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與讀書

有一個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頓悟:中國是世界上最喜藏書和讀書的國家。

什麽叫書?我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去下定義。我們姑且從孔老夫子談起吧。他老人家讀《易》,至於韋編三絕,可見用力之勤。當時還沒有紙,文章是用漆寫在竹簡上麵的,竹簡用皮條拴起來,就成了書。翻起來很不方便,讀起來也有困難。我國古時有一句話,叫作“學富五車”,說一個人肚子裏有五車書,可見學問之大。這指的是用紙做成的書,如果是竹簡,則五車也裝不了多少部書。

後來發明了紙,這一來寫書方便多了;但是還沒有發明印刷術,藏書和讀書都要用手抄,這當然也不容易。如果一個人抄的話,一輩子也抄不了多少書。可是這絲毫也阻擋不住藏書和讀書者的熱情。我們古籍中不知有多少藏書和讀書的故事,也可以叫作佳話。我們浩如煙海的古籍,以及古籍中所寄托的文化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曆千年而不衰,我們不能不感謝這些愛藏書和讀書的先民。

後來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有了紙,又能印刷,書籍流傳方便多了。從這時起,古籍中關於藏書和讀書的佳話,更多了起來。宋版、元版、明版的書籍被視為珍品。曆代都有一些藏書家,什麽絳雲樓、天一閣、鐵琴銅劍樓、海源閣等等,說也說不完。有的已經消失,有的至今仍在,為我們新社會的建設服務。我們不能不感激這些藏書的祖先。

至於專門讀書的人,曆代記載更多。也還有一些關於讀書的佳話,什麽囊螢映雪之類。有人做過試驗,無論螢和雪都不能亮到讓人能讀書的程度,然而在這一則佳話中所蘊含的鼓勵人們讀書的熱情則是大家都能感覺到的。還有一些鼓勵人讀書的話和描繪讀書樂趣的詩句。“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的話,是大家都熟悉的,說這種話的人的“活思想”是非常不高明的,不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讚賞。至於“四時讀書樂”一類的詩,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惜我童而習之,至今老朽昏聵,隻記住了一句“綠滿窗前草不除”,這樣的讀書情趣也是頗能令人向往的。此外如“紅袖添香夜讀書”之類的讀書情趣,代表另一種趣味。據魯迅先生說,連大學問家劉半農也向往,可見確有動人之處了。“雪夜閉門讀禁書”代表的情趣又自不同,又是“雪夜”,又是“閉門”,又是“禁書”,不是也頗有人向往嗎?

這樣藏書和讀書的風氣,其他國家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是據淺見所及,實在是遠遠不能同我國相比。因此我才悟出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愛藏書和讀書的國家”這一條簡明而意義深遠的真理。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文化有極大一部分是通過書籍傳流下來的。到了今天,我們全體炎黃子孫如何對待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每個人都回避不掉的。我們必須認真繼承這個在世界上比較突出的優秀傳統,要讀書,讀好書。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上無愧於先民,下造福於子孫萬代。

1991年7月5日

(1)標題有改動,原為《〈書海浮槎〉序》。

(2)標題有改動,原為《十年回顧》。

(3)標題有改動,原為《〈中外文學書目答問〉序》。

(4)標題有改動,原為《〈燕園幽夢〉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