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滅亡

自從李牧不明不白地受小人誣陷冤死之後,秦國的大將桓齮將自詡為無敵的趙國大將趙蔥打得大敗,直接拿下了宜安、平陽兩座城池,趙國就如李牧臨死前說的,離滅國也越來越近了。

此時,韓王聽到消息後,覺得局勢十分危急,他也不想步趙國的後塵,朝中也十分恐慌,急忙派了韓非趕往秦國,讓他為秦國效忠,而且獻出了幾個城池,還命韓國作為秦國的臣屬。

後來,韓非趕到了秦國,他認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說服嬴政保護韓國簡直輕而易舉,但是自己卻有口吃的毛病,到時候見到秦王不能比劃著手勢說話,更不能用紙筆與他交談。他覺得自己擔當如此重任,如果事情真的不順利,不光自己一個人身敗名裂,而是整個韓國也離滅亡不遠了。這時候他想起他的老同學李斯現在嬴政麵前很受信賴,於是準備了一些見麵禮,帶了幾個隨從,前往李斯家中拜望。

李斯見到韓非就知道他是為了什麽而來。但還是寒暄了幾句,直到韓非把自己的擔負韓國的使命細告訴了李斯,並且請求李斯替他在秦王麵前多說幾句好話,李斯心中嘲諷了他半天,才說韓非既然是他的老同學,自當是盡全力而為。韓非千恩萬謝地走了之後,李斯立刻進宮拜見秦王,把這件事告訴了他。

嬴政聽了以後覺得韓國既然不敢和秦國作對,自願當秦國的臣屬,也是個好事。因為嬴政聽過韓非的大名,以前讀過他的書,覺得他的見解非常精辟深奧,而這個韓非正是那個寫《孤憤》《五蠢》的韓非。所以嬴政一直希望能和韓非本人當麵討論些治世之道,認為這樣可以學習到許多東西,所以嬴政打算讓李斯明天早朝之時帶韓非一起進宮。

李斯認為,韓非的學問雖然不錯,他畢竟是韓國的人,而秦國日思夜想的正是想兼並六國,秦國很多次攻打韓國,早就跟韓國和韓國的人結下了很深的仇恨。現在韓王之所以會派韓非來獻出城池,打算雙方修好,無非是因為秦國的實力比他們強很多,他們隻是暫時忍辱負重,早晚一天會攻打秦國的。而且現在秦國和韓國正是對峙的階段,如果想要韓非出良策去幫助秦國,韓非一定不會樂意的。

秦王考慮了一下,覺得李斯說得在理,就打算讓韓非回韓國。但是李斯卻認為這樣很不好。

李斯認為,放虎歸山,必有後患,現在韓非如果不能被秦國所用,那麽像他這種人才,也一定不能再放回韓國,以免日後他幫助韓國對抗秦國。李斯覺得應該將韓非下獄治罪,以絕後患。

秦王嬴政認為這麽做不是很人道,而且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李斯覺得,秦國實力強盛,其他國家想巴結都來不及,更不敢反感,而且如果想成大事,就應該不拘小節。

嬴政自然是沒有辦法反駁,覺得想要成就大業,必須有所犧牲,就同意了李斯的決定。李斯暗自慶幸自己的陰謀能夠得逞,他一出宮門,立刻派人抓了韓非,將他打入大牢。

原來李斯雖然學識廣博,可是他的心胸十分狹窄,他認為韓非的學識和才能還有治國各個方麵都不是自己能夠達到的,心裏十分嫉妒他。之前他們兩個都是荀子的徒弟,但是之前沒有什麽利害衝突,所以還能相安無事。這次韓非作為求和大使遠赴秦國,李斯害怕秦王與他見麵之後重用韓非,大大削弱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李斯決定設下一個陰謀詭計,決心將韓非置於死地。

韓非是個心地善良、宅心仁厚之人,他怎麽能想到這是李斯的陰謀詭計呢?就在被關在牢獄之時,韓非還不斷賄賂獄官,讓他幫忙去通報老同學李斯,請他設法為自己解脫罪名。

獄官本以為韓非和李斯是老同學,交情一定很不錯,如果現在為他傳話,不但能得些好處,還能攀上關係,將來說不定會飛黃騰達,於是他報告給李斯。但是當李斯聽了獄官的傳話,立刻勃然大怒,指責獄官多管閑事,獄官這才明白其中道理,嚇得他連連請罪。

韓非一連等了好幾天,還是都沒有老同學李斯的消息,已經明白了其中道理,就要了一些紙筆上書秦王為自己辯白。韓非寫完後,又拿了些錢給獄官,請他轉奏秦王。

獄官這次想都沒想,立刻將奏章送到李斯手裏。李斯一看,暗自慶幸這封奏書落在自己手中,要不然他的前途可就毀在這封奏章上麵了。李斯狠了狠心,立刻派人拿出一瓶毒酒,交給獄官,說這封奏書由他自己轉交秦王,韓非這個人是韓國派來的奸細,關在牢獄中還想使用挑撥離間的陰謀,讓獄官回去把這瓶毒酒給韓非喝下。獄官立刻回到大牢依命行事,毒死了韓非。

韓非死後不久,秦國立刻出兵攻打韓國。戰場失利的消息不斷地傳到韓王耳中,韓王憂心忡忡,急忙召來相國公孫郝問計。

韓王認為這次韓非被派到秦國,本來是打算緩和一下韓國和秦國之間的戰事,誰知道秦國不守“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道義,殺死了韓非,竟然還派領兵攻打趙國,希望相國能想出一個禦敵的辦法。

公孫郝認為,韓國勢力本來就很薄弱,但是其他國家都不出兵幫助韓國對抗秦軍,這才忍辱負重,打算依附秦國,秦國狼子野心,打算兼並韓國的土地,掠奪韓國的百姓。既然局勢發展到了現在,就應當奮力一搏。他還認為,隻要聯合起六國的力量,抵禦秦兵還是有辦法的。

韓王卻不這麽認為,因為之前朝廷主張與秦兵互不幹擾,如果暫時可以保住國家,可以適當低頭,後來當趙國和魏國出現戰事的時候,韓國也隻是觀望而沒有救援。現在韓國被秦國攻打,其他國家自然也不會救助韓國。後來,即使是在公孫郝的號召下去往齊國和楚國求助,果真沒有任何回應。後來,韓國很快就被秦國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