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虎口取食(1949~1951)

(1) 應該是漢口。—譯注

(2) 此說有誤,所謂“兩個秘密會社的土匪首領”指地方武裝首領袁文才、王佐。袁、王二人實為紅軍誤殺。—譯注

(3) 此段話未查到有關的中文資料。—譯注

(4) 這段話與陳昌奉《跟隨毛主席長征》一書中的文字有出入。—譯注

(5) 指烈士柳直荀的夫人李淑一。—譯注

(6) 此處引文與偽造信原件中的文字有出入。—譯注

(7) 黃指黃公略。—譯注

(8) 指國民黨第九路軍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譯注

(9) 應該是11月28日。—譯注

(10) 應為10月下旬。—編注

(11) 1932年7月,周恩來以中央蘇區中央局代表身份赴前線,隨即以前方最高軍事會議主席身份隨軍行動,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作戰。他們在紅軍作戰行動方針上與後方中央局發生分歧,為此,毛澤東在這年10月於寧都召開的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上受到主要攻擊,並被迫稱病離開前方。不久,中共臨時中央局決定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麵軍總政委。—編注

(12) 蕭華沒有留在江西。—譯注

(13) “毛主席”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瑞金,毛任“中華蘇維埃主席”時。—編注

(14) 此話未查到中文原文。—編注

(15) 《西行漫記》中譯作“炮銅崗”,但在其他記載中都作“抱桐崗”。—譯注

(16) 應為6月20日。—譯注

(17) 斯坦萊(1841~1904),英國的非洲探險家。—譯注

(18) 指毛和他的夫人。—譯注

(19) 指張學良。—譯注

(20) 西安事變第二天(12月13日),中共機關報《紅色中華》曾提出過把蔣交付人民公審的辦法,後根據國內外形勢,改為“保蔣安全”的策略。中共中央於12月17日獨立自主地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而共產國際(斯大林)的電報是12月20日才收到的。—譯注

(21) 即馬海德博士。—譯注

(22) 指王炳南。—譯注

(23) 此處是音譯,Li Ta Chang。—譯注

(24) 指楊子烈。—編注

(25) 召開“七大”的最初決定是由1937年12月政治局會議所作。到1938年9月六屆六中全會又決定1940年召開“七大”,但是,直到1944年5月六屆七中全會,才選出主席團,通過議事日程,六屆七中全會曆時11個月,先後召開8次會議,於1945年4月20日結束。三天後,1945 年4月23日,“七大”才正式召開。—譯注

(26) 1991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已發文為王實味同誌的錯案平反昭雪。—編注

(27) 該報告發表於1942年4月27日《解放日報》上,當時題為《整頓學風、黨風、文風》。下文中“大司父”係原文如此。—譯注

(28) 這位蘇聯人即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迪韋諾夫。1942年5月至1945年11月,他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記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事後著有《中國特區:1942~1945》(中譯本名《延安日記》)。以下引文見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版《延安日記》。—譯注

(29) 原文為蕭瑜,似誤,應為蕭三。—譯注

(30) 中國通,美國各主要雜誌(如《生活》等)的遠東問題評論家。其評論“常以熟諳重慶政治內幕著稱”。—譯注

(31) 當時,赫爾利是作為羅斯福的私人代表,而非駐華大使身份與毛會晤的。—譯注

(32) 時為美軍觀察組代理組長。—譯注

(33) 此處疑有誤。似應為毛澤覃之子。—編注

(34) 斯大林的講話在《決議》中曾多次被直接或間接地引用。此處與事實不符。—譯注

(35) 此處有誤。劉少奇畢業於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者大學。—譯注

(36) 原名張恕安。—譯注

(37) 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總兵力為127萬,1946年底到1947年初發展到137萬餘人。在全國解放戰爭的第一年年底(1946年7月~1947年6月),我軍損失35.8萬人,其中負傷26.7萬人—包含傷愈歸隊者約20萬人,犧牲6.9萬人;被俘及失散2.2萬人。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3卷,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73,132~133頁。—編注

(38) 此說疑有誤 ,毛毛此時並不在延安。—編注

(39) 此人係王安石。—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