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變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麵容(序言)

文學以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形式反映客觀現實,同時也是記錄和展現曆史。時代變遷、戰爭劫難、萬家燈火、個人悲歡離合……曾經發生的一切已然成為曆史,現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一切也將成為曆史,它們都是文學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在這部近40萬字的長篇小說中,有著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故事。開卷掩卷之間,一個個鮮活的麵容躍然眼前。在此,我借用了歌曲《曆史的天空》的一句歌詞作為序言題目。

書名“嬗變”,意即演變。《嬗變》集中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至今西南地區城市鄉村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活,題材涉及“文革”風雲、官場沉浮、婚姻況味、市井百態。時代的演變與政府官員、警察、教師、醫生、老板、轉業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賣**小姐、街頭混混、監獄囚犯等各個階層人物命運的演變,共同構成了小說中的廣闊場景和精彩情節。

文學創作需要直麵過去,直麵現實,不功利、不粉飾、不逢迎、不隱惡,著力突破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和牢籠無處不在,有客觀製約,也有作繭自縛。我深知,既然秉承文學是記錄和展現曆史的理念,那就必須擺脫各類束縛,真實地反映所知、所感、所思、所悟。否則,不僅有違自己的良知,也是對讀者不負責任。

文學創作更需要生活閱曆的積澱。從1990年4月完成中篇小說《舞廳風流》(這也是《嬗變》第一部分《舞榭歌台》的雛形)算起,到現在已經整整22年了。22年間,我由中學教師轉行從政,先後供職於縣、鄉和市級黨政部門,從事過宣傳、文秘、政研、體改、社保、勞動監察、政務服務、信訪接待等多個崗位的工作。與形形色色的人們廣泛接觸,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他們各自的生存狀態,體味他們內心的愛恨情仇和喜怒哀樂。當然,自己並非置身事外的旁觀者。人在職場,我同樣體驗了奮鬥與**,成功與挫折,磨礪與收獲……回頭看來,這些經曆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也正是創作《嬗變》的“厚積”所在。

作家柳青曾說:文學是愚人的事業,隻有勇於放棄名利、執著於寫作的人,才能把文學做好。3年前,我讀到柳青的這番話和他身體力行的事跡,內心深處受到了很大觸動。於是在浮躁之中逐漸沉靜下來,在紛擾之中耐住寂寞,潛心寫作,甘做愚人。初稿完成後,又用一年多時間對小說情節、結構和文字進行了反複多次的修改和錘煉。

《嬗變》是“川戲”三部曲第一部。故事遠未終結,程海平、鄭江、陶嵐、林小玉、張亞龍、洪阿發等原有人物仍然在“川戲”舞台上擔當和變換著角色,上演著人世滄桑的連續劇。與此同時,新的人物、新的故事還將在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三部作品中不斷地湧現出來。劇情下一步如何發展,程海平及其他人物最終是怎樣的結局,現在還難以很準確地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前途命運與我們所處的這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和轉型多元的社會休戚相關,從中同樣會呈現出世態炎涼和人生演變的波譎雲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