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巾起義

漢朝帝王的統治,到了東漢後半截,實在太不像樣了。朝廷大權經常落在外戚或者宦官手裏。他們互相掐(qiā)著脖子,搶著抓權。誰把對方摁下去,自己掌了權,就橫行不法,欺壓人民,什麽壞事都幹得出來。在這些方麵,外戚也好,宦官也好,簡直沒有多大的區別。

曆史追根究底

●外戚

皇帝母親、妻子的家族。史書中對外戚有專門的記載,比如《史記》裏有《外戚世家》,《漢書》裏有《外戚列傳》。

語文活學活用

●橫行不法

解釋:行動蠻橫,專做違法的事。

造句:橫行不法的人必將受到嚴懲。

近義詞:胡作非為。

反義詞:循規蹈矩。

東漢末後半截的幾個皇帝都是“寶貝”,好像成心要比一比誰最沒有出息似的,昏庸到了家。他們讓那些掌權的外戚或者宦官想怎麽著就怎麽著,自己沒有骨頭,夠活著就是了。那些士人比較敢說幾句公道話,談論談論國家大事的,就被指為“黨人”,嚴重的,丟了腦袋,輕一點的,下了監獄,或者一輩子不準出頭露麵。豪強、世族、地主、富商不斷地兼並土地,放高利貸,層層剝削農民,逼得他們不是下降為農奴,就是做了流民,再加上連年的災荒和疫病,更叫老百姓沒法活下去。

曆史追根究底

●豪強

文中指舊社會倚仗權勢橫行不法的人。漢武帝是依靠地方豪強勢力的支持建立東漢的,所以東漢時期豪強勢力大發展。

在這樣的情況下,巨鹿郡出了三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們是弟兄三個:大哥叫張角,二哥叫張寶,三弟叫張梁。他們給人治病,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聯絡群眾。大約十年光景,太平道傳遍了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yǎn)州、豫州等八個州,教徒多到幾十萬。他們在全國範圍內設置了三十六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首領。他們還傳著四句話作為內部的暗號,別人聽了可不懂得是什麽意思。那四句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蒼天”是指漢朝,“黃天”是指太平道。張角他們已經很秘密地約定天下三十六方在甲子年一同起義,那就是“天下大吉”了。

地理小課堂

●巨鹿郡

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鎮。在秦朝末年的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楚地的義軍在巨鹿以少勝多,打敗了秦朝主力軍,史稱巨鹿之戰。

曆史追根究底

●甲子年

在中國傳統的幹支紀年法中,一個循環的第一年。幹支紀年法,是用幹支和地支兩種記序符號依次相配,排列出六十年一循環的紀年順序。

張角要他的弟子秘密地用白土在各地寫上“甲子”兩個字。大街小巷,店鋪住家的門口有“甲子”兩個字,不必說了,就連州郡官府的大門甚至京師各城門都寫著這兩個字。大方的首領馬元義首先召集了荊州和揚州的教徒幾萬人,準備跟張角商議決定哪一天起義。他親自帶著金銀財寶到了京師,把禮物送給中常侍封諝(xū)和徐奉,約他們作為內應。

曆史追根究底

●中常侍

古官名,侍從皇帝左右。東漢時期,自漢安帝開始,中常侍成為高級宦官的專職,以傳達詔令、掌理文書,把持朝政,權力極大。

那時候,漢靈帝最寵用的中常侍是張讓和趙忠。他最怕的也是這兩個人。自己的命捏在他們手裏,偏偏又是怕死,不聽他們的話怎麽行哪?他曾經向這兩個宦官表示過態度,他說:“張常侍是我爸爸,趙常侍是我媽。”封諝和徐奉也得寵,可是跟張讓、趙忠一比,簡直算不得什麽,因此,他們願意接受馬元義給他們的禮物,跟他們聯合,作為內應。他們約定甲子年三月初五日全國同時起義,內外夾攻,來推翻東漢腐朽的皇朝。

萬沒想到正在這個緊要關頭,張角的弟子、馬元義的助手唐周,現了原形。他出賣了自己的老師和全國幾十萬農民,上書告密!馬元義沒提防自己的助手會叛變,當時就被逮住了。經過幾次廷尉的審問和漢靈帝的“爸爸”和“媽”的“良言相勸”,馬元義堅決拒絕了拜官封侯的“賞賜”,慷慨就義了。廷尉從唐周的嘴裏問出了一些線索,雷厲風行地捉拿跟張角他們有來往的人,光是京師被屠殺的就有一千多人。

曆史追根究底

●廷尉

古官名。東漢時期,廷尉掌管刑獄,列位九卿,是最高司法機構長官。

漢靈帝下了詔書,吩咐冀州刺史捉拿張角弟兄。張角隻好臨時改變計劃,提前半個月起義。他自己稱為天公將軍,立二弟張寶為地公將軍,三弟張梁為人公將軍。所有起義的農民頭上都裹著黃巾,當作標記。起義軍就稱為“黃巾軍”。三十六方黃巾軍一齊攻打郡縣,火燒官府,打開監獄,釋放囚犯,沒收官家的財物,開放糧倉,懲辦贓官、土豪。不到十天工夫,天下響應。各地的郡守、刺史紛紛向京師告急。

曆史追根究底

●刺史

古官名。東漢初年,刺史負責監察州部,比郡守職位低。漢靈帝時,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刺史改稱州牧,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

漢靈帝拜國舅何進為大將軍,首先保衛京師,再發朝廷掌握的精兵,分兩路去鎮壓起義的農民。一路由尚書盧植帶領,他被拜為北中郎將,向黃河以北進軍,去攻打黃巾軍的首領張角;一路由北地太守皇甫嵩(sōng)和諫(jiàn)議大夫朱俊帶領,皇甫嵩拜為左中郎將,朱俊拜為右中郎將,向南進軍,去攻打潁(yǐng)川一帶的黃巾軍。為了和緩士族豪強的敵對行動和不滿情緒,漢靈帝馬上下了詔書大赦黨人。

曆史追根究底

●尚書

古官名,權職範圍在不同朝代和時期有所不同。東漢時期,尚書既掌管擬詔、納奏、出令,又可以向行政機構直接下達政令,職權很重。

●中郎將

古官名。西漢時期,中郎將負責統領皇帝的侍衛。東漢以後,統兵將領大多被命為中郎將,前麵加上各種名號,職位次於將軍,高於校尉。

有不少郡縣怕官兵太少,就招募起民兵來了。招兵的榜文到了涿(zhuō)郡的涿縣,就有一批人看著聊著。其中有個二十七八歲的青年看了榜文,歎了一口氣。

那個歎氣的人是個沒落貴族,排起家譜來還是宗室,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子孫,叫劉備,字玄德。他從小死了父親,跟著他母親靠著賣鞋、編席子過日子。在族人的資助下,曾和遼西人公孫瓚(zàn)一同拜盧植為老師,學習經書。他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尤其是有武藝、講義氣的人。

讀史學古文

●出自《後漢書·宦者列傳》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lǚ)織席為業。

曆史追根究底

●經書

我國古代圖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書指經部圖書,收錄儒家經典及小學類著作,如《詩經》《尚書》《禮經》《論語》等。

劉備有不少朋友,其中有兩個跟他最親密。一個叫關羽,字雲長,是河東解(xiè)縣人,因為在本地打抱不平,殺了人,逃亡出來,住在涿縣。另一個叫張飛,字翼德,是本地宰豬、開酒鋪的一個財主。還有一些不願意種莊稼,倒喜歡使槍弄棒的年輕小夥子,也跟劉備有來有往。劉備還結交上了中山郡的兩個大商人,一個叫張世平,一個叫蘇雙。這兩個人是做販馬生意的,挺有錢。他們跟劉備做了朋友以後,每次到涿郡來,老把大量的金錢送給劉備,讓他去結交別的人。因此,經常有不少人環繞著劉、關、張三個人。

地理小課堂

●解縣

古縣名,在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東漢末年屬於河東郡。

●中山郡

古郡名。西漢宣帝時名為中山國,宣帝時改為中山郡,此後這兩個名字多次更改。其治所在盧奴(今河北省定州市)。

這一天,劉備看著榜文,歎了一口氣,沒想到張飛正在他背後。劉備一回頭,見是張飛,挺高興地說:“哦,原來是你。雲長呢?”張飛說:“聽說上城裏買馬去了。”

因此,當時就有不少小夥子們圍著劉備和張飛,說:“張大哥說得對,大丈夫應該殺敵立功。我們正想投軍去,就少個頭兒。劉大哥帶我們去吧!”有的說:“平時練功夫,這會兒可用得上了。”有的說:“瞧,劉大哥這副耳朵多麽大啊,耳朵垂兒快碰上肩膀了。我奶奶說,那就是貴相。跟著他錯不了。”

曆史追根究底

●貴相

預示著將成為身份尊貴之人的麵相,是古代迷信的說法。

大夥兒正樂著,關羽回來了,還帶來了張世平和蘇雙。他們從北方買了一批馬回來,正碰上各地農民起義,他們怕黃巾軍沒收他們的馬,隻好趕到涿縣,暫時留在城裏。

張飛擠開了眾人,說:“這兒怎麽能說話呢?還是請哥兒們到我莊裏去。酒,現成的,一邊喝,一邊聊。走吧!瞧得起我的,都去。”

張飛莊後有個桃園,正趕上開著花。有人提個頭,張飛就叫手底下的人把酒席搬到桃園中去。劉備出了主意,他要借著這個機會,祝告天地,作為起兵的儀式。大家都同意了。當時願意跟著劉備一塊兒去投軍的就有好幾十人。這個消息一傳出去,不到兩三天工夫,就有兩三百人到張飛的莊上來投軍。

曆史追根究底

●祝告

向神靈禱告。“祝”在古代指掌管廟裏香火的人,往往和祭祀、祭禮相關。

張世平和蘇雙挺慷慨地送給劉備他們五十匹高頭大馬、五百兩銀子,外加一千斤鋼鐵作為打造兵器之用。三個頭頭原來就有自己練功夫的刀槍:劉備使的是兩把寶劍,叫“雙股劍”;關羽使的是長柄大刀,叫“青龍偃(yǎn)月刀”;張飛使的是長矛,也有個名兒,叫“丈八蛇矛”。

一切準備好了,劉備就帶著眾人去見涿郡的校尉鄒(zōu)靖,幫著鄒靖鎮壓黃巾軍起義。黃巾軍的農民還沒碰到過像劉、關、張那樣能打仗的對手,雙方一交鋒,黃巾軍就敗下去了。劉備就這麽立了一個大功。鄒靖把劉備的功勞逐級報上去,正想重用他,可是劉備聽到他的老師盧植正在廣宗,把黃巾軍的首領張角圍在那兒,就去投奔他。

語文活學活用

●鎮壓

解釋:用強力壓製,多用於政治領域。

造句:將軍帶著軍隊火速鎮壓了叛亂。

反義詞:安撫。

地理小課堂

●廣宗

古國名、郡名、縣名,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威縣東。

讀史聽故事

桃園三結義

據《三國誌·關羽傳》記載,劉備與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在民間故事和《三國演義》等小說的演繹中,人們更是為三位英雄的情誼賦予了更多美好的想象。

傳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誌趣相投,相談甚歡。他們在張飛的桃園中,準備烏牛、白馬祭祀天地,焚香起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人共同禮拜天地,正式結為異姓兄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是在桃園裏結拜為兄弟,稱為“桃園三結義”。

後來三人肝膽相照,互相扶持,三人的兄弟情誼成為千百年來的佳話,讓人們動容、向往,成為朋友間情誼的典範。後世也有無數人模仿三人結成異姓兄弟,在一些頗為莊重的結交儀式上也會插上桃枝,代表效仿桃園三結義。關羽更是成為忠義的象征,受到後世人們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