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獻良策

劉邦拜韓信

這時候,劉邦就處在這樣的局麵當中,他心中有百萬個不情願,但是還是無計可施。劉邦心想,如果不能突圍項羽的包圍圈,怕是這輩子就要終老在這巴蜀之地了。於是劉邦立刻召集部將準備奮力一搏。但是將士們聽了劉邦的想法之後,都左右為難了,因為他們勸也不是,誰也不想老死在這地方;不勸也不是,力量懸殊,恐怕會吃大虧。這時候,蕭何認為,漢中、巴蜀雖然不如關中,但是總比以卵擊石要強很多,他們目前的兵力隻有項羽的四分之一,加上項羽分封諸侯,諸侯王都聽命於他,真要打起來的話,恐怕隻有死路一條,倒不如先退守四川,招賢納士,訓練士兵,養精蓄銳,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進取天下也不晚。劉邦仔細考慮了一下蕭何的建議,接受了他的計劃,帶領著軍隊西向漢中巴蜀。

張良完全不像劉邦那麽沮喪,他認為世間的事情是什麽都有可能發生的,形勢的造成完全是人為的因素。想當年在秦國的時代,比起這時的項羽、範增雜亂不堪的兵力要周密、強盛了很多倍,但是仍然逃不過滅亡的命運,而且現在劉邦的基本實力根本就沒有什麽損失,如果憑著堅強的意誌,一直努力下去,還是很有希望進取天下的。

張良在漢中(今陝西漢中)為劉邦送別的時候,一直鼓勵劉邦,現在可不是沮喪的時候,既然項羽的目的是想把他們都困在巴蜀這個地方,那可以索性把沿途經過的棧道都燒掉,表示劉邦他們再也沒有回到關中的打算,也好讓項羽不再像防賊一樣緊防著劉邦了。

張良還給了劉邦一個建議,張良原本就是代表韓王來幫助劉邦抗秦的,現在既然秦國滅亡,項羽的分封也已經成為了定式,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回韓國去,也正好幫劉邦在關東做聯絡工作。一旦時機成熟了,就可以配合劉邦的行動,隨時在關東策應。

劉邦聽完之後眼睛頓時放起了光芒,他就按照張良的意思,把沿途經過的棧道都給燒毀。但是現在居住在巴蜀的一些將士因為不知道劉邦的計劃,隻見劉邦已經斷了回家的路,都心存怨恨,這是因為劉邦的軍中有不少關東人,他們本來以為進入關中,破秦之後就可以回家了,現在不僅回不了關東,還得跟著劉邦一起駐守巴蜀之地,心中本來就不情願,又見劉邦竟然把東歸的路都給燒掉了,內心更是憤怒不已,有些士兵就趁機逃跑了。

劉邦雖然內心著急,但是回過頭來一想,正好借這個機會可以整頓軍心,去掉那些意誌不堅的將士,所以劉邦也就沒有過分追究此事。

忽然有一天,一個士兵稟告劉邦說蕭何蕭丞相逃跑了。劉邦聽完之後氣得跳了起來,他又氣又急,一下子六神無主了。過了兩天,蕭何自己又回來了,劉邦又驚又喜地埋怨蕭何自己到底是哪裏虧待了他,就連丞相也要背叛自己。

蕭何說劉邦誤會了,他是去追韓信的。劉邦對他的話表示懷疑,因為這幾天一連逃走了十幾個將領,都沒有見蕭何那麽著急去追,而現在又說自己去追一個沒名的家夥。

蕭何一臉正色地告訴劉邦,韓信是舉世無雙的人才。如果劉邦不願意終老在巴蜀,而且想要進取天下,沒有韓信不行。劉邦從來沒見過蕭何這麽嚴肅,見蕭何這麽極力舉薦他,就打算派他當個軍官。但是蕭何不讚同,因為如果隻是個軍官,用不了幾天他自己還得費一番工夫去追他了。

劉邦越聽越玄乎,覺得蕭何對這個人相當器重,就又打算讓韓信當個大將軍。於是就讓蕭何把他叫進來,好跟那個韓信談談。但是蕭何又一次反對了,蕭何認為如果劉邦要任用他為一個大將,就不應該像使喚奴才那樣,這種態度不用說韓信不會接受,就算韓信接受了,其他的將士也不會心服的,以後韓信如何能對部下發號施令呢?劉邦聽完之後覺得蕭何說得很對,打算選一個黃道吉日,自己設壇齋戒親自拜將。

於是劉邦在南鄭築起一座拜將台,齋戒沐浴,整齊衣冠,由專使捧著印信兵符,在黃道吉日的那天登壇拜將。漢王劉邦拜將的消息不脛而走,漢軍中大大小小的將領都以為可能會是自己,或者是哪個名震天下的將軍,否則劉邦不會親自設壇拜將弄得如此隆重的。但是誰也沒想到出場接受大將兵符印綬的人,竟然是一個聽都沒有聽說過的小小督糧官韓信,大家都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來,隻是看到劉邦如此鄭重其事,也就沒敢說什麽怨言。

拜將的儀式一結束,劉邦就考察韓信的才能,劉邦問韓信:“蕭相國三番兩次說起將軍雄才大略、曠世奇才,不知道將軍對寡人有何指教?”

韓信輕輕一笑,胸有成竹地問劉邦:“當今能和您爭奪天下的是不是隻有項羽一個人?”劉邦點頭讚同。韓信又問劉邦,在勇武方麵,他跟項羽誰厲害,劉邦想了很久,搖了搖頭說自己不如他。

韓信立刻躬身下拜,講了一番讓劉邦折服的道理。

韓信說:“沛公確實是有自知之明,我也認為您在這方麵不如項羽。不過,我曾經在項羽帳下待過很長時間,對他的性情、作風、才能、品德都知道得很清楚。項羽這個人叱吒風雲,勇冠三軍,怒喝一聲就能嚇退千軍,但是他不能用人,賢臣良將在他的帳下完全不能發揮所長,所以項羽雖勇,隻不過是匹夫之勇。項羽雖然對手下的將士也很仁愛,將士生了病他會流淚,親自送東西給病人吃,但是將士們攻城略地,立下功勳,應該封爵受賞的時候,他反而舍不得了,由於將士得不到應有的封賞,而心存怨恨,所以項羽的仁也隻不過是婦人之仁而已。而且,項羽犯了三個致命的錯誤:第一,他雖然雄霸天下,也分封了諸侯,但是放棄了富饒的關中,建都彭城,這一點上他失去了地利。第二,他擅自違背了懷王的約定,全憑自己的好惡,封自己的親信為王,這讓許多人都對他產生了怨恨。而諸王侯看到他把懷王放逐到偏遠的地方,也會學他那樣把舊主逐到別處,而自己占有土地,這就讓他的命令從此之後不好使。第三,項羽所經過的地方,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的腳步踏到哪裏,哪裏就成為廢墟,自然天怒人怨,隻要有機會就會起來反抗,現在他雖然強霸諸侯,卻是外強中幹,脆弱得很。

“這個時候,如果沛公您反過來,選賢任能,論功行賞,自然會使得人們心悅誠服,然後,您可以多加利用將士們的思歸心切的心理,到時候他們自然個個勇猛無比。當然,還有三秦的雍王、翟王、塞王,他們本來是秦國的將領,在他們手中不知斷送了多少秦國子弟的生命,當年章邯投降項羽的時候,手下20萬部隊在一夜之間全部被項羽坑殺,所以秦國的父老們對他簡直恨之入骨。然而沛公您一入關中,不但跟百姓秋毫無犯,還廢除了秦國的苛政,和他們約法三章,這就在民心上占得了先機。而且,項羽這次強行立三秦王,不顧當初的約定,把您排擠到漢中來,秦國的老百姓整日正翹首盼望,希望您能早日回到關中。因此,如果沛公您向關中發兵進攻,一定會大獲全勝。拿下了關中,之後進取天下就十分容易了。”

劉邦聽完韓信的言論,喜不勝收,這時他才明白為什麽蕭何那麽器重他,甚至不惜一切,月下追上韓信,原來韓信的確是個大將之才,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於是他立刻向韓信問計。劉邦問韓信,說現在棧道已經燒毀,怎麽才能出去?韓信向劉邦獻策,可以計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陝西寶雞),采用一明一暗的兩麵手法。

棧道現在已經被燒毀,如果想要修複讓大軍通行,是十分艱巨的任務,絕對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但是韓信卻故意派人去修複燒毀的棧道。

修棧道的消息不久就傳到了關中,據守在前線的雍王章邯對韓信他們的舉動十分嘲諷,原先警戒的心理逐漸鬆懈下來。章邯死都沒有想到修複棧道隻是表麵的工作,其實劉邦和韓信早就偷偷地帶領部隊從小道繞到陳倉,等到章邯接到了軍情,已經來不及重新布防了,結果大敗而逃,退回了雍都廢丘。

這一下軍心大振,劉邦立刻發起猛攻,一邊圍困廢丘,一邊攻打鹹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走投無路,隻好向劉邦投降。從此,劉邦再度占領了關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