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局麵的計謀

正當劉邦和項羽在滎陽、成皋一帶對峙的時候,劉邦為了項羽的軍隊經常劫奪他們的糧餉,截斷自己的後勤補給,使得漢軍運補維艱,感到十分煩惱。

有一天,劉邦突然和酈食其談起這件事情,他想向酈食其問計,看看他有什麽辦法破敵。

酈食其認為,劉邦可以從史實中檢舉他們的得失,排除失敗的因素,善加利用。之前夏朝的桀昏庸無道,被商湯所滅;商紂王昏庸無道,被周武王所滅,但是他們的後代卻都受到封賞,使他們永遠感恩戴德,真誠擁護,所以商湯、周武的基業才得以堅固。而現在暴秦的作風也是如此,自從滅了六國以後,秦朝竟然連他們的社稷也一起毀掉了,六國王室貴族的後裔一定會很怨恨秦朝,一有機會,就想摧毀這個暴政,所以秦朝僅僅傳到了二世就被推翻了。酈食其建議劉邦能夠效法前人,分封六國的後人,他們一定會對劉邦感恩戴德,全力效忠,到時候四海歸心,劉邦也可以在南方稱王,項羽也會低頭臣服。

這個計謀讓劉邦聽得拍腿叫好,他立刻派酈食其去鑄造大印,全權處理這件事情。有一天正在劉邦吃飯的時候張良求見,劉邦十分激動地把酈食其這個辦法和構想告訴了張良。

沒想到他卻認為如果劉邦這麽做的話,就把他的前程全毀了。劉邦聽了嚇了一大跳,他不明白張良說的是什麽意思。

於是張良就進一步給劉邦解釋清楚,說他可以至少指出來七八點這個辦法的不足之處。

第一,這個辦法錯的最大的地方就在於,分封的對象不一樣。桀、紂被滅之後,湯、武是因為自身的力量可以控製整個局麵,才敢於去封賞桀、紂的後人。而劉邦自己的力量弱小,光是項羽一個人,就可以讓他日夜擔憂,已經沒有任何精力再去控製天下了。

第二,周武王攻克殷都之後,立刻賜予匾額表彰商容,又重修比幹的墳墓,表示對他們的尊敬,但是現在的情勢,不容許劉邦如此的做法。

第三,武王能把存儲糧食的倉庫和鹿台的財寶都分散給窮苦的老百姓,而這一點劉邦卻做不到。

第四,周武王滅紂以後,就把兵車都改為民車,兵戈甲胄藏在了宗廟,表示天下太平,這些戰具將永不再用。以目前的情勢看來,劉邦更是做不到。

第五,武王滅殷之後,在全國各地開辦學校,發展教育,這種化幹 戈為玉帛的太平盛世景象,劉邦也是不能效仿的。

第六,周武王還把那些戰馬全都放到華山南麓去,表示永不作戰;讓牛群放牧在桃林的荒野,表示不再用它來運輸戰時的糧草、輜重,這一點劉邦也做不到。

第七,追隨劉邦的一些智謀之士、軍事人才,他們背井離鄉,轉戰各地,大都是希望功成之後,能獲得封賞,可以榮歸故裏,光宗耀祖。如果劉邦就這麽把土地分封給那些封建殘黨,但是追隨他的那些功臣烈士,他們冒險犯難、出生入死,對劉邦都是一片忠心,如今卻沒有他們的份,心裏一定不是滋味。賞罰不分明,是犯了大忌。

第八,就算這批人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來,可是他們都想回到本鄉本土去當個一官半職,以便和家人團圓,免得東奔西跑,在刀口上討生活,一旦聽說他們的本國已經換了主人,沒有人再願意跟著劉邦去打天下了。

第九,劉邦想這麽做也可以,但是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力量能夠壓得住項羽,否則即使劉邦再分封,諸侯們還是會跟著項羽走的,前不久的彭城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訓。

張良說完這九點之後,很嚴肅地跟劉邦說,如果他真的這麽做的話,那麽,他的前途和基業將不複存在了。劉邦聽後,飯也吃不下去,驚出一身冷汗,十分感謝張良的提醒,趕忙放下飯碗,立刻下令停止鑄印,這才避免了一場未來的政治禍害。

劉邦雖然從善如流采納了張良的意見,不再分封六國後裔,但是缺糧的問題還是存在。他決定暫時和項羽談和,聲稱自己隻要擁有滎陽以西的地方就夠了,絕對不再向東進犯。而項羽本來打算接受劉邦的條件,但是範增極力反對,範增認為一定要趁現在漢軍窮困,容易對付的時候將劉邦鏟除,再讓他有休生養息的機會,日後就更難征服了。項羽這時候也想到了彭城的事情,於是決定撕毀談判,繼續進兵,再度圍攻滎陽。

劉邦見到和議沒有成功,而且再度被圍困,心中十分擔憂,希望陳平能夠有好的對策,陳平想了想,就說:“項羽待人十分有禮,畢恭畢敬,而且善於施舍小恩小惠,但舍不得行大賞、封爵邑。大王您雖然喜歡罵人,但是依然有人來投靠您,這全是因為大王您放得開,出手大方,高官厚祿隨手賜給下屬,毫不吝惜,所以自然有人願意效死。但是,大王如果能去掉自己的缺點,學習項羽的長處,前來投效的人一定會更多,如此一來,實力自然增強,再利用項羽的弱點,施用反間之計,派人到楚地散播謠言,說項羽麵前最親信的大臣,如範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人,屢建大功卻仍然得不到賞賜,惹得天怒人怨,已經和漢軍有緊密聯係,準備來個裏應外合,滅掉項羽,然後再和漢王均分天下。項羽本來就拿不定什麽主意,聽到這些謠言,心中一定會對他們猜忌,逐漸和這些人疏遠,甚至於讓他們自相殘殺。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再揮軍破楚,項羽一定會被擊敗。”劉邦覺得陳平的主意不錯,就拿出四萬兩黃金交給陳平,要他組織特務機構,派出大批人員偽裝成各行各業的人,潛入楚地,大肆散播謠言。

事情果然如陳平所料的一樣,項羽聽到這些謠言,對龍且、鍾離昧等人漸漸疏遠,並且派出了特使到漢軍去刺探消息。

這個時候劉邦故意準備了豐盛的酒宴,十分熱情地來接待來使,等見了麵,故意裝作大吃一驚的樣子,說還以為是亞父(範增)派來的使者,沒想到卻是項羽的使者之類的話,還立刻讓人撤下酒宴,換了一桌十分普通的菜。使者回到楚國之後,把經過的情形向項羽報告,項羽果然中計,對範增起了疑心,將他的權勢大為削減。

別看範增這人年紀大了,但是肝火旺盛,自己殫精竭慮地為項羽苦苦策劃,沒有打算向他去邀功論賞,項羽竟然還懷疑自己跟敵軍有聯係,實在是忍受不住,他立刻氣衝衝地對項羽說:“項羽,沒想到你竟然這麽不成熟,中了別人的離間計還不知道!好吧!既然你的天下已經打出來了,我希望你好自為之,反正我這把老骨頭留在這裏也沒什麽用,請你就準我回家吧!”項羽早就希望他這麽說了,所以連半句打算留他的話也沒說,立刻就答應了。範增又氣又悶,結果走在半路,患了背疽(背上所生的一種惡瘡)死去了。

範增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曠世奇才,雖然可能比不過張良和陳平這樣的人才,但是張良與陳平的計謀大部分都被他識破了,項羽有他在身邊不至於吃大虧。現在,這唯一的智囊離開了,項羽就好像在怒海中航行的小船,突然失去了羅盤一樣,雖然不能說這就是日後項羽失敗的決定因素,至少它加速了項羽的敗亡。

這個時候,項羽已經被反間計搞得失去了主心骨,自己還渾然不知,反而為範增的出走感到很慶幸,他認為隻要範增一走,漢軍就失去了耳目,就可以加快圍攻滎陽的攻勢。

楚軍猛烈的攻勢一發動起來,劉邦也受不住,經過了幾番的衝殺,優劣之勢立刻顯現出來。劉邦焦急萬分,眼看滎陽就要失守,幸好陳平及時獻上了一計,使得劉邦得以安然脫困,但這也是在範增離去之後才得以順利完成的。

正在楚軍把滎陽圍得水泄不通的時候,突然劉邦派人到楚軍請降,項羽得知,大笑不止,心裏也在得意,他認為,沒有了範增,自己一樣也能殺得了劉邦,因此很快地就答允了。

使者求降後不久,隻見城門大開,湧進來好幾千個難民。楚軍的目的不在他們,所以自動讓開一條路,但是仍然是嚴加戒備,用來提防難民中混有的漢軍突然發動襲擊。那些難民走了老半天,並沒有出什麽意外,楚軍也就不管他們,仍然緊密地注意著城門,準備等候劉邦的出降。

等了沒一會兒,一輛黃帷錦邊的馬車過來了,楚軍見是漢王的禦車,一時歡呼雀躍,以為終於擒住了劉邦,從此可以返鄉過安定的日子了。這時候項羽也親自騎著馬過來看,等到行近馬車才發現裏麵坐的不是劉邦。盛怒之下,一把將車上的人給揪了下來,問劉邦去哪裏了,而他又是什麽人? 那人被揪下車來倒也不驚慌,從容不迫地說:“我是紀信,漢王早就出城回關去了,你手下的那群飯桶,竟然連漢王都認不出來!這也難怪,誰叫他們跟隨這麽一個笨蛋呢?”說完又是一陣狂笑。項羽本來已經是火冒三丈,經他這麽一罵,更是怒不可遏,立刻叫人堆起柴火,把紀信活活燒死。

原來,陳平所獻的計,是偷龍轉鳳的計謀,他見到滎陽危在旦夕,就找了個相貌與劉邦很相似的紀信來做替身,穿上漢王的衣服,另外派使者向項羽請降當做借口,而真正的劉邦早穿著破舊的衣服混在難民群中順利出關去了。張良、陳平與樊噲等人也是同時夾雜在難民中蒙混出城,劉邦這幾個人一出城就加緊腳步逃往成皋,而奉命留守的則是大將周苛、樅公及韓王信、魏豹。

周苛等紀信一出城,就再度把城門關了起來,項羽在燒死紀信以後,又率軍猛烈攻城。周苛心裏盤算著:“魏豹這個人,他現在會站我們這邊,隻不過是因為兵敗被俘,怕被劉邦砍腦袋才假意投降的,而他真正的目的是因為妻子薄姬被漢王接收過去,所以早就對漢王十分怨恨。現在漢王走了,留下這個家夥一起守城,說不定他會趁機暗通楚軍,裏應外合,把我們給出賣了。不如趁早斬草除根以絕後患。”於是周苛就找來樅公商量,當下就找了個借口,把魏豹給殺了。打這之後,城中的上下將士都堅守滎陽,楚軍方麵由於劉邦已經遠去,猛攻一陣也沒有什麽收益,更是無心戀戰,隻好撤軍。滎陽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被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