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借荊州”

周瑜從江陵到京口去見孫權,問他為什麽讓劉備回去。孫權說是為了防備曹操。周瑜說:“曹操打了敗仗,大失威望。他首先得安定內部,對付反對他的人,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再發兵來跟將軍糾纏。倒是劉備,我們不能放鬆。他要是不侵犯東吳,必然去奪取蜀郡。如果我們能夠先下手,一定可以占上風。我打算跟奮威將軍(丹陽太守孫瑜,孫堅的侄兒)一同去取蜀郡,兼並張魯,叫奮威將軍守在那邊,再叫他跟馬騰的兒子馬超聯結起來,互相支援。到那時候,我就可以回來再跟將軍一起去奪取襄陽,進逼曹操,打到北方去。消滅了曹操,就不怕劉備這一邊了。”孫權完全同意,就叫周瑜整頓兵馬,跟奮威將軍孫瑜一同去攻打蜀郡。

語文活學活用

●威望

解釋:名望、威信。

造句:他為人正直,在當地很有威望。近義詞:聲譽。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吳書·周瑜傳》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可是周瑜回到江陵就病倒了。他趕緊到了巴陵,看醫治病,一麵叫孫瑜發兵到夏口,再由夏口到江陵跟他的兵馬會師,同時請孫權派使者去通知劉備,免得他臨時出來阻撓。孫權就派使者到公安去見劉備,呈上孫權的信。

地理小課堂

●巴陵

巴陵,古縣名,在今湖南省嶽陽市市區。

劉備一看,上麵寫著:“米賊張魯,在巴漢自稱為王,替曹操進攻益州做了耳目。益州州牧劉璋懦弱無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地盤。要是曹操奪取了蜀地,荊州可就難保。我準備先去攻取劉璋,再去征伐張魯。吳楚連成一片,南方就能統一。到那時候,就說有十個曹操,也不必怕了。”劉備自己想奪取益州,就跟諸葛亮商議該怎麽辦。諸葛亮說:“絕不能讓東吳奪取益州。孫權要是事前沒做準備,一定不會透露這個消息。現在他派使者來,可能他已經發兵了。我們隻好一麵回他一封信,做個緩兵之計,一麵必須調動人馬,守住江麵,以防萬一。”劉備就照諸葛亮的意思,寫了回信,請使者帶回去。

曆史追根究底

●米賊

張魯的祖父創立五鬥米教,規定百姓隻要交納五鬥米就能入教。五鬥米教常用迷信手段誆惑百姓,所以官府將首領及教眾稱為“米賊”。

孫權拿來一看,上麵寫著:“益州人民富強,地勢險要。劉璋雖說軟弱,自己足夠守住。張魯為人虛偽,未必忠於曹操。現在將軍發兵到蜀漢去,轉運萬裏,行軍上阻礙重重,成功不成功,沒有把握。可是曹操那邊,雖然赤壁打了一次敗仗,究竟三分天下已經占了兩分。他老說要到東海來飲(yìn)馬,要到吳會來閱馬,怎麽能待在北方養老就算了呢?現在將軍師出無名,同盟之中自相攻打,隻對曹操有利,恐怕不是長遠的計策。再說我跟劉璋同是漢朝的宗室,如果他有得罪將軍的地方,我願意替他請罪。萬望將軍再思再想!”

曆史追根究底

●飲馬

給馬喝水;比喻戰事發生於某地,通過戰爭擴大疆土。漢樂府詩有《飲馬長城窟行》的題目,曆代多有佳作傳誦。

●閱馬

檢查軍馬的牧養事務。文中指曹操要來吳會閱馬,指曹操有吞並吳會的野心。

孫權這一次已經聽了周瑜,就把劉備的信擱在一邊,下了命令,催孫瑜火速進兵。孫瑜率領水軍逆流而上,到了夏口。一隊戰船攔住去路。孫瑜出來查問,老遠地就瞧見對麵大船上站著的不是別人,正是東吳的新姑爺荊州州牧劉備。孫瑜高聲喊著說:“我奉了孫車騎的命令前去征伐蜀郡!”劉備也高聲喊著回答他,說:“將軍要進攻蜀郡的話,請從別條道兒過去!我已經寫信給孫車騎,勸他不可自相攻打。您要是一定要去攻打蜀郡,我隻好披散頭發躲到山林裏去,可不敢失信於天下。”孫瑜再要跟他分辯,劉備已經退到船艙裏,弄得他直皺眉頭。前麵都是戰船,船上麵的將士們都拿著刀槍弓箭。孫瑜再要過去,就得跟姑爺開仗,他可沒有這麽大的主意。他隻好退兵回去,派人去向孫權和周瑜報告,再做道理。

語文活學活用

●失信

解釋: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失去信用。

造句:到了約定期限卻不還錢,這是失信於人。

近義詞:言而無信。

孫權哪兒還顧得到這種報告,就是天塌下來,他也顧不了啦。他正在痛哭,哭得非常傷心,手裏還拿著周瑜給他的最後一封信,裏麵有一段說:“人生有生必有死,命短也不足惜,隻恨立誌未成,不能再伺候將軍。目前曹操在北方,跟東吳為敵,戰爭並沒過去。劉備近在公安,跟我們的地界緊貼著,那邊的人還沒歸附,必須有個有才能的人守著才好。魯肅足智多謀,做事穩健、認真,足足可以接替我。我雖然死了,可是已經盡了心了。”周瑜死的時候才三十六歲。孫權穿上素服,哭得左右的人沒有不掉眼淚的。他按照周瑜的意思,拜魯肅為奮武校尉,叫他到江陵去接替周瑜的職務。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吳書·魯肅傳》

“……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bó)之日,所懷盡矣。”

魯肅前往江陵,路過尋陽。尋陽令呂蒙是汝南人,少年好武,不讀經書。有一天,孫權對他說:“你應當好好學習,這對於自己很有好處。”呂蒙說:“軍營裏事務多,苦得忙不過來,沒法讀書。”孫權說:“我又不是要你研究經書去當博士,可是過去的曆史和成敗的道理多少該看看。你說事務多,我的事務比你的更多,你再忙也忙不過我。可是我經常讀書,覺得學習對自己很有幫助。”呂蒙從此下了決心,刻苦自學。這會兒魯肅路過呂蒙屯兵的地方,原來有些瞧不起這個大老粗,路過就路過算了。有人對他說:“呂將軍立誌上進,您應當去看看他盡個禮。”魯肅見了呂蒙,兩個人坐下來一談,魯肅愣了。他一聽,呂蒙不但很有學問,而且有些見解比自己想的更高明。他不由得離開座位,走過去,拍拍呂蒙的肩膀,說:“哎呀,我還以為老弟隻是武藝高強,哪兒知道您的學問也這麽好。您今天不再是吳下阿蒙了!”呂蒙笑著說:“士別三日,就該刮目相待。老兄您不該小看人哪!”說著,兩個人都笑了。魯肅還進去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兩個原來的老同事交了朋友,才離開了。

曆史追根究底

●博士

秦漢時期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今為一種學曆。

地理小課堂

●吳下

泛指吳地。“下”在這裏表示所處的位置。

語文活學活用

●士別三日,就該刮目相待

解釋:一個人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所進步,應該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辨析:“三日”泛指比較短的時間。“刮目”指徹底改變眼光。

魯肅到了江陵,看情況很不妙。關羽、張飛他們已經把軍隊駐紮在南郡地界,看樣子江陵已經處在劉備的控製之下了。魯肅上書向孫權報告,並且建議把荊州(江陵)借給劉備,讓他守住江陵,抵擋曹操在襄陽那一路的壓力,那要比自己分兵守在那邊好。

孫權正為了嶺南那一邊操心,南方還沒派刺史去,合浦、南海等幾個郡不受節製,還得派將士去鎮守。他仔細合計一下,同意魯肅把江陵“借”給劉備,拜魯肅為漢昌太守,屯兵陸口,叫孫瑜仍舊回到丹陽去。

地理小課堂

●陸口

又作蒲圻口、陸溪口,即今湖北省鹹寧市嘉魚縣西南的陸溪口鎮。

孫劉兩家最近在地區和駐防方麵的調整,使曹操不敢發兵來報赤壁之仇,收複江陵的事隻好以後再做計較了。

這兩年來,曹操就怕人們說他專權。漢獻帝在他的控製下,倒是事實,因此,人們議論紛紛,說他早晚就要篡位了。曹操聽到這些流言蜚語,很不舒服。剛巧有件很名貴的古物出土,是古代的一個銅爵(也寫作“銅雀”)。“爵”原來是一種飲酒的器皿,借著音又當作“爵祿”“爵位”的意思講。曹操就借著銅爵的因由,在鄴城大興土木,起造銅爵台和不少樓閣,表示他有了高貴的爵位,晚年享樂就滿足了。銅爵台落成以後,不但文武百官向曹操賀喜,一班玩弄筆墨的文人更是寫了不少詩歌,連漢獻帝也賞給他四個縣城,一共加封了三萬戶。

語文活學活用

●專權

解釋:獨攬大權。

造句: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百姓民不聊生。

近義詞:獨裁。

●流言蜚語

解釋:沒有根據的話;多指背後議論、誣蔑或挑撥的話。

造句:那些流言蜚語不可信。

近義詞:風言風語。

曹操借題發揮,寫了一篇自傳式的文告,大意說:“我本來不想出來做官,因為朝廷征調我為都尉,又升為典軍校尉,我就有心為國立功。要是能夠得到一個侯爵,在自己的墓碑上題上‘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這樣的字樣,就心滿意足了。自己回想一下,自從討董卓、破黃巾開始,以後滅袁術、擒呂布、除袁紹、定劉表,就這樣大體上平定天下,做了丞相。做臣下的富貴已經到了頂點,我還希望什麽呢?我把心裏的話說出來,好像有些自高自大。說實在的,要是國家沒有我這個人,不知道有多少人稱帝,有多少人稱王!也許有人見我兵勢強盛,就胡亂猜疑。他們都錯了。我不是不想把兵權交出,回到封地去,但是辦不到。因為兵權一交出去,我必然會被人所害,對自己、對國家都沒有好處。為了羨慕虛名,遭到實禍,我不幹。可是皇上賞我四個縣,我又不得不依。我隻好辭去三個,接受一個,也好減少人們對我的批評。”

讀史學古文

●出自《魏武故事》

“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出自《魏武故事》

“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這個文告一下來,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公開讚揚,有的背地裏彼此咬耳朵。有的說曹操是忠於朝廷的好人,有的說他是個大大的奸雄。可是曹操為了安定內部,要對付反對他的人,就不能發兵去打荊州。這對孫劉兩家大有幫助。孫權和劉備就利用這個時機,用心鞏固和擴張自己的地盤。

事情也真湊巧,曹操在關西打了勝仗,反倒幫助了劉備進入益州。這是怎麽回事啊?

讀史學古文

孫權勸學

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學習的故事,在史書《資治通鑒》中是有記載的,後來常被節選出來單獨成篇,題目叫《孫權勸學》。

在《資治通鑒》中,原文是這樣敘述的: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1)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2)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3),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4)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一文短小精悍,用詞凝練但寓意豐富,是激勵人們學習的千古名篇,還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流傳至今的成語,如“刮目相看”“吳下阿蒙”。

讀史聽故事

孔明三氣周公瑾

說起民間流傳的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孔明三氣周公瑾了。

話說赤壁大戰後,諸葛亮趁周瑜和曹操對峙,派兵占了荊州。周瑜先前在和曹操的作戰中受了箭傷,一聽說荊州竟然被諸葛亮先占了,氣得箭傷迸裂,摔下馬來。

周瑜失掉荊州後,便想出“美人計”的法子,想要騙劉備來東吳和孫權的妹妹成親,趁機扣下他做人質,逼諸葛亮交還荊州。誰知劉備在趙雲的護佑下,靠著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處處逢凶化吉,帶著新夫人順利返還,真所謂“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的盤算落了空,箭傷又迸裂了。

周瑜還是不甘心哪,又提出主動幫劉備拿下西川,屆時劉備有了自己的地盤,就沒有借口不還荊州了。其實周瑜另有打算:前往西川,必經荊州,到時候趁劉備沒有防範,奪下荊州還不是探囊取物?本以為這次是神機妙算,誰想還是被諸葛亮識破,設下伏兵。周瑜到了荊州,隻見城上趙雲嚴陣以待,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幾路人馬四麵殺來,周瑜隻好匆匆撤退。這還不算,諸葛亮還給周瑜去了一封信,嘲諷一番,氣得周瑜箭傷再次迸裂。三次計謀,三次均被識破,周瑜隻好仰頭長歎“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最終咽氣。

(1) 當塗:當道,當權。

(2) 孤:君王的自稱,相當於“我”。

(3) 涉獵:粗略地閱讀。

(4) 見事:認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