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守夷陵
昭烈帝也算是個打仗的行家,一輩子在軍營裏過生活。他知道,要打敗東吳,不能單靠兵精糧足,還需要有旺盛的士氣,將軍和謀士們總得意見一致,同心協力,才能有打勝仗的把握。軍師諸葛亮對於東征孫權一向不讚成。昭烈帝心裏明白,所以請他留在後方,鎮守成都。翊軍將軍趙雲早就說過:“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為了這個緣故,昭烈帝帶著他一塊兒去,又不想帶他去。大軍到了江州,張飛已經死了,閬中也沒有人主持,昭烈帝就叫趙雲留下,鎮督江州,作為聯絡前方和後方的中間站。現在跟著他一同進入秭歸的謀士和將軍中間,能拿事的要算治中從事黃權了。
語文活學活用
●主持
解釋:負責掌管或處理;主張,維護;負責掌管或處理某項活動的人。文中取義第一種。
造句:有您主持大局,我就放心了。
●拿事
解釋:負責主持事務。
造句:今天這麽多遊客參加節慶活動,你們景區拿事的人安排多少人來維持秩序?
昭烈帝急於從秭歸出發,再往東進兵。黃權攔著說:“吳人又勇敢又能打仗,萬萬不能小看他們。我們的水軍順流而下容易,退回來可就難了,當中不是沒有危險的。我想了又想,不如讓我做個先鋒往江南進攻,皇上在後麵接應,千萬不能自己輕易去冒險。”昭烈帝覺得黃權的話有道理,可是覺得他這麽顧前顧後的,膽子也太小了。他立黃權為鎮北將軍,叫他留在江北,統管江北的軍隊,防禦魏兵,自己率領大軍,由江南進兵。水軍沿江紮了水營,配合岸上的大軍,準備隨時夾攻吳兵;岸上的大軍翻山越嶺,到了夷道猇(xiāo)亭。
地理小課堂
●夷道
古縣名,治所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因漢代經此路對西南夷用兵而得名。
●猇亭
古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的古老背,是三國時夷陵之戰的決戰地。
昭烈帝觀察了地形,把陸地的大軍分為兩路:一路埋伏在山穀中,一路聯絡水軍由正麵去向敵人挑戰。他這麽三麵布置停當,隻向東吳挑戰,不再向東進兵。將士們還不明白:他們出兵沒幾個月工夫,就進去了五六百裏地,沒碰到太大的抵抗,怎麽到了猇亭就停下來了呢?他們哪知道昭烈帝的計策:他布置了天羅地網,像漁夫那樣靜靜地等著,但等東吳大軍過來,三路夾攻,要把他們一網打盡。哪兒知道東吳的大都督陸遜按兵不動,不出來跟他交戰。
語文活學活用
●天羅地網
解釋:上下四方都布下了羅網;比喻對敵人、逃犯等設下的嚴密包圍。
造句:警方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在逃主犯這次可定會落網。
東吳的將軍朱然、潘璋、韓當、周泰這些人都是打仗的能手,立過大功,有的是孫策的部將,有的還是孫堅手下的人。他們對於年輕的書生陸遜做了大都督這件事早就不服氣,隻因為吳王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的時候給他一把“尚方寶劍”,對他說:“有不聽號令的,先斬後奏!”他還說過:“京城裏麵的事由我主持,京城以外,一切由大都督做主。”這些將軍才不敢不聽陸遜的指揮,可是內心裏還是瞧不起他,說他膽小,說他隻知道放棄土地,不敢出去拚個輸贏。他們眼看著蜀兵得寸進尺,步步緊逼過來,已經到了夷陵地界,再也容忍不住大夥兒要求陸遜讓他們出去抵抗一陣。
曆史追根究底
●尚方寶劍
皇帝所用的劍,常被皇帝用來賜給臣子,授權臣子代為行使皇權。尚方是古代官署名,主造皇室所用的刀劍等兵器及玩好的器物。
陸遜對他們說:“敵人兵精糧足,聲勢浩大,再說劉備報仇心切,銳不可當。我們要是不顧前後去跟他硬拚,必然吃虧。打一次敗仗,事小,損失了兵馬,整個東吳沒法再抵抗,那就不堪設想了。我有意讓敵人進來,他們占領的地方一多,不但分散了兵力,供應糧草的道兒也就拉長了。還有就是把他們進攻的年月拉長,遠道而來的蜀兵多消耗糧食不必說了,他們路遠迢迢地到了夷陵,行軍已經夠疲勞了。他們急於進攻,我們保存力量,不跟他們打,日子一多,蜀兵一定會鬆懈下來。我們等待時機,到時候就能夠打敗他們。”
語文活學活用
●銳不可當
解釋:形容來勢凶猛,不可阻擋。
造句:軍隊一路前進,銳不可當。
近義詞:勢不可當、勢如破竹。
反義詞:望風披靡。
●不堪設想
解釋:不能想象結果,多指事情會發展到很壞或很危險的地步。堪:可以,能夠。
造句:一旦錯失時機,後果不堪設想。
將軍們聽了,不好跟陸遜爭論,暗地裏還是摩拳擦掌地要跟蜀兵大幹一場。大都督手下有一個將軍特別勇猛,他是吳王孫權族中的侄兒安東中郎將孫桓。他做了前鋒,帶領一支人馬首先到了夷道,守在那兒。剛巧蜀兵趕來叫戰,他立刻出去對敵,打退了蜀兵,還追殺一陣。沒想到人家是故意引他出來,霎時四麵八方全是蜀兵。幸虧孫桓有能耐,拚死殺開一條血路,逃回城裏,再也不出來了。蜀兵圍住夷道,孫桓連夜派人突出重圍,向陸遜求救。陸遜還是按兵不動。
將士們帶著責問的口氣對陸遜說:“孫桓是公族,現在被敵人圍住,為什麽不去救他?”陸遜回答他們說:“夷道城高糧足,孫桓又得士心,一定守得住,你們不必替他擔心。等到我出兵打敗劉備,孫桓方麵的包圍不去救,也自然解除了。”將士們就說:“那麽就請下令去打劉備。”陸遜說:“那要看情況,現在還不是時候。”
曆史追根究底
●公族
諸侯或君王的同族。
●士心
文中指軍心,指軍隊的戰鬥意念、團結程度。士心是影響軍隊戰鬥力的關鍵因素。
這些將軍當中要數潘璋最粗魯了。他打仗是沒說的,勇猛得很,老立大功,可有個毛病,就是不大遵守紀律。他撇了撇嘴,粗聲粗氣地說:“打又不打過去,救又不去救,就這麽按兵不動,天天待下去,難道劉備自己會跑的?請下命令,我拚著命也得轟走劉備!”別的將軍都點了點頭,有的還說:“潘將軍說得對,請下命令,我們這就出去!”陸遜突然把臉一沉,一隻手捏著寶劍的把兒,很嚴厲地說:“劉備天下知名,連曹操都怕他。現在他帶領大軍進入我們的地界,是我們強大的敵人,怎麽也不能小看他。我雖然是個書生,接受了主上的命令,你們就得服從。主上所以委屈諸君派在我這兒,就因為我有可取的地方,能夠忍受侮辱,挑得起重擔。我挑著重擔,怎麽能推辭呢?你們都知道軍令如山,千萬不可違犯哪!”潘璋紅著臉,連忙賠罪認錯,別的人也都低著頭連連說:“是,是!”大夥兒這才不敢再言語了。
昭烈帝從巫峽到夷陵地界紮了幾十個大營,供應軍用的和運糧的道兒就有七百多裏地。他跟陸遜相持了六個月,陸遜始終不出去跟他交戰,連孫桓被圍都不發兵去救。昭烈帝耐著性子等著等著,一直到了六月底,他再也耐不住了。再說他認為陸遜究竟是個王孫公子,年輕的駙馬爺。他仔細探聽了吳軍的情況,將軍們都怪陸遜膽子小,大多不服他的指揮。上次關羽打了敗仗,失了荊州,大半是出於陸遜的計策,可是別說是別人,就是東吳的將士也隻知道那是呂蒙的功勞。話雖如此,昭烈帝行軍處處小心,他寧可把陸遜當作老練的軍事家看,這才三麵布置埋伏,好像釣魚的人屏住氣等魚來上鉤。從一月到六月底,足足等了半年,乖乖,魚兒不上鉤,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