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工人運動

中共“一大”之後,組織工人運動成為年輕的共產黨的中心任務。1921 年8 月11 日(一說7 月7 日),作為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組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兩個月後,在長沙成立了湖南分部,毛澤東擔任主任。領導湖南的工人運動,成為毛澤東生活的重心。

當時在湖南有一個在工人中頗有影響的工人組織“湖南勞工會”,但這個組織隻注重經濟鬥爭,缺乏嚴密的組織和有效的領導,組織的一些罷工鬥爭都不太成功。毛澤東決定把開展工作的第一步放在爭取這個組織上。毛澤東詳細了解了這個組織的情況,尤其對勞工會的兩個主要領導人黃愛、龐人銓十分關心。毛澤東得知這兩個人為人正直,疾惡如仇,在工人中威望很高,便多次與兩人聯係,並請他們到他的住處,和他們交談。毛澤東對他們說:我們不能隻開展經濟鬥爭,而要有工人階級的自覺,謀取整個階級的利益,這樣,經濟鬥爭才可能取得勝利。另外,你們那種行會式的組織方式是不利於開展鬥爭的,要通過民主的方式建立一個有效的辦事機構。我建議你們改組現在的湖南勞工會。

毛澤東的誠懇和見識使得黃、龐兩人放棄了從前的觀念,接受了建議。1921 年11 月開始,在毛澤東的幫助下,一個新型的勞工組織出現在長沙。由於加強了組織和領導,湖南勞工會的影響日漸擴大,黃、龐兩人也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前身)。

不幸的是,1922 年1 月16 日,黃、龐兩人因為組織長沙紡工人罷工,被湖南軍閥趙恒惕逮捕殺害。這兩個年輕人十分英勇黃愛在被砍了三刀後仍然高聲叫道:“大犧牲,大成功!”倒是劊子手給嚇壞了,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這麽勇敢的人。

黃、龐兩人的犧牲使得毛澤東十分悲痛,他親自組織了一震動全國的抗議軍閥暴行的運動。雖然最初的鬥爭失敗了,但過改組湖南勞工會,毛澤東取得了不少經驗,他開始在實踐中露身手。為了便於開展合法鬥爭,毛澤東特意為工人組織定了個名字,叫“工人俱樂部”,實際上就是為工人爭取權利、領導工鬥爭的工會。

從1922 年下半年到1923 年年初,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湖南起了前所未有的工人運動的浪潮。運動的**起源於安源路工人罷工。

安源路礦是江西萍鄉的安源煤礦和湖南的株萍鐵路的合稱總共有17000 多名工人,在非人的壓迫下他們過著悲慘的生活為了發動工人,毛澤東不僅派出了李立三和劉少奇等人到安源織工人,他自己也先後五次到安源煤礦,了解工人情況。

1921 年冬天,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安源煤礦。一天,他親自到煤井,看到的情景令他十分難過。在又小又暗的煤井裏,毫無全保障的工人靠手工挖煤運煤,連工作服都沒有,**著身子動,很多人身上還有很明顯的傷痕。毛澤東是個感情豐富的人,激動地問:“你們就任他們欺負,不反抗嗎?”大多數工人都苦著搖頭:“我們哪鬥得過他們?他們有錢有勢,我們什麽都沒有這是工人中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沒有鬥爭的自覺性和團結意識。

毛澤東想了一下,抬腳踢開了一塊小石頭,他說:“你們看,上有塊小石頭,大老板一腳就能踢開,可是要是把很多小石頭加上沙子、石灰,和成團,別說踢,連抱都抱不動。”毛澤東邊說還邊表演,工人們想到老板狼狽的樣子,都不由得笑起來。“所以,隻要我們團結起來,就一定能鬥倒他們。”毛澤東堅定地說,工人們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在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人的努力下,安源工人俱樂部逐漸發展壯大,工人們的階級意識也逐步明朗起來,罷工的時機成熟了。1922 年9 月14 日,突然汽笛長鳴,安源路礦工人放下手裏的工具,高喊著“罷工了,罷工了”。在毛澤東的指導下,罷工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著。在罷工宣言中,工人們提出了17 項政治和經濟要求,並打出了一個很鮮明的口號: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

經過五天艱苦的鬥爭,罷工終於取得了勝利,而且沒有傷一個人,這在中國工人運動的曆史上是不多見的。

安源路礦工人罷工獲得全勝後,毛澤東又開始投入到另一次大規模的罷工——長沙6000 多泥木工人罷工。那個年代,官府搞工程建設,總是強迫很多泥木工人為他們服務,給的工錢連糊口都不夠。長沙泥木工人普遍生活在極度的窮困之中。毛澤東製定了罷工的基本目的,要求長沙縣知事允許泥木工人有營業的自由,並且把工價調到三角四分。

1922 年10 月6 日,罷工開始了。毛澤東四處奔走,爭取社會各界的聲援,當時長沙《大公報》上每天都刊載罷工的情況。但是蠻橫的長沙縣知事拒絕了工人們的合理要求。

10 月23 日,憤怒的工人們衝進了縣公署。毛澤東親自參加了鬥爭,他換下長衫,穿上工人的對襟衫,走在隊伍中間,毛澤東吹一聲口哨,工人們便高呼一句口號,一聲高過一聲,工人們情緒激昂。然而縣知事始終不出來,雙方僵持著。湖南省得知了情況,不得不出麵“調停”,答應第二天和泥木工人的代表談判。

10 月24 日,毛澤東帶著幾個工人來到省政務廳,和廳長談判一開始,廳長根本沒把幾個工人放在眼裏,但毛澤東有理有據談話和從容不迫的態度使廳長有些慌張了。毛澤東揭穿了統者的自相矛盾,指出長沙縣的做法是違背當時“湖南省憲法”的談判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最後,廳長不得不答應可以由泥木工給當時的省長趙恒惕交一份報告,由省長來“定奪”。毛澤東馬起草了一份《呈省長文》,並在報告交到趙恒惕手中之前,先由《公報》全文登載,讓全社會關注這件事情。趙恒惕發現自己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萬般無奈隻好在報告上簽了字。

後來,毛澤東又成功地領導了幾次鬥爭,引起了社會的廣關注,也得到了黨內的普遍讚揚。軍閥趙恒惕卻被弄得十分頭痛以至於他後來對身邊的人說:“湖南再來一個毛澤東,我就不能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