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巴黎

1862年,普魯士內政日趨不穩,年底大選時,自由主義者獲得全勝,國王擴充軍備的願望更無法實現,所以國王和議會間的衝突也無法解決,在這種惡劣的形勢下,國王身邊沒有一位傑出人物,國王的處境很艱難。

同年春天,俾斯麥從俄都返回柏林時,國王還是不肯讓步,俾斯麥連內相的職務都得不到。因此俾斯麥遞上了辭呈,這是對國王發出的最後通牒,此方法俾斯麥以後用過數次,每次都很奏效。

提出辭職不到3個小時,俾斯麥便被任命為駐法大使。出使巴黎對俾斯麥而言是一大挫折,但他還是壓抑住了心中的憤怒,毅然地接受了新任命。

俾斯麥被派駐巴黎的時間並不長,但就在這短短的時期內,卻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一是俾斯麥與拿破侖三世的會麵。兩人在林中並肩漫步,一位是聲勢如日中天的大國皇帝,一位是失意鬱悶的小國大使。

拿破侖三世見四下無人,突然對俾斯麥說,“你們國王是否願意與我國同盟?”這句話是個陷阱。俾斯麥立即接口道:“我國的國王對陛下個人有深厚的友誼,過去我國報紙上出現的反法論調,現在早已不見了,不過我認為同盟的事,必須要到真有必要而能使雙方共同獲益時才可行,同時我認為結盟應該有具體的動機與目的。”

法皇聽了,同意了他的看法,並且說:“事情的發展是很難預料的,所以我們應早做準備。”然後建議法、普兩國締結外交同盟。同時還明白表示,幾天前奧地利已發出結盟之請,但被法國拒絕,以此來暗示普魯士如果不能站在法國一方,那法國就會與奧聯合。俾斯麥顧左右而言他,並不答應兩國同盟。除此事外,俾斯麥究竟還與法帝談了些什麽呢?在向本國報告的文書中並未提及,也許他隱瞞了某些重要事務,以備日後出任首相時處理。

另一件事就是當俾斯麥訪問英國首都倫敦時,遇見了狄斯累利。俄國駐倫敦大使館舉行宴席時,英國保守黨領袖狄斯累利應邀參加。俾斯麥在宴席上口出狂言道:“如果讓我取得政權,首先要擴充軍備、養兵蓄銳,然後一舉擊敗奧地利,解散今日的德意誌邦聯,在普魯士領導下,重新統一德意誌。”俾斯麥在酒後微醒時說了這些話,他為什麽要這樣說?是酒醉無意?其實這是俾斯麥慣用的伎倆,他經常利用人性的弱點,如果要欺騙對方時,反而把真實情況告訴對方。但這次俾斯麥打錯了算盤,因為支配英國政策的狄斯累利並未被俾斯麥所騙,他警告在坐的人說:“你們要小心,那個家夥一定會如其所言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