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單刀赴會

孫權因為劉備已經得到了益州,特地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為使者去跟劉備商量,要求把荊州南部的幾個郡歸還給東吳。

劉備很不高興,他說:“當初我們兩家結成親戚,同心抗曹,原來希望交好到底,沒想到孫將軍趁我不在家,把我的夫人劫走。這件事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我為了顧全大局,沒去跟他計較,怎麽他反倒來向我要荊州呢?”諸葛瑾說:“荊州是東吳的屏障,沒有荊州,東吳就很難布置統一的防守。”劉備拿手指頭在案桌上比畫著說:“荊州是蜀地的大門,沒有大門,叫我往哪兒走?”

語文活學活用

●於情於理

解釋:從情誼、道理兩個層麵說。

造句:於情於理你都應該幫助他。

近義詞:於公於私。

●屏障

解釋:也就是屏風,一種用來阻擋視線、分隔內外的家具;引申為起遮擋、屏蔽作用的事物。

造句:這座山成為兩地的天然屏障。

諸葛亮怕這麽各說各的,老僵著,怎麽下台階哪?他也拿手指頭在劉備比畫過的大門的後麵點了點。劉備想了想,明白了。他接著說:“隻要我有了後門,那前門讓給東吳也行。”諸葛瑾怪納悶地問:“哪個後門?”劉備說:“我們正打算去征伐涼州。涼州平了以後,就把荊州讓給你們吧。”

諸葛瑾回去一報告,孫權氣呼呼地說:“這分明是空口說白話,成心拖日子。咱們自己不動手,荊州是不會送上門來的。”他就派去一批官吏,要把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接收過來。孫權的如意算盤碰在關羽的拳頭上,全都落了空。關羽還算客氣,沒去傷害那些官吏,可全把他們轟回去了。孫權氣得吹胡子瞪眼睛,馬上派呂蒙為大將率領兩萬兵馬用武力去接收那三個郡。

語文活學活用

●空口說白話

解釋:說沒有依據的話。

造句:你空口說白話,誰會相信?

近義詞:空口無憑。

反義詞:有憑有據。

●如意算盤

解釋:隻從好的方麵著想的打算;多指不切實際的幻想。

造句:你心裏打的如意算盤,誰不知道?

呂蒙還真有一手。他一麵進軍,一麵發出通告,告訴這三個郡的長官歸附東吳,有他們的好處,要不然的話,刀槍無情,殺個雞犬不留。呂蒙的通告還真頂事,長沙和桂陽兩個郡的太守都倒過去了,隻有零陵太守郝普不肯投降。劉備得到了這個消息,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到了公安,派關羽帶領三萬兵馬到益陽去奪回那兩個郡。

地理小課堂

●益陽

古縣名,在今湖南省益陽市東,東漢時期屬於長沙郡。

孫權也不馬虎,他親自到了陸口,派魯肅帶領一萬兵馬紮在益陽,跟關羽的軍營兩兩相對,同時又派“飛馬報”去給呂蒙送信,叫他馬上放棄零陵,回來幫助魯肅。這樣,東吳的軍隊和關羽的軍隊都在益陽紮營下寨,中間相隔不太遠。彼此就這麽對峙著,可還沒開仗。

在這緊要關頭,魯肅還不願意孫劉兩家失和。非萬不得已,他是不主張跟關羽開仗的。他自己出麵要去會見關羽。將士們都攔阻他,說:“去不得!兩軍對峙,刀出了鞘,箭扣在弓弦上,怎麽能在這個時候去跟敵人會麵呢?萬一他們趁這個機會安下埋伏或者準備暗殺,那不是太危險了嗎?”魯肅向將士們解釋,說:“今天的事應當說個明白。劉備不是不講道理的,關羽也不敢輕易違抗命令。”他就邀請關羽相見,雙方各退兵馬幾百步,中間臨時搭個帳篷作為會談的場所。赴會的將軍隻準帶防身的單刀,不準帶士兵。

曆史追根究底

●單刀

中國傳統兵器,一種短柄的砍刀,也指單人持一把刀,如著名的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故事。

關羽帶著隨身的衛士周倉,就這麽兩個人到了會場。魯肅見了關羽,殷勤招待,吩咐手下人擺上酒席,兩個人就談起話來了。魯肅責問關羽為什麽不把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還給東吳。關羽說:“那一次烏林大戰,左將軍(指劉備)親自作戰,共同破敵,他奪下來的土地難道連一塊都沒有份?您怎麽說要把這些地方歸還給東吳?”魯肅說:“話不能那麽說。當初劉豫州在長阪坡隻有一小隊人馬,被曹兵打敗,逼得沒有辦法,想投奔到遙遠的南方去。是我向主上說情,請他發個好心,讓劉豫州有個安身之地。赤壁之戰以後,又把南郡(指江陵等地)借給他。現在劉豫州已經得到了益州,就該把荊州還給東吳。我們並不要求全部荊州,也不要求退還南郡,我們隻要求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要是連這一點也不答應,那就太說不過去了。”關羽還沒回答,就瞧見周倉瞪圓了眼睛,大聲嚷嚷地說:“天下的土地,有德的都可以住,誰說非給你東吳不可?”魯肅向他瞪了一眼,很嚴厲地責備他不該在這兒胡說八道。關羽起來,手按在刀把上,向周倉使個眼色,幫著魯肅責備他,說:“這是國家大事,你懂得什麽?快給我出去!”周倉馬上出去準備兵馬來接關羽。關羽向魯肅告別,說:“您說的話,我一定轉告左將軍,再做商議。”魯肅說:“好!我們恭敬地等候回音。”說著,他就很有禮貌地把關羽送了出去。

曆史追根究底

●烏林大戰

指赤壁之戰。烏林位於長江北岸,與赤壁隔江相望。赤壁是戰爭一開始的地點,烏林則是主要作戰地點。

語文活學活用

●胡說八道

解釋:說話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

造句:對於不懂的事,要了解清楚再發表意見,不能胡說八道。

近義詞:信口雌黃、胡言亂語。

關羽回來,把單刀赴會的經過派人到公安去報告。劉備正在為難,不知道該不該把這三個郡讓給孫權。益州來了警報,說曹操派夏侯淵、張郃為先鋒,自己率領大軍向漢中過來。劉備跟諸葛亮一商議,怕前後受敵,失去益州,就派使者到東吳求和。孫權再派諸葛瑾去接洽。雙方約定:以湘水為界,把荊州分為兩部分,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東吳,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訂立盟約,言歸於好。孫劉兩家就這麽避免了一場戰爭。

語文活學活用

●接洽

解釋:跟人聯係商談與彼此有關的事。

造句:與對方公司的接洽活動交給你來處理。

近義詞:商議。

地理小課堂

●湘水

古河流名,也稱瀟湘,即今湖南省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劉備向孫權讓步還是好一些。他把三個郡讓給孫權,帶領五萬大軍回到益州,集中力量對付曹操那一頭。那年(公元215年)七月,曹操到了陽平。張魯害怕了,跟他兄弟張衛商議,打算把漢中獻給曹操。張衛不幹,他認為漢中地勢險要,可以抵禦曹兵。他就帶領幾萬人馬守住陽平關。關在山上,沿山又築了十多裏長的城牆,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曹兵接連攻打了十多天,死傷了不少人馬,可就沒法打進去。後來曹操使了個計,全軍撤退,又怕敵人追擊,叫大將軍夏侯惇和將軍許褚壓隊。張衛一見曹兵退去,果然出來追擊。他們追了一程,突然有幾千頭野鹿衝到張衛的軍隊裏來,一時就亂了隊伍,紛紛逃回。曹軍的後隊忽然變為前隊,夏侯惇和許褚兩位大將率領全部兵馬衝殺過來。張衛抵抗不住,軍心慌亂,士兵四散逃跑,陽平關被曹軍打下了。

地理小課堂

●陽平關

古關名,又名陽安關,在今陝西省漢中市勉縣西老沔城,為漢中盆地西邊的門戶。

張衛連夜逃跑,一直到了南鄭。張魯一見丟了陽平關,南鄭也沒法守,就跟他兄弟一同逃到巴中去。臨走的時候,左右的人都勸張魯把倉庫和糧食全都燒毀,免得落在敵人手裏。張魯搖搖頭,歎了一口氣,說:“我原來成心歸順朝廷,現在出於不得已,逃到巴中去,倉庫、財寶應當歸還給國家,怎麽可以燒毀呢?”他就把倉庫一律封起來,派人看管,自己躲到巴中去了。

地理小課堂

●南鄭

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南部、漢水上遊南岸,南鄰四川省,東漢時期屬於漢中郡。

曹操一路無阻地到了南鄭。他見到倉庫封藏完好,把張魯稱讚了一番,派人去安慰他,勸他隨時過來投降,不但既往不咎,還能封他為侯。

張魯回了信,表示願意歸順朝廷。曹操沒等張魯過來,就叫夏侯淵為都護將軍,帶著張郃、徐晃等鎮守漢中,下令退兵。

有人出來反對,曹操一看,原來是司馬懿,問他有什麽意見。司馬懿說:“劉備用欺詐的手段奪取益州,擄去劉璋。蜀人還沒誠心歸附,他還遙遠地去跟孫權爭荊州。現在大軍已經打下了漢中,離益州不遠,蜀地必然震動。乘此機會直打過去,一定可以把劉備打敗。這是個好時機,千萬不可失去。”

曹操聽了,自己盤算著說:“不當家的不知道當家的難處。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可以再打個勝仗,但是難處在於兵力有限。要是再打過去,即使把益州打下來,恐怕合肥和襄陽就保不住。失了合肥、襄陽,敵人來個兩路夾攻,許都怎麽辦?”

讀史學古文

●出自《晉書·帝紀第一·宣帝》

“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

他眯著眼睛笑了笑,說:“人生苦不知足,既得隴又望蜀,我看還是穩紮穩打的好。”他不聽司馬懿的話,趕緊帶領大軍回到鄴城。

讀史學古文

●出自《晉書·帝紀第一·宣帝》

魏武曰:“人苦無足,既得隴右,複欲得蜀!”

語文活學活用

●穩紮穩打

解釋:穩當而有把握地打仗(紮:紮營);泛指穩當而有把握地做事。

造句:不論學習知識還是掌握一門專業技術,都得下功夫,穩紮穩打。

果然,孫權趁著曹操親自去打漢中,就在八月裏發兵十萬圍攻合肥。合肥由張遼、李典、樂進守著,一共才七千人,哪兒敵得過孫權的十萬大軍?曹操出去征伐張魯的時候,就防到孫權可能來奪合肥。他留下一封信,封得嚴嚴的,說:“要等敵人來了,才可以拆開來看。”

孫權的兵馬一到,張遼他們把那封信拆開來,一看,上麵寫著:“如果孫權發兵來侵犯,張、李兩位將軍出去交戰,樂將軍守城,不可出去。”這是因為曹操知道張遼和李典作戰勇猛,可以出去對敵,樂進小心謹慎,可以守城。將士們看了這封信,都認為人數相差太遠,怎麽能出去對敵呢?張遼說:“魏公遠征在外,要等他回來救咱們的話,咱們可早就完了。因此,他叫咱們先去打一仗,殺殺敵人的威風,鼓勵自己的士氣,然後才可以守住這座城。”樂進他們不說話,好像都不同意張遼的主張。張遼緊握著拳頭,鼓勵他們,說:“成功失敗就在這一仗。你們要是怕前怕後,猶豫不決,那我就一個人去!”李典平日跟張遼老合不到一塊兒,這會兒反倒慷慨激昂地說:“這是國家大事,聽您的。我跟您去!”

語文活學活用

●殺

解釋:文中取義為削弱、消減。

造句:在自由市場買東西是可以殺價的。

語文活學活用

●猶豫不決

解釋:猶猶豫豫,無法下決定。

造句:與其猶豫不決,不如先選擇一個方向去嚐試。

近義詞:猶疑不定。

當天晚上,張遼召集願意拚死的勇士八百人。天一亮,張遼穿上鎧甲,跨上快馬,拿著長戟(jǐ),衝到東吳軍營,殺了幾十個小兵,斬了兩個大將,高聲嚷著說:“**寇將軍張遼在此,能打仗的出來!”一邊嚷著,一邊直衝到孫權的大營。

孫權連忙跑到一個土丘上,拿著長戟自己保衛著自己。張遼叫孫權下來,孫權動也不敢動。後來他一瞧張遼的人馬不多,馬上叫自己的士兵把他們圍住,一圍就圍上好幾層。張遼帶著幾十個人突圍出來,還沒跑出來的那些人嚷著說:“將軍扔了我們嗎?”張遼又殺進去,把他們都救了出來。孫權的兵馬一碰到張遼,不是紛紛倒下,就是亂糟糟地逃散,誰也不敢跟他交手。張遼就這麽跟吳人從早晨打到中午,吳人泄了氣。張遼、李典他們退回城裏。士兵們這才安心下來,準備死守到底。

語文活學活用

●突圍

解釋:突破包圍。

造句:傳令下去,我軍開始準備突圍。拓展:突破重圍。

孫權圍攻合肥十多天,沒法把城打下來,又聽到曹操大軍已經從漢中回來了,隻好退兵回去。孫權和將軍們在後麵壓隊。他們到了逍遙津北岸,又給張遼他們圍上了。甘寧和呂蒙拚命抵抗。淩統帶著一小部分兵馬保護著孫權,突出包圍,然後帶領幾十個手下的士兵再進來跟張遼作戰。左右士兵一個個地倒下,淩統自己也受了傷。他估計孫權已經脫離了危險,才回來。

地理小課堂

●逍遙津

古津渡名,在安徽省合肥市東北隅,水上原來有座橋叫逍遙橋。

孫權騎著一匹快馬走上逍遙橋。哎呀,橋南一段沒有橋板,有兩丈多已經被張遼的士兵拆去了。孫權進退兩難,急得沒有了主意。跟在他馬後的一個將軍請孫權退後幾步,然後在馬後使勁地抽了一鞭,那匹馬急急地跑過去一蹦,蹦到橋南。正好將軍賀齊帶著三千多人馬在南岸接應,保衛著孫權上了大船。呂蒙、甘寧、淩統他們沿河退去,都上了船。

孫權就在船上擺上酒席,祝賀脫險。賀齊很誠懇地對孫權說:“以後主公必須自己留神,千萬不可小看敵人。今天差點兒闖了大禍。”孫權點點頭,說:“真慚愧,您的話不但應當記在飄帶上,還應當刻在我心裏。”他就退兵回到濡須,把軍隊休整一下,再對曹操做報複的打算。

曆史追根究底

●飄帶

旗幟、衣帽等物上做裝飾用的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