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姆》
早在1897年,也就是在吉卜林的喬琪姨父去世的前一年,他寫了一封信給吉卜林。這封信具有整個家族愛開玩笑的特色,不過喬琪姨父身為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爵士,會寫出這樣的信也有點讓人料想不到。
為了你提到的新腳踏車的事,我要向你提出警告。我認識的一位在股票市場中很有地位的先生,就是騎這種腳踏車時受的重傷,最後不治身亡。你最好還是老老實實看書寫作吧。
其中所提到的新腳踏車是當時吉卜林熱衷玩的一種車子,那是工業文明的新產物。1900年,吉卜林也買了一部美國蒸汽汽車。當時汽車剛剛問世,玩車子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路上沒有加油站,開車人要自己無師自通地修車。蒸汽汽車的引擎有些不符合時代的發展,所以它被迅速地淘汰了。但是吉卜林的這部車子忠誠地為他服務了兩年。之後,吉卜林又換了一部新車。
駕駛早期的汽車,使吉卜林享受到他一直所喜歡的那種“沒有危險的冒險”。當他超過慢悠悠的馬車,或者把塵土揚在喘著氣的腳踏車騎士的臉上的時候,他有一種勝過他人的感覺。警察成了吉卜林最大的敵人,因為他們常常會以超速為理由來處罰他。一群有錢、自視勇敢的人組成了汽車協會,以對抗警察沒完沒了的處罰。
吉卜林在很多文章裏大談汽車。在20世紀的最初幾年,吉卜林用車子的主要目的是在倫敦附近的郊區尋找一個可以定居的家。之前的住處已經不能再住下去了,這裏使吉卜林常常回憶起和約瑟芬在一起的日子,而且這裏不再清淨,越來越多的人搬了過來。
最後,吉卜林終於在一個村莊找到了一幢房子,離火車站隻有一兩公裏遠。村子的一頭有一條很陡很窄的小道,小道經過樹林通往一片廣闊的河穀。那幢房子非常隱蔽,也非常安靜,房主把四周的園圃弄得很漂亮。吉卜林和加洛琳在看到這棟房子時,異口同聲地叫道:“就是這裏!”這就是後來的“貝特曼屋”。
訂下合約後,吉卜林夫婦開始裝修,他們把屋子弄得很有情調。
在“貝特曼屋”裏,吉卜林完成的第一本書是《基姆》。這是吉卜林最後一個關於印度的故事。基姆是一個駐印度愛爾蘭士兵的兒子,他的身上融合了東方人和西方人的心理特征,他聰明剛毅,遊走於東西方之間。
這個故事涉及的地方很多,西藏、倫敦,以及英國的其他城市。這使得吉卜林不得不用流浪的方式來處理故事。一個人從一個地方流浪到另一個地方,一路上遇到不同的人,遭遇到許多危險新奇的事。
這部作品的缺點在於把帝國主義理想化了,但這也正是吉卜林本人的觀點:整個印度必須是和英國的統治有關的。這是一個關於間諜的故事,吉卜林在故事中設想俄國有入侵印度的企圖。這種想法並不是吉卜林憑空捏造的,對俄國的恐懼在19世紀一直左右著印度的外交政策。吉卜林以藝術的技巧表現出由於英國的統治,印度一片穩定安全。
書中描寫了一個西藏喇嘛,這是吉卜林的小說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個人物,他的宗教精神非常偉大而神聖。正是由於他的影響,基姆學會了敬愛他所遇見的人。當然這個人物身上也有缺點,比如容易被騙。基姆的世俗確保了喇嘛的生存,正如一位評論者所說:“如果不隨時把壞人鏟除,對於沒有武器的夢想家來說,這個世界就不是一個好的世界了。”
吉卜林更表示出如果這個世界由沒有武器的夢想家來治理,這個世界也不會是一個好的世界。神聖的宗教信仰有利於教化民眾,但國家還是要依靠立法和行政手段來治理,僅僅擁有高度的智慧和悲憫之心是不夠的。
同之前一樣,吉卜林的父親約翰為這本書作了一些浮雕,並且雕刻了基姆和喇嘛的小雕像。約翰認識到他的兒子已經創作出了一個英國人所寫的有關英屬印度的最好的小說,這並不是身為父親的誇大其詞。《基姆》這本書到現在還是英國統治印度那段曆史中產生的英國人的最好的藝術成就之一。
吉卜林又一次拒絕了受封為爵士的機會。著名的且真正有成就的作家似乎都對爵位不甚看重,比吉卜林有著同樣拒絕受封經曆的還有蕭伯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