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壞性格不消失?

到目前為止說明的三種性格特性——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心理變態,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都是正相關。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德爾羅伊·鮑赫斯將這三種特性命名為“黑暗三人格”(Dark Triad)。

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範圍內關於黑暗三人格的研究數量眾多。此前已出版了相當多的論文,如今其數量仍在增加。

“黑暗三人格”這一稱呼簡直就是性格特性中的“邪惡三兄弟”,讓人想起電影《星球大戰》中的“原力黑暗麵”。

但以前筆者在國外的學會上跟鮑赫斯教授交談時,問及“黑暗三人格”的名稱是否與《星球大戰》有關,他對此予以了否定。

從五大性格特征的視角來看黑暗三人格,其共同點是宜人性低,但如前所述,與其他的性格特性的關聯也各有各的特征。

自戀是對“我很了不起”這種誇大感覺的維持,馬基雅維利主義的特征是戰略、計劃,而心理變態是感情缺失、衝動性。

似乎黑暗三人格傾向的人(特別是男性),在異性看來很有魅力。但另一方麵,他們的戀愛並不長久,也會傾向於對伴侶實施暴力。從結果來看,黑暗三人格的人傾向於總是不斷地戀愛又很快分手。

動物之中,既有生完很多崽放任不管的,也有生了幾個崽費心養育的。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動物為了生存與繁衍,要考慮如何分配體內的能量以及資源,這樣的問題叫作“生活史戰略”。

近年,也有一個假說受到矚目,即人也存在與之類似的能量傾注方式的個體差異。所謂“慢生活史戰略”是一種將資源投注到少數子女身上、用心養育的傾向,所謂“快生活史戰略”是一種多生子女、不太在養育上投入資源的傾向。

三種黑暗性格的人,有吸引異性的魅力,且戀愛經驗豐富,他們雖然采用快生活史戰略以便留下子孫,但卻傾向於不太花費勞力來予以照顧。

工作方麵,有報告稱,三種黑暗性格的人多見於組織階層中的上層,很多人在金錢方麵很成功。有些競爭場景需要激烈地淘汰他人,這個報告表明,存在一些場景有利於上述性格的人。

因此,雖然在人際關係問題方麵存在問題,但上述性格特性存在於社會之中是有一定的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