等回旨。那黃門領了旨,不敢怠慢,上馬加鞭,飛也似地向月觀中奔去。吳絳仙自貶入月觀,終日以眼淚洗麵;這一天也不梳不洗,悄悄地憑欄而立。忽見黃門手捧一物匆匆進來。絳仙問時,刃隕門說道:“萬歲掛念貴人,今得合歡水果一雙,特賜貴人,以表不忘合歡之意。”

吳絳仙聽了,頓把長眉一展,笑逐顏開,說道:“自從遭貶,已拚此身終棄,再無蒙恩之時;不意萬歲尚如此多情,今承雨露之私,不可不拜。”

當即入內梳妝起來,排下香案,向北再拜;謝了聖恩,將合歡水果連盤捧來一看,不期黃門在馬上跑得太急了,中間合歡巧妙之處俱以搖散。吳絳仙一看,不覺流下淚來說道:“名為合歡,實不能再合矣!皇上以此賜妾,是明明棄妾也!”

黃門急解勸說道:“貴人不必多心,此果在萬歲前賜來時,原是緊接相連;隻因一時聖旨催促,走馬慌張,以致搖散,實非萬歲有意拿此破果賜貴人的。”

絳仙說道:“既是好好賜來,到此忽散;縱非萬歲棄妾,天意亦不容妾合矣!”

說著隻是淌眼抹淚的,一任黃門再三勸說,她總是悲咽難勝;黃門在一旁頻頻催著道:“萬歲吩咐,立候回旨的。貴人有何言語,快快說來?”

那吳絳仙這裏愁腸百折,無從說起,被黃門官一聲一聲催逼不過,便在妝台上提起筆來,寫成一首詩,交給黃門官。那太監接著詩,飛馬回宮去複旨。煬帝看那詩時,上麵寫道:

“驛騎傳雙果,君王寵念深;

寧知辭帝裏,無複合歡心。”

煬帝看了這詩,十分疑惑;說:“朕好意賜她合歡果,記念她昔日合歡之意,今看她來詩百種憂懷,盡流露在字裏行間,何怨朕之深也?”

那黃門官見問,知是隱瞞不過,忙跪倒在地,把在路合歡水果搖散的情形說了。煬帝聽了,又拿絳仙的詩句細細吟詠,吟到出神的時候,不覺歎道:“絳仙不但容貌絕世,情思深長,即此文才華貴,也不愧於班婕妤左貴嬪之流。”

正嗟歎間,忽背後轉出一人,劈手將煬帝手中詩箋奪去,說道:“這**娃又拿這**詞來勾引陛下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