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錄
鄧小平生平大事年表
(1904~1997)
1904年
8月22日,生於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取名鄧先聖。
1909年
進私塾讀書,學名鄧希賢。
1910年
入協興鄉初級小學學習。
1915年
入廣安縣高等小學學習。
1918年
入廣安縣立中學學習。
1919年
5月4日,北京爆發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
秋,考入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同全校同學一起參加抵製日貨、聲討賣國賊的活動。
1920年
10月,抵達法國,不久入諾曼底區巴耶男子中學學習。
1921年
4月,到克魯梭市施奈德鋼鐵總廠當軋鋼工。月底,辭去工作赴巴黎。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
10月,進香布朗工廠做工,兩星期後被解雇。
1922年
2月,進哈金森橡膠廠做工。
夏,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也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
1923年
夏,參加旅歐共青團支部工作,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生涯。
1924年
參加旅歐共青團機關刊物《赤光》的編輯工作。
7月,當選為旅歐共青團執行委員會書記局委員,同
時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
春,任中共旅歐支部裏昂地區特派員。
6月至9月,參與組織旅法華人多次舉行的聲援國內五卅反帝運動的大規模示威和集會。
11月,進雷諾汽車廠做鉗工。
1926年
1月,赴蘇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
春,離蘇回國,受中共派遣,到馮玉祥的國民聯軍所屬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工作,任政治處處長、學校中共組織的書記。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收繳工人糾察隊武器,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
7月,到武漢,任中共中央秘書,更名鄧小平。
8月7日,列席中共中央緊急會議。會議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12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28年
年初,和張錫瑗結婚。張於1930年病逝。
1929年
夏,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前往廣西,領導黨的工作,準備武裝起義,化名鄧斌。
10月,任中共廣西前敵委員會書記。
12月,同張雲逸、韋拔群等發動百色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任紅七軍政治委員、前委書記。
1930年
2月,同李明瑞、俞作豫等發動龍州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兼任紅八軍政治委員。李明瑞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
在廣西右江地區11個縣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1931年
2月,同李明瑞率紅七軍轉戰到江西崇義後,根據前委決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
4月,在上海寫出《七軍工作報告》,詳述了紅七軍、紅八軍的戰鬥曆程。
8月,到達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
1932年
7月,任中共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支持毛澤東打破國民黨軍事“圍剿”的戰略戰術和正確的土地政策,反對“左傾”路線。
1933年
春,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長。
5月,遭“左傾”路線打擊,被撤銷職務,受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到樂安縣南村當巡視員。不久,調任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
8月,主編紅軍總政治部主辦的《紅星》報。
1934年
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35年
1月,參加在貴州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
6月,調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
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
1936年
5月,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後任主任。
1937年
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中國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爆發。隨後,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8月,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赴南京參加國民黨政府召開的國防會議。
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
1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與師長劉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區開辟晉冀豫邊區抗日根據地。
9月至11月,參加在延安召開的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全會確定,要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重申黨的獨立自主地放手組織人民抗日武裝鬥爭的方針。在會上作關於地方工作的報告。
1939年
7月3日,參加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9月,同卓琳結婚,後一起回到太行山。
1940年
8月至12月,參與指揮百團大戰。這是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的帶有戰略性的對日軍的進攻戰役。
1941年
4月15日,發表《黨與抗日民主政權》一文,闡述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基本理論和政策。
1942年
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書記。
1943年
1月26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級幹部會議上對5年來對敵鬥爭作了係統總結,概括了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對敵鬥爭的重要經驗,並提出今後對敵鬥爭的方針。強調一切政策、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必須掌握中日矛盾的實質,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以堅持敵後鬥爭去影響全國,爭取戰後團結建國。
7月2日,發表《太行區的經濟建設》一文。指出發展生產是打破敵人封鎖、建設根據地自給自足經濟的基礎,發展農業和手工業是生產的重心。
10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與太行分局合並,任北方局代理書記,主持晉冀魯豫地區黨政軍工作。
1945年
6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8月,日本宣布投降。此時,與劉伯承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已擴大為太行、太嶽、冀魯豫、冀南等四個地區。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中央局和晉冀魯豫軍區,任中央局書記和軍區政治委員。
9月至10月,為反擊國民黨軍向解放區的進攻,同劉伯承指揮上黨戰役、邯鄲戰役。
1946年
6月,蔣介石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發動全麵內戰。
8月至翌年1月,與劉伯承先後組織指揮了隴海、定陶、鄄城、滑縣、钜(野)金(台)魚(鄉)等戰役。
1947年
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
6月30日,同劉伯承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發動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8月,同劉伯承率野戰軍主力,千裏躍進大別山地區。在國民黨軍重兵圍攻中堅持了大別山鬥爭,把戰線推進到長江北岸,在中原地區站穩了腳。
1948年
5月9日,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書記、中原軍區及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
5月25日,與劉伯承發起宛東戰役。
7月,與劉伯承發起襄樊戰役。
9月至翌年1月,人民解放軍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摧毀了蔣介石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
11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任書記,指揮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人。
1949年
2月5日,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任政治委員。
3月,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後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
3月31日,為總前委起草《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
4月至5月,同劉伯承、陳毅等指揮渡江戰役,解放南京、上海及蘇、皖、浙、贛、閩等省廣大地區。
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0月1日,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0月至12月,同劉伯承等率部進軍西南,解放川、康、滇、黔等省。
11月23日,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
12月2日,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
2月22日,任西南軍區政治委員。
本年,領導西南地區的土地改革、剿匪、政權建設、恢複和發展生產。
1951年
領導進軍西藏工作。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7月,調北京,任政務院副總理,兼任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後兼任政務院交通辦公室主任和財政部長。
1953年
10月,出席全國糧食工作會議,代表政務院作關於實行糧食統購統銷的講話。
1954年
1月,在全國財政廳局長會議上講話,提出要把國家財政放在經常的、穩固的、可靠的基礎上;財政工作要有全局觀念。
4月,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1955年
3月,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代表中央作《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報告》。
4月,在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6年
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在會上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當選為中央委員。隨後,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57年
3月至4月,到山西、陝西、甘肅等地視察工作,宣傳貫徹中共“八大”精神。
5月15日,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辭。
11月,隨毛澤東率領的中國黨政代表團出訪蘇聯,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大會、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
1958年
8月,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的擴大會議。會議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
9月至11月,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視察工作。
11月至12月,出席在武昌召開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作關於人民公社若幹問題決議的說明。
1959年
1月,主持中共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書記會議並作報告和總結發言。會議主要討論年度計劃、工農業生產和市場安排等問題。
4月,在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作關於經濟工作和國家機構的人事配備的說明。
9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60年
1月,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會議研究了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方針和國防建設問題。
2月,到河南、安徽、天津等地視察工作。
3月25日,在中共中央天津會議上講話,強調要正確宣傳毛澤東思想,不要庸俗化。
11月至12月,與劉少奇率中國黨政代表團參加在蘇聯莫斯科舉行的十月革命43周年慶典和81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
1961年
3月,出席中共中央在廣州舉行的工作會議。作反對平均主義等問題的發言。會議製定了《農村人民公社條例(草案)》(即“農業六十條”)。會後在廣東考察。
4月至5月,《農村人民公社條例(草案)》印發討論後,和彭真到北京順義、懷柔縣搞調查研究,隨後寫信給毛澤東,就條例中有關供給製、糧食征購、公共食堂等問題提出意見。
8月至9月,出席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的工作會議。會議通過了由鄧小平主持起草的《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即“工業七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條”)。
1962年
2月6日,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又稱“七千人大會”)上講話,強調要發揚黨的革命傳統,加強民主集中製。
7月7日,在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上發表講話,提出要恢複農業生產,在生產關係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哪種形式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用哪種形式。
1963年
7月,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赴莫斯科,同蘇聯共產黨代表團舉行會談,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獨立自主原則。
1964年
6月19日,在共青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報告。
7月,到吉林、黑龍江等地視察工作。
1965年
3月,針對江青等對文藝界人士和文藝作品的錯誤批判,在主持召開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提出嚴厲批評。
11月至12月,到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視察工作。
1966年
3月到4月,在西北地區視察工作。
5月,“**”開始。不久,受到錯誤的批判和鬥爭,失去一切職務。
1969年
10月,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縣,在拖拉機修造廠參加勞動。
1971年
9月13日,林彪謀害毛澤東陰謀敗露,乘飛機外逃叛國,途經蒙古溫都爾汗墜落,機毀人亡。
1972年
8月3日,致信毛澤東,希望再為黨和國家多做幾年工作。毛澤東批示肯定了鄧小平的曆史功績。
1973年
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恢複鄧小平同誌的黨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職務的決定》。
8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2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委員。
1974年
4月,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在會上係統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論斷。
1975年
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主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開始全麵整頓,糾正“**”錯誤。
1月至10月,在黨的會議上,在關於軍隊、鐵路、鋼鐵、國防工業、科教、農業等方麵的工作會議上,多次發表講話,提出各方麵都要整頓,整頓的核心是黨的整頓。強調要安定團結,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整頓取得明顯成效。
5月,應邀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年底,在“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再度受到錯誤批判。
1976年
4月,北京發生悼念周恩來總理、擁護鄧小平、反對“四人幫”的“天安門事件”,被撤銷一切職務。
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意誌,粉碎“四人幫”。“**”結束。
1977年
4月10日,致信中共中央,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5月3日,中共中央批轉此信,肯定了鄧小平的意見。
5月24日,同中央兩位有關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恢複鄧小平原任的黨政軍領導職務。鄧小平在會上講話指出,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倡導的作風中最根本的東西。
8月至9月,多次召開座談會,強調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領導和推動科技和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
1978年
3月8日,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主席。
3月18日,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講話,係統地論述科學技術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9月,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朝鮮。後到東北三省、河北省、天津市視察,反複強調恢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提出,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得到滿足。
10月10日,會見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新聞代表團。談話時提出,中國要實行開放政策,要引進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先進裝備,作為發展的起點。
10月11日,在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致詞中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各個經濟戰線不僅需要進行技術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進行製度上組織上的重大改革。
10月22日至29日,訪問日本,出席互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儀式。
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指出,解放思想是當前一個重大政治問題。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幹部群眾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必須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強調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提出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帶動整個國民經濟不斷波浪式向前發展的大政策。這個講話實際上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2月18日至22日,出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中全會恢複了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會議標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的曆史時期。
1979年
1月28日至2月6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後訪問美國,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美。
3月30日,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強調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6月28日,會見日本公明黨第八次訪華團。談話時說,要加強民主就要加強法製,民主和法製兩手都不能削弱。
10月4日,在中共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第一書記座談會上講話,提出經濟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今後長期工作的重點都要放在經濟工作上麵。經濟工作要按經濟規律辦事。利用外資是一個很大的政策。擴大企業自主權,有利於發展生產,必須堅持。
10月19日,在全國政協、中共中央統戰部宴請出席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代表大會代表時講話指出,我國新的曆史時期的統一戰線,已經發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
11月26日,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林達光等。談話時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12月6日,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談話指出,中國20世紀的目標是實現小康。
1980年
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作《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報告,強調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幹擾它,衝擊它。
4月至5月,多次談話指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強調不要離開現實和超越階段。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對不對,歸根到底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5月31日,同中央有關負責人談農村政策問題,強調要因地製宜,實行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製。
7月,到四川、湖南等地視察工作。
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報告時指出,對現行製度存在的官僚主義、家長製作風、權力過分集中、黨政不分、特權現象和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等弊端,必須進行有計劃、有步驟而又堅決徹底的改革。提出要建立退休製度,幹部隊伍要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的前提下,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8月21日、23日,會見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在回答提問時說,我們要對毛澤東一生的功過作客觀評價。我們將肯定毛澤東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9月,辭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
1981年
6月,中共十屆六中全會通過鄧小平主持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徹底否定了“**”,全麵評價了毛澤東的曆史地位,提出必須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會議選舉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
7月2日,中共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書記座談會上講話提出,老幹部第一位的任務是選拔中青年幹部。
8月,視察新疆。
9月19日,在華北某地檢閱軍事演習部隊,講話時提出,要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1982年
4月1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講話,提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四項必要保證:體製改革;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打擊經濟犯罪活動;整頓黨的作風和黨的組織。強調一手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一手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
5月6日,會見利比裏亞國家元首多伊。談話時說,我們一方麵實行開放政策,一方麵仍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
8月21日,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談話時重申,中國是第三世界的一員。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是中國對外政策的綱領。
9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致開幕詞,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
9月12日至13日,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決定他任中央軍委主席。
9月13日,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