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他人之人的巧妙手段

有的人會使用各種手段驅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動。這未必是**裸的驅使行為,有時這些行為很聰明,被驅使者本人也並未意識到。

比如有人會引導別人說話,本來明明沒什麽,他卻說:“哎呀,今天我的狀態有點差啊”,引導對方說出“我幫你吧”還有人會引導別人說出答案,自己說“這件事,做不到吧”引導對方說出“沒有啊”。

其他還有人通過說“對了以前我做過這件事”來展示自己,期望對方做跟自己一樣的事。還有人會誇張地訴說“我真是搞不定這種事啊”,期待對方否定自己說“不會搞不定的吧”。

這種在預想對方反應基礎上的訴說,是操控他人的代表性行為。

聽到“操控他人”,也許給人一種誇耀自己的力量、硬讓人聽從的印象,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情況不是上述這種直接操控,而是通過明確自身的缺點,或是抬高對方,最終從結果來看,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操控了別人。

在人際關係中,有一個概念叫作“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譯者注:這個概念是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也即“禦人之術”。)這個詞源自以《君主論》著名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外交家馬基雅維利,他在該書中強調了人際關係謀略的重要性。

馬基雅維利生活在15至16世紀的意大利,當時的意大利聚集著很多城邦,它們之間或是結成同盟,或是挑起戰爭,不斷重複。馬基雅維利在這種背景下,結合外交官經驗和曆史上各種有關君主的分析,總結了君主應該如何做以及如何獲得並延續權力,著成了《君主論》。

後來,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所論述的態度就叫作馬基雅維利主義,它指代的是一種傾向,即隻要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無論什麽手段或行為都可以合理化。在這個信念指導下的人,有時會做出利用他人獲得利益的事情。

馬基雅維利主義與五大性格特性的關聯見表18。

首先,表18顯示馬基雅維利主義與宜人性之間呈負相關。這個特征與自戀是共通的。“不惜運用權謀來利用他人以獲取利益”的態度,或者“認為如此做很正當”的信念,的確與宜人性這個突出溫暖、善良的性格特征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