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倫夫人
幾天後,彭威爾牧師讓盧梭帶著他的親筆介紹信去安納西拜訪華倫夫人。強烈的自尊心使得盧梭極不願意無故地接受別人的施舍和幫助,何況還是位婦人,但他此時已別無選擇。
三天後恰好是複活節,盧梭到達了安納西,他自己先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長信,並附上彭威爾牧師的介紹信前往拜訪華倫夫人。然而華倫夫人並不在家,仆人告訴盧梭華倫夫人在教堂做禮拜。教堂離華倫夫人的宅子並不遠,穿過房屋後麵的花園,沿小徑走到盡頭,那裏有扇門直接通往教堂。盧梭走進教堂時,華倫夫人聽到聲響轉過頭來。那是位和藹可親的年輕女子,一雙眼睛顧盼生輝,身材也是極好的。盧梭之前一直以為華倫夫人一定是個上了年紀的夫人,所以我們可以想象他這時候的驚訝和震撼。華倫夫人微笑著接過了盧梭的信函,很快地瀏覽了一遍,然後用溫柔的語氣囑咐盧梭先回宅子等她,祈禱完成後,他們再談。
華倫夫人的原名是路易絲,她的娘家是瑞士的貴族,後來她嫁給了同樣出身貴族的華倫先生。他們的婚後生活並不幸福,兩個人因為價值觀、世界觀的差異經常鬧矛盾,華倫夫人也沒有孩子,於是她離開了丈夫,隻身來到安納西,皈依舊教(這一時期的歐洲大陸正在進行宗教改革,天主教有新教、舊教之分)。因為出身貴族,且熱衷於宗教事務,安納西的親王每年都會讚助她一定數目的金錢。
華倫夫人是一個忠誠的天主教徒,她溫柔慈愛,同情弱者,樂善好施,這些性格使她賦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她先詢問了盧梭的境況,盧梭敘述了他在雕刻家那裏的學徒生涯,華倫夫人表示很同情他的遭遇,並勸導盧梭回家與父親團聚。不過盧梭的態度非常堅決,他根本無意返家。華倫夫人溫柔的勸慰給盧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見麵,華倫夫人就留盧梭共進晚餐。同桌吃飯的還有一個體形有點肥胖的人,他建議盧梭到都靈去,在那裏有一所教堂辦的救濟院,盧梭最好可以皈依舊教,這樣對他目前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都會有所幫助。盧梭本來就覺得向華倫夫人求助是件很不好意思、很難堪的事情,如果皈依舊教後可以不用再為生活費用而憂慮,這倒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還可以借此機會學習一些教會中的禮儀。盧梭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是華倫夫人將盧梭托付給這位朋友,由他帶著盧梭前往都靈,她還私下給了盧梭一些錢。
兩天後,他們起程了。這次旅行讓盧梭很高興,他本來就喜歡漫遊,而且似乎有機會攀登阿爾卑斯山,盧梭心裏不禁喜悅非常。
途中,盧梭遇到了他父親的一個朋友,那是一位鍾表師,很有智慧,也很有才能,還會作詩。他像華倫夫人一樣勸告盧梭回到他父親的身邊,然而盧梭的態度依然很堅決。他為什麽遲遲不願意與父親團聚呢?容我們私下揣測一下,或許是因為盧梭覺得自己既然已經離開了親人和家鄉,就應該做出一點成績;當然也有可能是盧梭更希望過這種自由獨立的生活。不管怎麽說,他現在是決計不會回到父親身邊的,不過父親的慈愛和他崇高的德行卻一直深植在盧梭心中。
旅行並不艱苦,甚至比盧梭想象的更為愉快。華倫夫人的朋友是個中年人,灰白的頭發垂在腦後,有點像水兵,看上去十分滑稽,他說話直爽,口才很好,常常能以傳教士的身份混進教堂。同行的還有他的妻子,那是一位好心的婦人。一路上,他們夫婦很照顧盧梭。和這對有趣的夫婦一起旅行,盧梭的心情十分快活,似乎沒什麽可憂慮的。這段旅程的時間並不長,以盧梭愛好自然的個性,再加上沿途的美景,這無疑是一次愉快而美妙的經曆。盧梭將自己的種種情感寄托於自然界的美景中,雖然身似浮萍卻也不覺得精神空虛、無所歸宿。
盧梭多次想到華倫夫人的熱情款待、親切勸導,以及對他的關切和溫柔,這些使他對自己的前途更有信心了。希望在盧梭心裏滋長著,他覺得他見到的事物好像都在鼓勵他。他看到靜謐的鄉村和綠油油的牧場,那種恬淡的氛圍和豐收的願景他似乎都感同身受。他看到靜靜流淌的、可以遊泳和垂釣的溪流,他看到山野間爛漫盛開的野花,不禁羨慕起山居生活的平靜安寧。盧梭眼前所見的一切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息,自然界何其偉大,人類何其渺小,這一切深深地影響了盧梭的人生觀。
在這短短的七八天旅行中,盧梭度過了青少年時期最愉快的時光。他對都靈這座大城市充滿了好奇,他沒有急著去救濟院,而是先開始了他的遊曆。到達都靈後,華倫夫人的朋友就和盧梭分道揚鑣了,所以他必須自己安排衣食住行。幾天後,由於疏忽,他的錢包丟了,身無分文、一貧如洗的盧梭隻好結束了遊曆,去投靠那所救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