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韶山衝
毛澤東的“鬧事”在父親看來是“不懂事”。父親決定把毛東送到湘潭的一家米行當學徒,學學做生意的本事,以後好發致富。但毛澤東一心隻是想讀書,他討厭那些唯利是圖的奸商。
這時,外麵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西方的新思潮日益衝擊著古老的中國。早在毛澤東出生時,一些銳意改革的想家就提出了要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現狀少年毛澤東也讀過《盛世危言》等主張學習西方的書籍,他開始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封閉的韶山衝再也鎖不住他求知心了。但是毛澤東對外部的了解還很少,到底該去哪裏呢?
正在毛澤東感到迷茫的時候,他的表兄文運昌來到了他的邊。文運昌曾在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念過書,這是一所與塾截然不同的新式學校,教育內容中西結合。表兄對毛澤東說:“兒可沒有拿著戒尺的老古董,我們除了學古文,還學好多新鮮東西,有曆史、地理、算術,還能讀到各種各樣的新書和報紙……”
毛澤東聽得入了迷,既然這樣,那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呢?然是去新學校讀書。可是怎麽說服固執的父親呢?毛澤東找母親,善良的母親支持毛澤東的想法,她幫毛澤東想出了一個主意。
馬上就要送毛澤東去當學徒了,父親心裏樂滋滋的。那天地裏回來,他卻發現家裏坐了幾位“貴客”,有教過毛澤東的私先生,有毛家的長輩,還有幾個見過“世麵”的人。父親落座和人們寒暄了幾句,話就扯到毛澤東的前途上去了。客人們馬上一言我一語,誇讚毛澤東是個有出息的孩子,應該讓他繼續讀書進新學堂,以後會大有作為。父親一時被大家說得沒了主意,隻沉著臉說:“既然大家都這麽說,那就讓石三去吧。”毛澤東聽了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一旁的母親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毛澤東要出遠門了,心情自然十分激動,晚上怎麽也睡不著。
他覺得父親還沒有完全理解他的誌向,他讀書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要為國家、為人民做一番事業。他想起了一首詩,隻要改幾個字,就很符合此時的心境了。毛澤東從**爬起來,點亮油燈,拿出筆墨,就著昏暗的燈光,飛快地寫了下來: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詩寫好後,毛澤東把它小心地夾進父親每天必看的賬本中,他希望父親能感受到一名有誌少年的胸懷。
第二天一早,毛澤東挑著簡單的行李,步行走出了故鄉韶山衝。這是毛澤東自出生後第一次走出山村。世界在他麵前打開了一扇門,看到的一切都讓他感到欣喜和好奇。
毛澤東沒料到一進校就遇到了波折。原來湘鄉縣立高等小學堂規定隻招收湘鄉縣人,而韶山衝屬於湘潭縣,再加上毛澤東穿著布衣,顯得很寒酸,勢利的學校股東不同意接收他,還說:“年齡太大了,都16 歲了,還上什麽學?”但毛澤東求學的迫切心情感動了校長和一些老師,他們答應先測試一下,題目是《言誌》。作文可難不住毛澤東,誌向又正好是他一直在考慮的問題,他馬上寫就了一篇激昂奮發的文章,表示要為國家的振興而讀書。校長看後連連誇獎:“好文章,好文章,這是不可多得的建國之才呀。”
校長終於說服了學校的股東,16 歲的毛澤東成了一名小學生。
能住在學校裏一心一意地讀書,對毛澤東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了,更何況這裏有那麽多的新書,老師講的也都是以前沒聽過的新知識。毛澤東還養成了讀報的習慣,這個習慣後來伴隨了他的一生。他第一次了解到,在十幾年前,中國就有過一次維新運動—— 戊戌變法,變法的領袖是康有為和梁啟超,他們提出了體改革設想。一時間,毛澤東迷上了梁啟超的文章,對其中所達的改良思想和半白話半文言的寫作方式十分喜愛,並開始模寫作。
毛澤東高高的個子和樸素的穿著在同學中顯得很特別,一有錢人家的孩子看不起這個“鄉下人”,不跟他玩。但毛澤東也一些好朋友,他們在一起探討學問、討論時事,十分融洽。其中一位叫蕭三,他後來成了著名的詩人。有一次,毛澤東向蕭三借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過了幾天,毛澤東還書的時候,不好意地對蕭三說:“真是對不住,我把你的書弄髒了。”
蕭三接過去一翻,隻見書裏到處畫滿了圈和線,這是毛澤的讀書習慣,遇到有感觸的地方就做個記號。
“我實在太激動了,所以沒征得你的同意,就……”
蕭三看著毛澤東窘迫的樣子,笑了,說:“沒關係,不過,你這麽喜歡這本書?為什麽?”
毛澤東指著書說:“你看,書裏講的這些英雄人物,華盛頓、得大帝、拿破侖,還有林肯,他們都是在危難的環境中立誌奮鬥,盡艱辛才獲得成功的。中國現在國勢衰微,列強橫行,大家都應不畏艱難,保持遠大的誌向和奮鬥不息的精神,隻有這樣,才能興國家。”
蕭三被毛澤東的話語所感動,他感到這個樸實的同學,年的心裏有一種深沉的思想和感情,於是他認真地點點頭說:“你得對,我們一起努力吧。”
毛澤東出色的學業和勤奮的精神使得他在同學中出類拔萃老師們覺得東山學堂已經滿足不了他了,他應該到更高一級的堂裏深造。在一位老師的幫助下,毛澤東結束了不到半年的小生活,到省城長沙去上中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