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市儈皇帝

劉備因為原來沒有地位,賞賜也就差了點,僅僅做安喜縣的縣尉,不到幾個月,又聽說朝廷下了詔書:“凡是光憑打黃巾軍立功做了縣一級的官吏的,還得鑒別一下,不合適的一律淘汰。”其實這又是向小官員敲詐錢財的一個花招,劉備哪兒知道?他有點擔心被淘汰,再一想,一個小小的縣尉,做不做也無所謂,等著瞧吧。

過了幾天,郡守派了個督郵到安喜來了。縣令趕緊到驛(yì)館裏去晉見,劉備也跟了去。

曆史追根究底

●督郵

古官名。漢代督郵是郡守的重要助手,除了督送郵書,還代表郡守督察下麵各縣,糾舉違法、宣達教令、掌管獄訟捕亡等事。

●驛館

驛是古代的交通站,是傳遞公文、情報的人休息、更換馬匹的地方。驛館就是驛站裏供人休息住宿的館舍。

督郵傳出話來,說:“隻準縣令一個人進去。”劉備隻好回來。第二天,他拿了拜帖,專程去拜見督郵。拜帖遞進去了,等了好大半天,裏麵才傳出話來,說:“督郵大人今天不舒服,任什麽人都不見。”這明明是責備劉備不懂得拜見上級的規矩。劉備忍氣吞聲地又回來了。關羽和張飛向劉備問長問短。劉備把空跑兩趟的情形說了個大概。關羽聽了也生氣,張飛早就瞪了眼睛。有人告訴他們:“督郵作威作福,無非是要幾個錢兒。”劉備說:“別說我沒有錢,就是有錢也不能給他啊!”

曆史追根究底

●拜帖

古人把自己的姓名、身份寫在專用的紙上,稱為“名帖”,相當於現代的名片。拜訪他人時遞交的名帖叫“拜帖”,有表明來意的作用。

語文活學活用

●作威作福

解釋:原指統治者獨掌大權,肆意賞罰;後來指濫用倚仗不屬於自己的權勢。

造句:那個官員一直作福作威。

劉備雖說比關羽和張飛世故,可他究竟還是個二十八歲的青年,桃園起兵的時候,滿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誰想到一來二去地搞到今天,隻撈到個小小的縣尉,還要受著督郵這份窩囊氣。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決定不幹了,就叫張飛收拾行李,叫關羽帶著縣尉的印綬,一同到了驛館。他囑咐他們在外麵等著,自己跑到後廳要看一看這位督郵大人到底長的是副什麽嘴臉。

督郵見有人進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空手求見了兩次的縣尉,就淡淡地問了一句:“縣尉是什麽出身?”劉備說:“我是中山靖王的後嗣,在涿郡剿滅黃巾軍有功。”督郵吆喝一聲,說:“胡說!你冒稱宗室,虛報功績,朝廷派我下來,就是要淘汰像你這種不懂規矩的官吏。”劉備也火兒了,他正想動手,張飛已經衝進來了。劉備說:“把他抓了!”

張飛跑到督郵跟前,一個耳刮子打掉了他的官帽,揪住頭發,把他拖出大廳。這時候,督郵的幾個手下人都上來勸解,劉備這才叫張飛放手。督郵喘了一口氣,定了定神,一見劉備阻止張飛,張飛就放了手,他馬上挺起腰板,又神氣起來了。他責備劉備,說:“你反了嗎?怎麽叫這個野奴才來侮辱朝廷命官?”劉備冷笑一聲,說:“我是奉了太守密令來拿你的。”張飛一聽,膽子更大了。關羽向督郵瞪了個白眼。督郵愣了一下,泄了氣。

語文活學活用

●冷笑

解釋:含有譏諷、無可奈何、不屑、不以為然、不滿等意味的笑。

造句:他冷笑一聲,轉身就走。

近義詞:嘲笑、譏笑。

劉備吩咐張飛把督郵綁到門外,拴在馬樁上。正好馬樁旁邊有一棵柳樹,張飛就折下柳條,在督郵的屁股和大腿上狠狠地抽打。督郵又哭又嚷。柳條折了,再折幾根,抽了兩百來下,打折了十來根柳條。督郵開頭殺豬似的叫著,後來隻是流著眼淚,咧著嘴,苦苦地央告劉備,說:“劉縣尉,劉王爺,劉爺爺,饒了我吧!”

語文活學活用

●央告

解釋:懇求。

造句:要不是我出不了門,我也不會央告你幫忙去買東西。

近義詞:央求、懇求。

劉備對張飛說:“饒了他吧!”他回過頭去,從關羽手裏拿過縣尉的印綬來,掛在督郵的脖子上,對他說:“我也不願意在這兒做官了。這印,你替我交了吧!”

劉、關、張三個人上了馬,拿著馬鞭子向門外的眾人拱了拱手,帶著自己的兵器,走了。

曆史追根究底

●拱手

古代一種表示敬意的行禮方式。行禮時,雙手在胸前抱拳,一般右手握拳,左手在上,包住右手。

直到劉備他們走遠了,幾個小卒子才走到柳樹旁邊,給督郵鬆了綁,把他背了進去。督郵把這件事向郡守報告,郡守就派人捉拿劉、關、張三個人,可是誰也不知道他們往哪兒去了。

劉備他們不肯向督郵行賄,打了朝廷的命官,官府捉拿他們,還有道理可說,可是打黃巾軍立了功的,如果不向宦官行賄,或者鼓著勇氣敢批評他們的,也都要拿去辦罪,那就太說不過去了。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二個中常侍稱為“十常侍”,他們把漢靈帝和大將軍何進都捏在手裏,別的人誰還敢動一動他們的汗毛?大將軍何進本來是屠戶出身,他的妹妹靠著宦官撐腰,被立為皇後,何進才能夠步步高升,當上了大將軍,他怎麽敢得罪十常侍呢?

語文活學活用

●行賄

解釋:用財物買通別人(幫自己做某件事)。賄:財物或用財物買通別人。

造句:官員行賄、受賄都是違法行為。

曆史追根究底

●十常侍

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操縱政權的中常侍,概括稱為“十常侍”。

就在黃巾軍起義那一年裏,為了反對宦官專權而被殺或者坐監獄的就有不少。侍中張鈞上書給漢靈帝,說,隻要殺了十常侍,天下就能平定。張鈞的奏章上去以後,張讓、趙忠動了火兒,就有禦史出麵告發張鈞,說他勾結黃巾、汙蔑大臣,張鈞就給活活地打死了。

到了下半年,豫州刺史王允打敗了當地的黃巾軍,在黃巾軍的文件中發現了張讓的門客寫給黃巾軍的書信,才知道他們原來是有來往的。王允上書給漢靈帝,把那封信交了上去。這麽有憑有據的犯法行動,張讓還賴得了嗎?漢靈帝看了以後,就交給他“爸爸”張讓去看。張讓說:“書信從外麵來,不足為憑。”漢靈帝點了點頭,說:“是,不足為憑。”張讓就借個因由,說王允犯的是欺君之罪,把他下了監獄。

黃巾軍打了敗仗,漢靈帝認為天下從此太平了,雖然已經到了年底,還是把年號從光和改為中平,大赦天下。王允有造化,在大赦之中出了監獄。

曆史追根究底

●年號

中國封建王朝紀年方式。國家遇到大事時還會更改年號。一個皇帝在位期間擁有一個或者多個年號。如漢靈帝有四個年號,最後一個是中平。

漢靈帝認為張角、張寶、張梁死了,黃巾軍被打敗了,天下不是太平了嗎?他哪兒知道張角死了之後,各處都有“小張角”組織黃巾軍,繼續反抗官府。天下鬧得這個樣子,大臣們誰也不敢說話。你要是上個奏章勸告皇上整頓朝政的話,張鈞就是榜樣。他是怎麽被殺的?王允又是怎麽被革職的?漢靈帝昏庸地還以為天下太平,什麽事都沒有呢。隻有那次宮裏著了火,他才慌張起來了。

語文活學活用

●昏庸

解釋:毫無才幹,糊塗而愚蠢。

造句:曆史上有很多昏庸的皇帝,他們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災難。

反義詞:精明。

黃巾起義的第二年二月,南宮雲台失火,正趕上刮大風,霎時又粗又大的火苗好像怪物一樣,活蹦亂跳地發了瘋。宮殿燒了一處又一處。救火的水落在火焰上好像都變成了油,大火越燒越旺。發了瘋似的怪物自己蹦得累了,才慢慢地緩和下來。這場火災把洛陽的宮殿燒毀了一大半。漢靈帝愁眉苦臉地發起了呆。張讓、趙忠對漢靈帝說:“皇上不必發愁,燒了舊的,就可以起造新的,不是更好嗎?”漢靈帝聽了,愣頭磕腦地樂了起來。他吩咐他們趕緊動工,起造新的更大的宮殿。可是庫房已經快空了,哪兒來這筆巨大的款項呢?張讓、趙忠想了個辦法:加征田賦,每畝十錢。這麽一合計,不但有了蓋房子的經費,而且還可以把銅錢鑄成銅人,銅人擱在宮殿前麵,那該多麽威風啊!一道詔書下去,各郡縣雷厲風行地按畝加征田賦,鬧得天下怨聲載道。

曆史追根究底

●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利用宗教組織形式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頭裹黃巾作為標誌。

●田賦

古代國家對土地征收的稅。我國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初稅畝”的田賦製度了。

語文活學活用

●怨聲載道

解釋: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民眾普遍不滿。

造句:這條老街有一段坑坑窪窪,雨天泥濘難行,附近居民怨聲載道。

漢靈帝跟著宦官學會了搜刮錢財的一套本領。貪財上了癮,他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市儈。各地的州牧、太守推舉茂才、孝廉,也得先拿出一筆錢來,叫“修宮錢”,甚至於新放的官吏必須先到西園議定價錢,付了款,才可以去上任。

曆史追根究底

●茂才、孝廉

東漢時期以地方官員向上推薦的方式選拔人才(這種製度叫察舉製),因文采出眾被推薦的人才叫茂才,因孝順、清廉被推薦的人才叫孝廉。

讀史學古文

●出自《後漢書·宦者列傳》

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責助軍修宮錢,大郡至二三千萬,餘各有差。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

那時候,司徒袁隗因事免職,內定由冀州的名士崔烈去接替。宮裏有人替崔烈付了五百萬錢,漢靈帝就拜他為司徒。事後,漢靈帝後悔了。他對左右親信的人說:“唉,我實在太心急了。要是我慢點下詔書,再等一等,這次司徒的售價一定可以加到一千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