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評價”,會看見另一個世界
當然,這並不表示“因為那個人……所以值得尊敬”的想法是不對的。
隻是,就像我們之前提過的,這歸根結底說起來,仍然是“有條件的尊重”。
我們來看看下麵的例子。
例 無論是誰都有優點,要盡力找出對方好的地方,喜歡每個人。
相信許多人從小就被教導“要去找出每個人的優點”,但是,很多時候不管怎麽找,往往就是遍尋不著所謂的“優點”。
基本上,如果要尋找對方的“優點”,就必須去“評價這個人”。
人們經常說:“這個人很優秀。”這句話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評價。
基於自己所做的評價(或同意社會給予的評價),而抱持尊敬的想法,這就是“有條件的尊重”。
也就是說,“條件”等同於“評價”。
因為有了評價,所以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尊重。
無條件的尊重則不存在“評價”。
無論有著什麽樣的經曆與背景,這個人誕生在世上,竭盡自己的努力活了下來,這一事實就已值得讓人抱持尊重與敬意。
當然,或許對方的生存之道在自己看來,並不十分理想,但如果刻意去“評價”別人的生存之道,很可能就“無法尊重對方”。
請大家暫時先放下“評價”,試著從各種角度去思考,或許就不難發現“如果我處在相同的條件下,很可能也會變成那樣”。
當一個人“無辜”地被某些條件(與生俱來的特質、成長環境或遭遇等)限製了生存方式時,就注定會過得很吃力。
那些說自己“活得很辛苦”的人,大都是被這些條件所束縛。
相反地,有許多受人尊敬者,往往都擁有先天的優勢、身邊的支持者或豐富的體驗,並因此受惠。
例 我的出身不好,一直都在逆境中奮鬥,不管有什麽原因,我就是無法尊重不能努力的人。
一個能在“逆境中奮鬥”的人,除了具備才能之外,應該還擁有“苦幹的毅力”及“樂觀的天性”,或許還遇見了許多貴人。
如果擁有同樣的條件與境遇,大部分的人或許都會成為“能夠努力的人”。
人們經常像這樣,因為自己所無法左右的外在事物,生存方式受到諸多限製。
如果無視於此,隻專注於“是否有能力……”,就會將對方視為怠惰偷懶或一事無成的人。
重點 人無法隨心所欲,都被“條件”所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