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代

對宗教的認識

甘地生長在一個虔誠的信仰印度教的家庭,但是他卻不喜歡到街上的寺院去膜拜,因為他不喜歡神廟裏的燈火輝煌和喧嘩熱鬧,而且寺廟裏也有一些怪誕不經的僧侶,更令甘地覺得索然無味。

何況,他在寺院中所無法得到的東西,卻可以從他的保姆那裏得到。甘地現在還記得,她一直很疼愛他。她知道他一向膽小怕鬼,便對他說:“莫罕達斯,你隻要一直誦念‘羅摩那摩’,一切邪惡的魔鬼聽到這個名字,就會逃得無影無蹤的。”

甘地對保姆的話深信不疑,每當他害怕的不停打哆嗦時,便立刻念誦“羅摩那摩”。正是因為這個善良的女人撒下了一粒種子,所以“羅摩那摩”對於甘地一直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子。

甘地有一位信仰虔誠的堂兄,當甘地還在波爾班達居住時,這位堂兄經常教他如何誦讀《羅摩衍那》。每天洗過澡後,大家便圍在一起朗誦這長而美妙的詩篇。當時,躺在病**的父親也靜靜地傾聽他們的琅琅讀詩聲。

自從移居到拉奇科特後,耆那教僧侶偶爾也會到他家來探視他的父親,與父親談論有關“宗教信仰”的問題。從他們的談話中,甘地深切地體會到除了印度教之外,也應該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

雖然他主張尊重所有的宗教,但隻有基督教是個例外。他對它懷有一種厭惡,這是有原因的。在他讀中學時,有一天,一位基督教的傳教士到拉奇科特來傳教,他站在甘地學校門口對來往的人說:“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所信奉的神都是邪惡的神,在這個世界上,隻有耶穌基督才是真正的神……”

他為了傳播自己的教義而不擇手段,任意詆毀其他宗教,使甘地非常反感,更可笑的是,聽了傳教士的話以後,竟有一些著名的印度教徒放棄了自己的信仰,改信基督教。最令人氣惱的是一旦受洗以後,這些改變信仰的人,就得吃牛肉和飲酒,還得改換服裝,以後出門就得穿上西服,戴上禮帽,以為這樣就能和英國人完全平等了。更可氣的是,這些人還反過來幫著英國佬欺壓自己的同胞,毀謗自己的祖國和自己過去信奉的印度教。

甘地想,如果一種宗教強迫人吃肉、喝酒、易服,這還配稱為宗教嗎?因此他對基督教毫無好感。

他看過父親的一本書,談到上帝創造萬物和其他諸如此類的事情。但是這本書給他的印象不深,反使他多少有些傾向於無神論。因為在他心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一切行為、事物的基礎,都應該建立在道德之上,以道德為中心,才是最重要、最可貴的信仰。

這種信念一直是他所追求的目標,而且,隨著年齡漸長,這個想法也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