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王室的信任

俾斯麥與拿破侖相比,他很幸運自己遇見了一位明君,拿破侖雖有過人的才能,但終歸失敗了,主要原因是他毫無憑借,突然崛起,他必須要奮力與歐洲傳統戰鬥。

威廉一世是個典型的軍人,誠實、勇敢、信仰虔誠。他不像他哥哥威廉四世多謀善變,也不像王子感情用事。他是一位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軍人,他的缺點是容易發怒,性情偏狹,因為理解力差,所以易猜疑猶豫,也正因如此,他愛憎分明,沒有主見,所以容易被人左右,常會因王後的讒言而意誌動搖,所以俾斯麥必須要把握住國王的心意,以領導德意誌邁向統一。

俾斯麥極為關心他與國王間的關係。哪怕與民眾有衝突,也要和丹麥、奧地利、法國決一死戰。現在能依賴的隻有王室,還有忠於王室的陸軍。威廉一世是王室的重心,也是陸軍的中心人物,所以俾斯麥知道絕不能離開威廉一世,他想出各種謀略,緊緊抓住國王。

當然,威廉一世也很需要俾斯麥。因當時王室隻是一個貴族的大家庭,國王如果不慎犯錯,也可能會被送上斷頭台。尤其是19世紀中葉,革命頻頻爆發,各國王室被民眾放逐者不計其數。

德國皇帝威廉一世

能輔佐威廉一世維持王室政權,實施國王所希望的擴充軍備方案的人,隻有俾斯麥。所以國王對俾斯麥的需要程度也許比俾斯麥對國王的需要更急切,從另一方麵看,俾斯麥失去首相職位,還可以回莊園過他悠閑自在的生活,但如果國王退位了,不僅是終生的恥辱,也象征著王室的衰頹。俾斯麥是國王的最後王牌,所以每當國王不答應他的要求時,俾斯麥就提出辭呈,為此國王就不得不順從其意。

另外,俾斯麥要做的是排解國王對他的嫌惡感。單純、剛直,頭腦有些簡單的威廉一世,身為王子時,就有點討厭俾斯麥,因為他倆的性格完全不同,不僅這樣,國王身邊的人也都討厭俾斯麥,俾斯麥就在這種環境下擔任了26年的首相,對俾斯麥而言,如何應對討厭他的國王,比操縱議會、領導民眾,或是愚弄拿破侖三世更要困難,盡管如此,他最終還是獲得了王室的信任。

古今中外,有很多偉大的政治家都有能力把討厭自己的人轉變為信任自己的人,俾斯麥怎樣獲得了這位原本討厭自己的國王的信任呢?

首先俾斯麥發現國王是位典型的軍人,軍人最怕被人看不起,怕被人說卑鄙無恥,不忠職守。所以每當國王猶疑不決時,俾斯麥就會問他:“是不是害怕了?”

聽到這樣的問話,國王一般會動怒,大聲喝道:“我怕什麽!你去做吧!”

但是圍繞在國王身邊的王後、王子、王子妃等這些反對俾斯麥的人物是最難纏的。尤其是這兩位女人的頭腦都比他們的丈夫精明,他們常在國王身邊大進讒言,打擊俾斯麥。王後是威瑪大公的女兒,她伶俐,有教養,常暗中操縱丈夫,從事各種陰謀。對於1848年柏林革命時,她在傭人房內召見俾斯麥商議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而遭到俾斯麥反對的這件事,仍讓她對俾斯麥懷恨在心。

王子妃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女兒,在英國的立憲政治熏陶下,她對普魯士的官僚政策很排斥,對俾斯麥尤其討厭,所以經常與王後聯合排斥俾斯麥。

俾斯麥的理想實現得如此困難,但他竟然忍耐了26年並奮鬥到底,可見他不僅有智慧,還是個耐心十足的人。

俾斯麥善於掌握人性,威廉一世逐漸對他完全信服,國王與這位新首相之間有一種微妙的感情,主要是他們兩人在年齡上的差距。國王比俾斯麥大17歲,所以對俾斯麥有一種年長者對年少者的寬懷之情,就像是一種父子之情;而俾斯麥對年長的威廉一世也是由衷的敬愛。國王是軍人出身,勇氣非凡,而俾斯麥一向瞧不起怯儒的人,他看到國王在遇刺時臨危不亂的態度很是欣賞,而且國王對自己的職守有著神聖的道德感,這也讓俾斯麥很感動。

就這樣,國王與俾斯麥二人共體時艱,26年來互助合作,挽救了危難的祖國。雖然國王有時也會對俾斯麥冷酷無情,俾斯麥對國王也有失禮之處,但在波譎雲詭的政局中,兩人共同治理普魯士長達四分之一世紀,可說是19世紀歐洲曆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