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軍閥大混戰

朱自清到達寧波的浙江四中時,正趕上學校的學製改革中學與師範合並,學校將中學6 年分為三段,前2 年為初中,間2 年為公開高中,後2 年為分科高中,分文理二科。

朱自清在浙江四中擔任文科國文教員。他不用學校發的教科書,而是自編教材,他還將魯迅的《阿Q 正傳》和《風波等編列進去。他教學一貫嚴謹,備課充分,講究方法,循循善誘因此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和喜愛。

學生們常去他住處求教,他每問必答,絕不敷衍了事,因來訪的人多,朱自清索性在屋中放了一張桌子,讓學生們環而坐。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解答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或釋語義,或闡明語源,或傳授方法,往往長達數小時。

在寧波,朱自清沒有什麽朋友。有一天,俞平伯突然來訪他大喜過望,於是就邀俞平伯到李榮昌酒館小喝一杯。那兒特色是野味,有竹雞、鴿、鵪鶉、水鴨等,他們還要了2 斤酒,在雜市聲,暗黃燈火裏,二人把酒談心。

在浙江四中教師中,朱自清和夏丏尊交往最多,夏丏尊朱自清12 歲,曾在浙江省兩級師範學堂執教,還和魯迅做過事,後來他又在浙江一師教書。1921 年,夏丏尊在上海中國學任教時,經劉延陵的介紹而結識了朱自清。後來,1924 年,丏尊回到家鄉在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同時還在浙江四中兼職,教作文課。

夏丏尊一見到朱自清,便十分高興,他當即決定聘請這位學識豐富的老相識到春暉中學兼課。於是,為了貼補家用,朱自清很快就答應了下來。就這樣,從1924 年3 月2 日開始,朱自清到上虞春暉中學教了一個月的書。不過由於兩地奔波,實際上他隻在那裏待了兩個星期。

雖然兼課時間短暫,但是春暉中學的師生們對朱自清的到來都十分重視,當月《春暉》半月刊就曾在他兼課前登出一則消息:

本校本學期添聘的國文教員朱佩弦先生自本月起到校就職。

作為經驗豐富的教員,朱自清與夏丏尊對中學教育都極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自編教材,鼓勵學生成立文學社團、創辦文學刊物。為了加強寧波文學研究會成員間的聯係,朱自清和夏丏尊等人還成立了文學研究會寧波分會,以浙江四中為陣地探討“文學與人生”等問題,促進了寧波的文學思想解放。

但是,朱自清對寧波的生活還是不大習慣,他常常懷念溫州的山水和友人,而且家眷又不在自己身邊,所以他感覺十分孤獨。後來,他在3 月間寫的《別後》一詩,是對他當時生活和心情的真實反映:

……

成日坐在有刺的椅上,

老想起來走;

空空的房子,

冷的開水,

冷的被窩——

峭厲的春寒呀,

我懷中的人呢?

你們總是我的,

我卻將你們冷冷的丟在那地方,

沒有依靠的地方!

我是你唯一的依靠,

但我又是靠不住的;

我懸懸的

便是這個。

……

除了孤身一人的寂寞而外,學校複雜的環境和人事關係讓人不快的重要因素。1923 年,私立春暉中學校長經亨頤,派兼任浙江四中校長。在他就任之前,當地的遺老、新貴、財和富紳們組成了一股惡勢力,他們聯絡學校的舊派教員給省發電,反對他出任校長。

經亨頤到任後,在學生和進步教員的支持下,大力提倡話文及其他改革,因此舊勢力才有所收斂,但他們仍然明裏裏地擠兌經亨頤,搞得學校氣氛很不融洽。這些一切的事情都令朱自清感覺到了窒息,他甚至還有脫離教育界的打算。

在寧波,朱自清經常想起他在溫州度過的時光,溫州的水那麽清秀,溫州的朋友那麽可愛,他在給馬公愚的信中也言不諱地說他喜歡溫州而厭惡寧波。

為了傳播新文學,來到浙江四中不久,朱自清便與葉聖陶、俞平伯等商議再度合作出版刊物,並很快敲定了相關事宜。根據計劃,第一期《我們的七月》由俞平伯擔任主編,朱自清等人負責撰稿。

朱自清很快就進入了創作狀態,繼《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和《綠》之後,他以溫州生活為主線,又創作出了《白水漈》和《生命的價格——七毛錢》,這4 篇作品後來結集為《溫州的蹤跡》。不過,醉心於創作的朱自清並沒有忘記與自己分居兩地的家人。因此,暑假一到,歸心似箭的他便馬上回到了溫州。

暑假期間,中華教育改進社在南京召開第三屆年會,盡管朱自清不是該社的社員,但是他也想觀光一番。於是,他在7 月1 日乘火車到上海,2 日便和上海的會員們一起前往南京。本來說好由招待員負責,就可以買到半票,但是鬧了半天竟不能辦到。於是,朱自清隻得自個兒想辦法,擠了一身汗才買到一張三等票。

7 月3 日開幕大典,天氣很壞,朱自清冒著狂風暴雨坐了黃包車趕去列席旁聽。一到會場,隻見車水馬龍,黑色的警察和灰色的士兵一片靜默肅立,原來是有大人物到場了。隻見督軍齊燮元、省長韓國鈞、督辦高恩洪猶如三尊佛像一樣,端坐在台的正中間。

齊燮元張開大喉嚨訓話,他甩腔拖調一字一板地在“中華教育改進社”上做拆字戲法,先講“教育”,繼說“教育改進”,再談“中華教育改進”,最後則在“社”上大做文章,層層遞進,胡說八道。朱自清越聽越覺得難以接受,他認為這齊督軍講話在是典型的“半篇八股”。

韓省長也有一篇開會詞發給大家,朱自清看裏頭有一節及現在學風的不良,頗有痛心疾首之意,就很想聽聽他的高見可是,卻不料韓省長卻大談什麽“統一要靠文化”的謬論。因此朱自清感到失望極了,在他的感覺中,這次所謂教育改進會,際上隻是一幕喜劇罷了,他本想列席參加,增長見識,卻想不反惹了一肚子氣。

會議一結束,朱自清便馬上回到溫州和家人團聚。不久他收到東亞圖書館寄來的兩本《我們的七月》雜誌,豐子愷是麵的設計者,32 開本的雜誌如同一本書,裝潢精美,別具一格朱自清在其中刊發的作品最多,他反複翻看,愛不釋手。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暑假結束後,朱自清不不再次告別家人前往寧波。啟程之前,溫州的浙江十中的同事都來為他送行,校長金嶸軒還誠懇地邀他明年春天再執教,朱自清爽快地答應了。可是,被離愁別緒包圍著的朱清怎麽也不會想到,沒過多長時間他就不得不再次趕回溫州原來,1924 年9 月,江、浙、閩一帶爆發了軍閥大混戰,戰隨時都會蔓延到溫州。身在寧波的朱自清是從報紙上得知一消息的,此時家中也沒有書信報平安,因而他心中十分煩躁恰在此時,朱自清接到了夏丏尊的來信,要他立即到白馬湖春暉中學。朱自清覺得春暉中學這次很可能是專門聘請自己9 月23 日,朱自清乘車前往白馬湖,正如他所料的那樣,己果然得到了校方正式聘用,因此他擔任了一班國文教師。

在第二天,朱自清終於收到了妻子的來信。他從信中得知,溫州局勢十分緊張,而妻子的身體又出現不適,要照料一家老小已是十分吃力。讀完信件,朱自清決定請夏丏尊暫時代課,自己下午先回寧波打聽消息。

這時的溫州已經亂作一團。人們驚恐萬分,紛紛扶老攜幼,逃到臨近偏僻的山中避難。但是朱自清一家5 口,除了老母親、妻子,還有3 個兒女,舉目無親,又身無分文。正當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朱自清的好友馬公愚立刻伸出援手,邀他們一同去甌江北岸山裏避難。

於是,朱老太太和武鍾謙匆匆收拾了一下,便跟隨馬家登上了租來的小船,到了一個名為楓林的地方。過了幾天,武鍾謙聽說局勢起了變化,溫州可能沒事了,她怕朱自清回到家中見不到人心中著急,便決定回到溫州。

馬公愚無論怎樣勸阻都沒有用,於是他隻好借給武鍾謙10元大洋,並托付了一個用人護送他們回到溫州。這時,朱自清尚未回到家中,浙江十中教員怕朱家老幼婦孺住在偏僻的寓所不安全,便把他們接到了學校中暫住。

25 日晚,朱自清接到了溫州電報,得知全家住在浙江十中,這才稍稍放下心來。他立刻從寧波動身趕往溫州,不料乘坐的永寧輪至海門時因前方發生戰事忽然停止行駛,心急如焚的他隻能改道。

朱自清在步行100 多裏後,終於搭上了一艘船,並在9 月30 日抵達溫州與家人平安團聚了。想到溫州已經不宜久住,朱自清決定帶著一家老小遷往白馬湖的春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