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和氏玉璧

傅君婥淡淡道:

“宋先生怎能隻憑我的佩劍形狀,就斷定君婥是來自域外呢?”

宋師道俊目立時亮了起來。

宋魯歉然道:

“請恕宋某莽撞,不知姑娘有否聽過關於和氏璧的事呢?”

他終是老狐狸,轉了個角度,考較起傅君婥來。

趙子成在一旁這個時候卻插口說道:

“和氏璧?我聽過,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池去換趟惠文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趙王派了藺相如護送和氏璧去見秦王,老藺抱著人璧俱亡的笨方法,幸好秦王比他更笨,竟讓他把和氏壁送返趟國,這就叫"完璧歸趙"了。”

眾人為之莞爾,柳菁笑得最厲害,指著趙子成道:

"那和氏璧後來又怎樣了?"

趙子成一回答,那傅君婥頓時就露出了感激的目光。

她心中清楚。

這個商人,估計是害怕自己根本不知道,這才會搶著回答的。

“嘿嘿,這我就不知道了!”

趙子成當然不是不知道,而是要給對方開口的機會!

他在這裏,並不想要顯得自己多麽的強大。

現在是他低調的時候。

他的心中有著自己的計劃!

現在還並沒有想要改變這個計劃的!

柳菁更是笑得花枝亂顫,整個人伏到宋魯身上去,媚態橫生。

宋魯見這小子哄得愛妾如此開懷,心中歡喜,一時忘了去試探傅君婥,不厭其煩道:

“這和氏璧後來到了秦始皇手上,奏始皇命李斯撰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經玉石匠鐫刻璧上,於是和氏璧遂成了和氐璽。”

宋師道真怕宋魯迫問傅君婥,接上道:

“漢高祖劉邦推翻了大秦朝,秦王子嬰就把和氏壁獻與劉邦,劉邦稱之為"傳國璽",自此和氏壁成了得國失國的象征。後來王莽意圖篡位,派弟王舜往長樂宮向孝元太後索璧,給孝元太後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賈金鑲補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體金角"的雅名。”

趙子成則如同沒挺假一樣,繼續吃著自己的飯菜。

宋魯繼續道:

“也幸好這和氏璧不是凡物,要不然這麽大力一摔,頓時摔得粉碎!當年楚人卞和在荊山砍柴,見一隻美麗的鳳凰棲於一塊青石上,想起"鳳凰不落無寶地",斷定這青石必是寶物,於是獻給楚厲王,豈知楚廷的玉石匠均指卞和獻的乃是凡石,楚王一怒下斬去他的左足,趕走了他。卞和心中不忿,待武王繼位,再去獻寶,今趟則再拾斬下右足。到武王的兒子文王登位,聞知此事,才把青石抬回宮裏,命工匠精心琢磨,剖開石頭,從中得了一塊光潤無瑕、晶瑩光潔的不世奇寶,為了紀念卞和,故稱為之和氏壁。”

宋師道道:

“若是一般玉石,楚廷的玉石匠不可能不曉得,致誤以為是普通石頭,且荊山地區從未發現過玉石,可知和氏璧實乃不同於一般玉石的另一種瑰寶,亦正因這種奇寶當時是第一次被發現,所以任何人都不認識。觀之摔於地而隻破一角,便可知和氏璧的異乎尋常了。”

今趟連傅君婥亦生出興趣,問道:

“那究竟和氐璧是什麽東西呢?”

宋師道首次聽到佳人垂詢,心中暗喜,欣然道:

“據我宋家自古相傳,此玉實自是來自仙界的奇石,含蘊著驚天動地的秘密,至於究竟是什麽秘密,就無人知曉了。”

“那和氏璧現在落到何人的手中?”

傅君婥繼續問道。

柳菁笑道:

“傳到漢末的漢少帝,和氐壁又失去了,到三國時,長河太守孫堅在洛陽城巡邏,忽見一口水井光芒四射,命人打撈,起出一宮嬪屍身,頸係紅匣,打開一看,正是和氏璧,到孫堅戰死,和氏璧輾轉落在曹操手上,被傳了下來,到隋滅南陳,楊堅遍搜陳宮,卻找不到陳主所藏的和氏璧,使楊堅引為平生憾事。”

傅君婥忍不住間道:

“諸位為何忽然提起和氏璧一事呢?”

宋師道色變道:

“看來姑娘雖身在江湖,卻不大知道江湖正發生的大事。”

宋魯拈須笑道:

“和氏玉璧,楊公寶庫,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現在烽煙處處,有能者均想得天下做皇帝。故這兩樣東西,成為了天下人競相爭逐之事。最近江湖有言,和氏璧在洛陽出現,故自問有點本領的人,都趕往洛陽去碰碰運氣,今趟我們把貨物送往四川後,會到洛陽走上一趟,看看宋家氣數如何?”

這宋魯風度極佳,不愧出身士族,無論口氣如何大,但總令人聽得舒服。

聽到對方提到楊公寶庫。

趙子成特意抬頭看了一眼傅君婥,隻見對方的眼中隻是閃現出了一絲異光!

卻並沒有其他多餘的東西出現!

很明顯,對方自己現在隱藏的十分的好!

“想來這種東西也絕對不會是能夠輕易得到的吧?”

傅君婥這個時候繼續問道。

宋師道溫和地道:

“傅姑娘說得對,這種熱鬧還是不趁為妙,尤其和氏璧牽涉到武林一個最神秘的門派,這門派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派人入世修行,益發秘不可測。”

傅君婥奇道:

“這是什麽門派?”

宋魯道:

“傅姑娘問對人了,若是其它人,可能連這門派的名字都未首聽過。”

傅君婥好奇心大起,留神傾聽。

宋師道道:

“這家派叫慈航靜齋,數百年來在玄門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知道靜齋所在的人都不肯透露有關這家派的任何事情。所以我們雖因和氏璧一事對靜齋明查暗訪,仍是所知不多,隻知齊內全是修天道的女子,據說道門第一高手"散真人"寧道奇曾摸上靜齊,找主持論武,豈知靜齋主持任他觀看鎮齋寶笈(慈航劍典),寧奇道尚未看畢,便吐血受傷,知難而退,此事知者沒有多少人,所以江湖上並未流傳。”

宋魯感歎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愈知得多,便愈自覺渺小,再不敢恃強橫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