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古人定下的規矩:“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就是說男子二十歲了,可以舉行冠禮,並賜予字。從這時候開始你就是成人了,該就業了,再啃爹媽就說不過去了。
現在阿瞞也到了就業的年齡,老爸曹嵩準備給剛取字孟德的曹操找個官來做,躋身於漢朝的管理體製內,做一名旱澇保收、外快肥豐的朝廷命官,這是曹操的老爸早就替他想好了。
這與兒子曹操填的誌願正好吻合,曹操那時候絕沒有將來進入漢朝中央做官的想法,能混上個市長便心滿意足了。他後來在帶上魏王王冠後頒發的十二月己亥令中說:“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
也就是說,阿瞞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好郡守,相當於現在一個合格的市長吧。
東漢時做官也必須拿到一張文憑,叫“孝廉”,那時候還沒發明科舉製度,更沒有什麽本科、碩士、博士之類,連國家公務員考試也沒舉辦過。
怎麽辦呢?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由各州郡的一把手負責向中央推薦,要求的條件很簡單:孝敬父母,廉潔奉公。
這有點兒小問題:“孝”字還好考察點,父母證明,如有舞弊嫌疑,那還有四鄰八舍的數不清的活口呢,“廉”字怎麽界定?官還沒影兒呢,難道還有傻瓜自己提前聲明:“本預備官員,上任之後,貪是免不了的!”
雖然大家都明白這個傻瓜說的是實話,但總不會因為哥們兒實在就讓他做官吧?
所以,現任官員們也隻好舉行考試,考什麽?看誰“孝敬”本官員的銅錢多呀!至於“廉”麽,你要先廉自己,把兜裏的金銀廣施,那就自然孝廉俱全了。
所以,東漢末年到處傳唱這樣幾首歌謠:“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對於“孝敬”錢這樣的小事,勢大財粗的曹家是沒有什麽問題的。朝裏有人好做官,“孝廉”身份對於曹操來說,連個三寸高的門檻也算不上。
一切都那麽順利、那麽合情合理又合法地一路平趟過來。
漢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二十歲,被榮舉“孝廉”,接著便憑資曆參加了工作,暫屈就洛陽北部尉。
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地麵不大好管,但洛陽北部都尉級別相當高,相當於一個副縣級別的首都公安局長吧。
啥時能熬成個市長?別急,初入仕途,來日方長,都是圈內人,進步有何難?前程輝煌看得見!
成了“孝廉”就意味著具備了當官的資格,當官就意味著權力,權力就意味著榮華富貴,事情就這麽明白,這麽簡單,這麽順理成章。
可你如果真的認為升官發財就這麽簡單,那就隻能說明你自己的頭腦簡單。
就算你拿到了“孝廉”文憑,那也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做官的。
首先你要上邊有人,其次你還要準備好成堆的銅錢,反正空手套不來白狼。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這兩點曹操都具備,所以,二十歲的年輕副縣級幹部橫空出世不足為奇!
前麵說過,二十歲時曹操的遠大理想是當一個人民的好市長,現在萬裏長征開始了第一步,任重道遠!
估計那時的曹操是不服氣任何人的,至於後來他遇到了皇叔劉備,一時興起,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那也就是往劉備嘴裏塞一顆蜜棗,說說而已,已經把當時的皇帝攥在了手裏,而且兵多將廣的曹丞相,難道還當真瞧得起這織席販夫的不成?
曹操沒打算指望老爸的提攜,他對自己的能力有相當的自信。
曹操要是安心指著老爸的提攜來升官,那也就不是曹操了。
遙遙仕途,曹操要靠自己的才智打拚前進,漫漫風雨,曹操要憑個人身手一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