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小學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伯特蘭就很關心教育問題,1915年他撰寫的《社會重建的原理》一書中,就有一章專門討論教育問題。他相信堅守某種教條,必會引發戰爭;兒童的天性如果趨於偏執,奔放的人生觀就會受到拘束,禁止的事物越多,越容易阻止其新觀念的成長。伯特蘭認為戰爭是愚昧行為,智者所不取,但一些公立學校卻實施愚民政策,使人們樂於參與其間。他的結論是,戰爭之所以發生乃是基於某些人的瘋狂及破壞的衝動,這種人自幼未曾被好好地教育過,才會使這種衝動潛在於不知不覺中。

伯特蘭的兩個孩子約翰和凱蒂都在成長,有關他倆的教育問題,成為當務之急。伯特蘭夫婦反對公立學校,不願把孩子們送去就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準備創辦一所小學,讓自己的孩子不囿於傳統社會的偏見,讓他們自行思索、研究,以便適應長大後所麵臨的社會。

1927年伯特蘭夫婦開始積極著手籌備建校。首先是校舍問題,伯特蘭看中他哥哥位於南坡的電報別墅。那幢房子是英王喬治三世時的電訊站,原來很小,是弗蘭克後來慢慢擴建的,房子的建築似乎並不好看,但地點很好,而且東、南、西三方麵的視野都很開闊,不但可以從塞沙士威特一直看到萊山,還可眺望到衛特的島嶼和行駛中的輪船,風景極美。

弗蘭克原本不願出售這個地方,不過由於他做了十分不智的投機生意,賠了不少錢,幾乎瀕臨破產邊緣,迫於無奈,隻好同意出售。伯特蘭以相當高昂的價格把它買了下來,培肯山小學就在此成立了。

這座房子的周圍荒蕪,一切都需自給自足,他們必須雇用廚師、管家、保姆及女傭等照料管理;另外再雇用兩個司機以便對外接送,或是帶學生們出外旅行。

學校建成後,卻遭遇到了無法預料的難題。其中最大的難題便是經費不足。

幸好美國方麵又再度發出邀請,旅行演講的報酬,彌補了部分經費之不足。

培肯山小學招收的學生,很多是來自不幸的家庭,有的是父母離異,有的是私生子。總之,在一般的情況下,家長們大都願意把孩子送到正規的學校去,因此培肯山小學招收的就以問題兒童為主了,但伯特蘭對這些頑劣兒童卻不主張施行體罰,他說:“每挨打一次,他們在感情上就會激起一陣痛苦而複雜的**。”

伯特蘭在辦學期間,為了籌集款項以彌補學校經費的不足,曾三度赴美旅行講學,而這段時間,他的著作也較多。他承認這段時間的寫作完全是為了賺錢。

後來,由於《心靈的分析》和《物質的分析》的問世,以及其他的哲學論文和著作,使他的聲譽得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