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三一學院

1889年,伯特蘭終於用一年的時間修完了一般人必須花更多時間才能完成的科目。當年12月,他參加了三一學院的獎學金考試,順利通過並獲得了一份獎學金。第二年,伯特蘭正式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就讀。

伯特蘭的父親曾就讀於劍橋大學,他的哥哥弗蘭克是在牛津讀的大學。伯特蘭進入劍橋前後的幾十年中,這座學術界的大觀園裏,可謂盛況一時、人才輩出,懷特海、摩爾、愛丁頓、約翰遜、凱恩斯等均畢業於這所學校。

1890年10月,伯特蘭正式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他首先接觸到的就是懷特海先生。

懷特海是三一學院的監試教授,比伯特蘭早十年進入劍橋,他在審查獎學金時,對伯特蘭的考卷非常賞識。據說,當時另一個學生的分數比伯特蘭高,但懷特海卻在考試委員會上優先推薦了伯特蘭。伯特蘭畢業時,懷特海舊事重提,他說:“你的畢業成績比他好,由此可見,我當初的做法沒有錯。”

對懷特海和伯特蘭來說,劍橋大學的教育簡直就是柏拉圖教育理想的現實版。他們把一半的時間用來研究數學,另一半時間則與同學們自由討論,這種談話,依照懷特海的說法,堪比柏拉圖那包羅萬象的《對話錄》。不過,他們的談話內容對外並不公開。他們這個小團體被稱為“學社”,也有人叫他們“使徒”。他們多半在周六晚上聚集在房間裏,談到深夜,第二天早餐時,再繼續暢談。他們整天徜徉在環境幽靜的校園裏,直到太陽西沉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在這種傾談胸中抱負的場合裏,伯特蘭不再掩藏自己內心的想法了,他擺脫了那種清教徒式的教育陰影。他常常暢所欲言,很快便成了小團體裏鋒芒畢露的人物。每當他發言時,學校裏那些高年級的學長以及一些校園中的優秀人士都全神貫注地聆聽,這使他倍感興奮。時間一長,伯特蘭在個性與應變方麵有了驚人的進步。他逐漸拋卻了畏怯的性格,發表言論時,侃侃而談、滔滔不絕,跟在潘布洛克府邸時簡直判若兩人。

當然,懷特海對伯特蘭的一生影響很大,他心地仁慈,對伯特蘭很是照顧,他希望盡全力幫助這位天資聰穎的學生。後來他們共同寫出了《數理原理》。

查理·桑格是伯特蘭進入大學後結交的第一個朋友。他身材矮小,麵色紅潤,待人極為熱情,多才多藝。伯特蘭在劍橋求學時,除了最早結識的這位同窗好友桑格外,還結交了好幾位終身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