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後,朱德、陳毅率領南昌義剩餘的部隊也於1928 年春向井岡山轉移。5 月,兩支部隊勝會師。會師後的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是朱德,代表是毛澤東。
國民黨政府一直以為共產黨已經被消滅幹淨了,卻沒想到然在江西冒出一股“赤匪”來。一開始,他們倒也沒把紅軍當回事派了些雜牌軍鬧哄哄地去“剿匪”。雖然如此,對於尚在幼年的軍來說,也依然是敵強我弱,怎麽對付敵人,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針對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毛澤東綜合了大家的意見,提了遊擊戰的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這是一種揚長避短的靈活戰術,果然成功地打退了國民黨軍隊幾次“圍剿”。
國民黨地方武裝不甘心失敗,在1928 年年底又糾集了湖南江西兩省的部隊,搞起了“會剿”。當時,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了徹底消滅紅軍,國民黨殘忍地對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根據的對外貿易幾乎斷絕,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大家都發愁了。一天開會討論時,人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有說要走的,有說要留下來決一死戰的,誰也說服不了誰。毛澤坐在一旁,靜靜地聽大家的意見,半天不說話。
“毛委員,您說該怎麽辦?”有人問道。
“我們在井岡山一年多了,不容易啊,隨隨便便放棄是很可惜的,也對不起根據地的人民,”毛澤東沉重地說,“但是,死守也不是個法子。隊伍要吃要穿,沒有給養怎麽打仗?我看哪,不如來個‘圍魏救趙’之計,大家看如何?”
“‘圍魏救趙’是什麽意思?”大家議論紛紛。
毛澤東告訴大家:
“圍魏救趙”是戰國時的故事,是說魏國出兵攻打趙國,情況十分危急,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卻沒有直接出兵趙國去打魏軍,而是包圍了守備空虛的魏國首都大梁,這下,魏軍可就慌了,馬上抽身回家,半路中了齊軍的埋伏,趙國的危險也就解除了。
我們這次也來他個圍魏救趙,留一部分兵力守住井岡山,主力繞到敵人背後,一來可分散敵人注意力,二來還可以借機向外發展。
大家一聽都讚成,這麽大膽而巧妙的計策當然要試試。就這樣,紅軍在毛澤東和朱德的帶領下,離開井岡山根據地,在崇山峻嶺中間牽著國民黨部隊的鼻子來回地跑。國民黨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抓住紅軍主力。紅軍在江西、福建、廣東三省的交界處靈活地回旋,敵人時常被引進紅軍的包圍圈,直到槍聲四起,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紅軍打起仗來一個比一個勇猛。
在一次重要的戰役中,由於彈藥缺乏,情況不利於紅軍。這時,平時一般不摸槍的毛澤東也拿了支槍,和戰士們一起衝鋒陷陣。大家一看毛委員都這麽勇敢,更加長了誌氣,沒有子彈了,就拿刺刀、槍托和敵人肉搏,甚至撿起地上的石塊當武器。這場戰役終於取得了勝利。
敵人暫時占領了井岡山,一時得意地宣稱挖了“赤匪”的老巢,但輾轉作戰的紅軍卻在江西、福建等地又開辟了三塊根據地全國各地其他小塊根據地和紅軍也在發展中。到1930 年上半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零星地分布著10 多個紅色區域,紅軍人達到了7 萬多。國民黨不僅沒能消滅紅軍,反而鍛煉了紅軍。澤東在一次次的戰鬥中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他在軍事戰略揮方麵的才能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艱苦的環境能磨煉人們的意誌,也會讓有些人產生懷疑和豫。1930 年新年前夕,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林給毛澤東寫了封新年賀信,祝賀新年是其次,關鍵是對紅軍的途感到迷茫:紅軍不就是打仗的嗎?辛辛苦苦去開辟根據地幹麽呢?不如輕鬆地打打遊擊算了。
毛澤東感覺到,這種想法並不隻是林彪一個人有,它代表一批人的思想。於是,他借這個機會給林彪回了一封長信,全麵述了他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思索,提出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而根據地是至關重要的基礎,那種“流寇主義”的做法隻會斷送命和紅軍。毛澤東在信中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思是說,根據地和紅軍的力量現在雖然弱小,像星星點點的火星但這些火星慢慢地燃燒,總有一天能點燃全國革命的熊熊烈火在信的最後,毛澤東用充滿**的文字描述了快要到來的國革命的**:“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井岡山紅色政權的建立,為中國工農革命樹立了榜樣。
之後,在毛澤東和朱德的領導下,紅四軍采用靈活機動的作方案,打敗了國民黨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並開創了當時全國最大一塊革命根據地——贛南、閩西根據地,也就是中央革命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