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初露

公元前346年以來,馬其頓和希臘雙方一直勉強維持著和平,但關係日漸緊張,至公元前340年,新的戰爭終於爆發了。腓力又要領軍出戰。

這一年,亞曆山大剛好16歲。一天,腓力把亞曆山大叫到宮廷中,並告訴兒子,自己將要帶著軍隊出去作戰,國家則由他來管理,希望他能為他分擔國家大事,參與政治和軍事事務。腓力同時安排了安提帕特將軍留守。

留守期間,亞曆山大和安提帕特曾一度擊敗前來進攻的密底人。亞曆山大初次上陣就展現了他的軍事天賦。他大敗敵人,一直進軍到他們的城市,驅散了當地人,重新組織移民,並且奪得了一個軍事基地。亞曆山大把這塊地方命名為“亞曆山大城”,用來紀念他的第一個戰果。在兩年以前,父親腓力也曾經取得過類似的戰果。亞曆山大發動這次戰爭的動機,是不是出於和父親互相競爭的心理呢?也許這就是亞曆山大一生戰功卓著的原動力吧。

亞曆山大18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南征北戰。這些戰爭教會了年輕的亞曆山大如何部署軍隊,期間,他還斷然地實行了許多改革。在一場決定了希臘命運的喀羅尼亞戰役中,亞曆山大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戰爭開始後,腓力二世率先率領騎兵向前逼近,隨後的禁衛步兵方陣依斜型序列跟進,中央馬其頓方陣緊跟著前方的斜型陣列前進,但左翼的亞曆山大卻按兵不動,當馬其頓右翼接近時,雅典軍向前衝鋒,雙方步兵短兵相接,騎兵相互廝殺。激戰一段時間後,腓力開始撤回自己的右翼軍隊,而雅典重裝步兵立即隨後追殺,在不明馬其頓軍企圖的情況下,雅典的盟軍底比斯軍選擇按兵不動,靜觀其變,但這樣的結果使雅典和底比斯兩軍間出現鬆動,雅典軍的右翼被暴露出來。亞曆山大見戰機終於出現,立即率領騎兵組成菱形突入雅典軍的右翼,並令遊擊步兵向前阻擋底比斯軍對雅典軍的救援,腓力也迅速朝雅典軍正麵猛攻,在兩方攻擊下,雅典軍很快潰散。亞曆山大隨即率領騎兵繞至底比斯軍後方,朝底比斯聖隊發起衝鋒,將其殲滅。雅典聯軍全線潰敗,馬其頓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喀羅尼亞戰役慘敗後,希臘城邦的自治和希臘的自由精神也從此斷送了。雅典曾經嚴格地要求戰敗的將軍重新檢討戰局,並且追究失敗的責任。此外他們動員了所有年輕力壯的男人,包括奴隸和外國人在內,全部武裝起來,即使被希臘人認為最神聖的墓石,也被用來做防禦工事。他們決心要抗戰到底,他們認為,至少他們還有完整的艦隊。雖失去了過去的光榮,但並未就此一蹶不振。腓力二世看到自己的族人是這樣堅毅,覺得如果一直壓迫雅典,會引起希臘人更強烈、更持久的反抗,還是應該采取寬容的態度,見好就收。他決定與雅典簽訂停戰協議,將雅典陣亡將士的遺骨送還故土,同時恢複了俘虜們的自由,並且派遣亞曆山大和安提帕特為使節去希臘諸國講和。作為一個戰勝國,腓力所提出的條件極其寬大,雅典感受到了腓力的誠意,因此正式成為馬其頓的一個忠實盟國。當亞曆山大正式訪問希臘的時候,也被希臘臣服的誠意所感動。

腓力成了新的國際盟主,現在橫在腓力眼前的是怎樣處理戰後的希臘。他令希臘諸城邦與馬其頓簽訂軍事同盟的協定,這個協定就是“哥林多同盟”。“哥林多同盟”是確保希臘和平的基礎,為亞曆山大日後的東征掃去了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