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曙光
在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後,紅軍的大轉移又變成大搬家和逃跑主義,部隊行動十分緩慢。在突破了敵人四道封線之後,紅軍損失過半,由出發時的8.6 萬人減至3 萬多人。湘江一戰大為慘烈,大批優秀的紅軍戰士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滾滾而去的湘江。麵對殘酷的現實,許多人對黨中央所執行的軍事路線極為不滿。躺在擔架上的毛澤東再也忍不住了,他要勸阻、製止這種冒險的進軍。
就在紅軍向湘西進軍時,蔣介石已弄清了紅軍的意圖。他在通往湘西的路上部署了重兵,妄圖將中央紅軍全部圍殲。中央紅軍如果按照原計劃在那裏與紅二、四軍團會合,就有可能陷入敵軍重圍,遭受全軍覆沒之災。毛澤東憂心忡忡:出路在哪裏,向哪裏去呢?這已不是他一個人在考慮的問題,而是紅軍隊伍中所有指戰員關注的焦點。他們對“左”的錯誤路線產生了懷疑,對李德、博古等人的軍事指揮提出了質疑。
一天,寒風蕭蕭,烏雲翻滾,中央工農紅軍正艱難地跋涉在湘西崎嶇的山路上。
“毛主席,好久沒看見您了,比以前瘦多了,身體不舒服嗎?”
一位老紅軍仔細地端詳著毛澤東。
毛澤東苦笑著“嗯”了一聲。
旁邊一位跟隨毛澤東同上井岡山的老紅軍說:“毛主席,您說這哪叫戰略轉移,簡直是擺起架子挨打。”
毛澤東看著遠方,無可奈何地搖搖頭,邁著雙腳艱難地向前走去。
此時,徐特立也來到了這裏,他喘著氣說:“潤之,大家的議論你都聽到了吧?從革命的整體利益來考慮,你是責無旁貸的。”徐特立望著這位自己引以為豪的學生,眼中洋溢著鼓勵之情。
毛澤東默然了。的確是責無旁貸啊!這支軍隊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是黨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作為黨的領導人,就要對黨負責,對革命負責,挽救紅軍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放棄與紅二、四軍團會合計劃,改向敵軍守備薄弱的貴州方麵前進,爭取主動,打幾勝仗,使部隊得以休整。毛澤東的主張得到了大部分同誌的支持部隊在12 月占領湖南西南邊境的通道城後,立即向貴州前進,舉攻克了黎平。
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了會議,確定了向貴州方向進軍的針。毛澤東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1935 年1 月,紅軍在毛東等的指揮下開始了搶渡烏江的戰鬥。
烏江兩岸懸崖峭壁,黑黑的高峰突入雲霄。江寬200 多米,滔江水拍打著江岸。急流滾滾,飛瀉而下。在凜冽的寒風中,毛東親臨一線,望著那些奮戰在大江中的紅軍戰士,臉上浮現出意的笑容。他讚歎道:“紅軍是不可戰勝的!”
在毛澤東、劉伯承等人的指揮下,紅軍強渡烏江天塹,攻占貴州重鎮遵義。
1935 年1 月15 日至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召開。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會議,它將決定中國革命的去向和國共產黨的前程。
會議一開始,執行“左”傾路線的中央負責人仍然堅持錯誤博古在總結報告中強調軍事失敗的客觀原因,總是怨天尤人,到自己的失誤時卻一筆帶過。周恩來在報告中則明確指出,第次反“圍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失誤。作為中央負人之一,周恩來主動承擔了責任。
輪到毛澤東發言的時候,大家看見他拿出了寫得滿滿的發稿。要知道,性情灑脫、才思敏捷的毛澤東發言一般是不要稿的,今天如此鄭重,可見他是做了充分準備的。毛澤東係統論述軍事路線中的嚴重問題,切中要害。
毛澤東的話音剛落,王稼祥便表示:“我完全同意毛澤東同的意見!”並說,“軍隊要由毛澤東同誌來領導。”周恩來等人也緊接著表明了態度。會議的氣氛明顯有利於毛澤東。李德賭氣坐在門邊,悶頭抽煙,要他表態,他仍然說:“批評,我不能接受,我隻是一個外國顧問,提了些建議而已,最後決定還是中國同誌做的。”
博古眼看自己已成孤家寡人,也不再那麽固執地堅持錯誤了,隻是一時還轉不過彎來……
會議連續開了兩天,爭論非常激烈,傾向於毛澤東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後,正確的意見終於占了上風。會議選舉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毛澤東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後,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組成的軍事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紅軍的軍事行動。
遵義會議是黨的曆史上極其重要的轉折點。它勝利地結束了“左”傾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
遵義會議後,為了衝出敵軍的包圍,毛澤東帶領紅軍撤出遵義,向北轉移。由於情報出現誤差,紅軍在戰場上失利了,有人開始說風涼話,嘲笑毛澤東。毛澤東並沒有理會,他馬上改變策略,決定西渡赤水河。赤水河是長江的支流,從雲南經貴州,在四川匯入長江。紅軍渡河後,從貴州突入四川,然後大踏步進入雲南,一下子把川軍甩開了。回過神來的川軍和滇軍以南北夾擊的姿態向紅軍圍攏,毛澤東決定立即改變南進的原計劃,再次東渡赤水河,又回到貴州。這樣,川軍和滇軍又撲了個空。
紅軍趁著防備空虛的貴州尚無準備,再次攻占遵義。遵義之戰的關鍵是奪取遵義北麵的婁山關。這裏地勢險要,到處是懸崖峭壁、怪石突兀。毛澤東撤出遵義時路過婁山關,這時正值冬天,但雲貴高原由於沒有寒流侵襲,氣候濕潤涼爽,頗像北方的深秋時節。毛澤東登高遠望,隻見連綿的群山像波浪一樣湧向遠方,金色的夕陽下,蜿蜒的山路上,部隊整齊而安靜地向前走去。麵如此壯麗的風景,毛澤東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憶秦娥·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從頭越”的豪情也激勵著紅軍戰士,他們雖然弄不明白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戰略意圖,但個個意氣風發,充滿了信心。
蔣介石更是給搞糊塗了,隻好手忙腳亂四處堵截。毛澤東領紅軍,利用有利的時機,裝作北上的樣子,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又進入四川南部。蔣介石得知情報後,以為有機可乘,哈哈大笑“剿匪成敗,在此一舉。”他想這回紅軍再也“飛”不了了。沒想到正當國民黨軍隊大規模向西進發時,紅軍主力馬上又掉頭渡過水,返回貴州,逼近貴陽。這時蔣介石正在貴陽督戰,而黔軍又調走了,蔣介石慌了,隻好調滇軍來“保駕”。
然而,毛澤東並不是要和蔣介石“拚命”,他安排軍隊虛晃槍,做出要攻打貴陽的樣子,主力卻繞開貴陽大踏步向雲南進軍而這時,匆匆忙忙的滇軍正往貴陽趕哩。
紅軍突然來到雲南,嚇壞了雲南留守的軍隊,他們怎麽也不通,難道紅軍長了翅膀不成?守軍惶恐不安地集結在昆明近。然而,紅軍又是虛晃一槍,轉頭往西北方向走去,在成功搶了金沙江後,進入四川。等追兵趕來時,紅軍早已過去了一個期,連影子都看不見了。
就這樣,由於毛澤東高超的用兵策略,紅軍終於跳出了蔣介的圍困,而“四渡赤水”也成為毛澤東軍事指揮史上頗具神韻的一筆雖然紅軍避免了滅頂的災難,但艱難而漫長的路程在等待他去跋涉,毛澤東和他的同誌們正麵臨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