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主動向先生提問

孫中山家裏隻有一間低矮的房子,兄弟姐妹幾個逐漸長大後,家裏怎麽也擠不下了。有一段時間,他晚上隻好到隔壁楊家去借宿,晚上睡覺連被子都沒有。

因為家裏貧困,孫中山很少穿鞋子。一年四季,不論天氣晴朗還是刮風下雨,也不論是天冷還是天熱,他都是打赤腳。到了冬天,他的兩隻腳經常凍得長滿凍瘡,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

孫中山的哥哥孫眉到檀香山辛勤創業後,在茂宜島上辦起了農牧場,開了一個雜貨鋪,不斷寄錢回來。孫達成家的日子才漸漸好過起來,手頭也寬裕多了。於是,孫中山的父親決定送孫中山進村塾讀書。

村塾設於翠亨村馮氏宗祠,先生姓王。不大的宗祠內擺了十幾張大小不一的桌凳,坐著十幾個年齡不等的學童。

孫達成帶著孫中山來到塾館,先生看看孫中山說:“這娃仔早就該上學念書啦!”

孫達成慚愧地答道:“前幾年我手頭太緊,把這娃仔上學的事情耽擱了。”

先生摸摸自己的山羊胡子問孫中山:“你叫啥學名?”

“娃仔還沒有起大名。”孫達成連忙說,“就請先生起個學名吧!”

先生見孫中山長得十分文雅,想了想說:“就叫孫文吧!”

“好好好。”孫達成忙拉過孫中山說,“孫文,快給孔聖人和老先生行大禮——磕頭。”

直到入村塾讀書時,家裏才特地為孫中山準備了一雙鞋,可他總是舍不得穿。在上學的路上,他總是手提著鞋,打著赤腳,到了村塾裏才小心翼翼地穿上鞋。放學後,一走出村塾,他又脫下鞋子,光著腳走路。

那時王先生給孩子們教授《三字經》《千字文》《古文評注》《幼學瓊林》和“四書五經”等。孫中山學習很認真,記憶力也特別好。大段的課文,他常常讀幾遍就能背誦。其他學生,經常因為背不出課文而被打手心,或者被罰在孔子像前下跪,孫中山則從來沒有挨過這樣的處罰。

王先生教書嚴格,對讀書勤奮、成績突出的孫中山也格外喜歡。

孫中山在村塾裏讀書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他和別的孩子不同。他讀書特別喜歡動腦筋,經常主動向先生提問。

那時的教學方法講究死記硬背,主要就是朗讀與背誦。有一次上《大學》這門課,先生像往常一樣搖頭晃腦地領讀了兩遍之後,不做任何解釋就讓學生朗讀與背誦。其他學生都按照先生的要求,搖頭晃腦地朗讀起來。

對這種食而不化的傳統教學方式,孫中山很不滿意。這天他站起來向先生問道:“先生,你剛才教我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什麽意思?請你講給我聽聽好嗎?”

在舊學校裏,學生發問就是冒犯師長。先生狠狠瞪了孫中山一眼,並拿起戒尺走到他的麵前,嚴厲喝道:“什麽?你想幹什麽?反對經訓嗎?”

孫中山毫不畏懼地答道:“不,我不反對經訓,我請先生講書,就是向先生求教書中的道理。讓我們多學一點道理有什麽不好呢?唱誦死書真沒有意思,應該講書裏的道理才對。”

先生本想懲罰一下這個不規矩的學生,但一時找不到借口,並且知道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所以作罷。不過,先生仍然堅持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隻有十年寒窗苦,才能腹藏五車書。等你書念多了,日後自然就會懂得書中的意思了。”

先生說著也就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戒尺。

老師看日已西沉,想結束這場意料不到的論戰,便說道:“散學!散學!”

後來,有同學問孫中山:“你怎麽敢向先生提問?不拍挨打嗎?”

孫中山很不服氣,心想:“學問學問,既要學,也要問。為什麽古聖先賢的書就不能問呢?”

孫中山悶悶不樂地回家問父親,父親回答說,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學生就應該聽先生的話,不要多事。

聽父親這麽說,孫中山不敢反駁,但是心裏卻很不服氣。他覺得這太不合乎情理了,總有一天他要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