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費一兵智退東突厥
隋初,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阿波可汗居住在都斤山(今新疆境內阿爾泰山)以西,稱西突厥;沙缽略可汗居住在都斤山以東,稱東突厥。
隋末,東突厥在始畢可汗的治理下,部族逐漸強盛。
唐高祖在初建唐朝時,向東突厥借過兵。唐朝建立後,突厥自以為有功,常常揮兵南下侵略唐朝邊境。
當唐朝平定天下的消息傳到東突厥後,首領頡利可汗既感不安也很不高興。他擔心唐軍接下來就要對突厥發兵了,於是決定趁唐朝根基還沒穩固之前先去攻打,免得日後成為禍患。頡利可汗是個有軍事才幹的首領,他果斷、機智,有很強的軍事能力,不可小覷。
武德七年(624 年)七月,頡利可汗的大隊人馬出現在關外,長安城內亂成一團。
“陛下,不得了啦,突厥派大軍前來攻打長安,已經在關外紮營備戰了。”大臣慌張地對唐高祖說。頡利可汗已經把率領的數十萬將士排好陣勢,突厥士兵們個個高大剽悍,士氣昂揚。關外到處飄揚著突厥的軍旗。
幾十年來,中原的王朝沒有一個敢小看邊境這個強大的國家,都盡力與突厥結交。隋朝就曾將公主下嫁給始畢可汗。許多自立為王的人都從突厥借過兵,李家軍初建的時候也請求過突厥的援助。因此,即便現在統一成大國的唐朝還是不敢輕敵。
“這該怎麽辦呢?”唐高祖惴惴不安,“我們哪裏是突厥的對手,更何況是頡利親自率兵來攻打呢!”
“可不是嘛,幹脆派人去求和好了。”
“不,我們立刻遷都,來個空城計。頡利入關一看什麽都沒有,一定掃興而歸。而且,我想他不敢深入中原本土,一來恐怕會水土不服,二來補給不充足。”滿朝臣子惶恐失措,交頭接耳之後,提出這個極可笑的計策。
“嗯,遷都倒是個好主意,”唐高祖無計可施,一聽到這個建議大為高興,“那我就不必和突厥大軍會麵了。快去研究一下哪個地方適合當都城,我們立即遷都,讓頡利嚐嚐闖空門的滋味。”
“陛下,逃避隻會讓突厥變本加厲,這樣是行不通的。”朝中另一派有遠見的大臣連忙勸阻。
“不必多言,”唐高祖果斷地揮著手,“我決定遷都,誰也不許反對。”
李世民堅定地走上前去說:“父王,請您答應兒臣的請求,給兒臣兩三年的時間,我一定將頡利俘虜。如果到時還不能成功,再遷都也不遲。”
“現在敵人已追到關門了,你還想要兩三年的時間,開什麽玩笑?”唐高祖十分生氣。
李建成一看機不可失,立刻湊上前說:“火都燒到眉睫了,還提出那種莫名其妙的請求,大家都不反對遷都,就你一個人逞強,我看你是別有用心!”
“大哥,你怎麽能這麽說呢?”李世民憂心忡忡地說,“我這是為國家著想啊,父王。我認為頡利這一次入侵,隻不過是要試探試探我們,並無意殲滅我們。我們不戰而逃一定會助長突厥的囂張氣焰,以後就更無法抵抗了啊!何況當初霍去病隻是漢朝的一個臣子,都有殲滅匈奴的大誌,難道我這個唐朝的宗室反而不如漢朝的臣子嗎?”李世民越說越激動。唐高祖看著李世民的神情,沉吟不語。
“近幾代君王都對突厥稱臣,未免滅盡漢人的威風。”
李世民更激動地說,“我們好不容易統一了天下,再怎麽說也是個大國家,怎可因目前無法打敗他們就遷都呢?
當日的恥辱還沒有洗雪,怎可再次受辱呢?”
唐高祖遷都的決心開始動搖了,他覺得李世民說得很有道理。當時稱臣是為了起兵,那是無可奈何,但是今天已握有比突厥更廣闊的疆域,難道一聽到敵人來攻就不戰而逃了嗎?
唐高祖終於同意了李世民的提議,命李世民和李元吉帶兵抵抗突厥的進攻。
李世民和李元吉率領士兵連夜兼程,幾天以後在豳州(今陝西彬縣)和突厥大軍相遇。一萬多名突厥騎兵突然衝到城西,還沒有開戰就把唐軍嚇得麵無人色,將領李元吉驚懼不已,不敢出城作戰。這時李世民率著百餘人去到突厥軍陣前。
“你來此的目的是?”頡利可汗望著李世民背後百來名部將狐疑地問。
“當初我們起義的時候,承蒙你的兄長始畢可汗發兵相助,這份恩情我朝一直銘記在心,這回我聽到你要入關的消息,特地趕來迎接,順便向你們表示誠摯的謝意。”李世民客氣地對頡利說,說完向頡利旁邊的另一將領說,“你就是始畢可汗的公子突利吧?”
“是的。”突利一臉狐疑不解。
李世民一聽,立刻握住他的手說:“你的父親真是個英雄人物啊!我們都很佩服他。當初他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真遺憾不能在他生前見他一麵,不過今日能見到你,可以了卻心願了。”
突利見李世民如此熱誠,也親熱地拍拍他的肩膀,以欽佩的口吻說:“你的戰績也傳到我們關外,你真是個英雄人物啊!”
頡利在一旁見他們兩人親密交談起來,眉頭不禁緊緊地皺了起來。原來依據胡人的傳統,勢力強大的人才能做可汗。頡利是始畢可汗的弟弟,始畢可汗去世後,他以強大的軍力奪得了可汗的大位。不過他的侄子突利近幾年開始籌劃部署,似乎有逼奪大位的企圖,所以叔侄兩人表麵上雖是合為一氣,私底下卻是時常鉤心鬥角。現在他看到李世民對突利表示友善,就暗自緊張起來。
“難得今天在此相見,又談得這麽投契,我看我們就在這兒結拜為異姓兄弟吧。”李世民高興地提出結拜的意見。
“好,就請叔父做見證人吧。”突利說完就和李世民跪地相互拜了八拜。
頡利愣了半晌,等他二人交拜完畢,才怒氣衝衝地說:“你真糊塗,難道你忘了我們這趟來的目的嗎?”
“頡利,你別用這種口氣對我兄弟說話,他現在可是我李世民的八拜之交。”李世民以挑釁的口吻警告頡利可汗。
“你別太得意,你知道我這回動兵的目的嗎?”頡利瞪著李世民大吼。
“我當然明白,不過冤仇宜解不宜結,既然我和突利已成了兄弟,那又何必再動幹戈呢?我想我們就在這兒立下互不侵犯的盟約如何?”
“盟約?誰要和你訂盟約!”頡利更加不可一世。
“對啊,立下盟約,我們兩國就是兄弟之邦,彼此互相扶持,互不侵犯,那不是很好嗎?”突利和顏悅色地向頡利解釋。
“是啊,戰爭總會有傷亡,對哪一方來說都是損失,你說是不是?我們唐朝版圖遼闊,打起來對你們來說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李世民也在一旁勸說著。
頡利看看他們二人,考慮了半天。他擔心突利已經暗中和李世民結盟,就答應往後退兵,但沒有簽訂盟約。
當時連日陰雨,突厥兵弓箭因受潮不能使用,唐軍夜間偷襲,冒雨進兵,突厥兵亂作一團。頡利可汗準備與唐軍交戰,突利堅決反對。頡利無奈,隻好與李世民簽訂盟約。簽訂盟約後,李世民贈送了許多財物給頡利和突利,讓他們興高采烈地退回塞外。
李世民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將,憑著個人的機智和勇氣,輕而易舉地化解了這一場虛驚,還在頡利和突利之間埋下了相互猜忌的重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