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茶香

保康是鄂西北的一個山區小縣城,環城皆山,小城就像綴於美人肚臍上的一顆璀璨寶石,落於荊山山脈的崇山峻嶺之中。

小城雖小,茶卻異常有名。多年來,小城綠茶年年遠銷海內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盛名遠播。

或許正是緣於山高水長,地溫土潤,終年煙霧繚繞,小城的茶才格外清香,格外醇儼。小小一杯茶,就讓人從春喝到夏,從秋喝到冬,喝得人春香夏涼秋甘冬暖。一杯茶喝了一生,喝了幾世,從古至今,依然清清綠綠,賞不盡其秀色,喝不盡其清涼、芳香與甘醇。

小城到處都是茶園,四季溢滿茶香。到小城做客,坐在車上隨眼望去,觸目盤山公路兩側一座座波浪起伏的山丘,大多都栽種著一行行排列整齊的茶樹。這些以往光禿禿的蒼山,如今被山裏人們開墾出來,種成了一坡坡茶園。滿坡茶樹一圈圈環山而綠,就像一隻隻翠綠的玉鐲,層層疊疊壘成一座座翡翠山。輕輕吸一口窗外飛流的空氣,便能嗅到淡淡的清香。立時,鞍馬的勞頓,旅途的困倦就一掃而光。

倘若是春初采茶時節,一雙雙跳躍舞蹈在春的枝梢上的巧手,猶如翻飛在花叢中的彩蝶,撲閃著擷取嫩嫩的葉芽。不,興高采烈的村姑們哪兒是在采茶呀?她們完全是在采擷山的靈秀、水的甘醇、土的芬芳、雲的清潤……雖然從小在茶樹叢中長大,其實我並不懂茶,也不會品茶。隻知道茶香好喝,一年四季喝不夠喝不傷。渴時牛飲,閑時慢啜。盡管喝不出茶的千年曆史底蘊,喝不出《紅樓夢》中妙玉的茶藝,甚至連茶的三品九級滋味也喝不出個所以然,但卻能從茶的秀色中得出美妙的心境,從茶的苦澀中喝出生活的清甜。每每喝得心滿意足,口齒留香。喝到妙處,也隻能俗氣地大讚一聲:“好茶,真香,太過癮了!”

說到喝茶,記得那年省城訪友,滿頭大汗地趕到,朋友忙沏了一杯茶遞給我解渴,端起來一看,滿懷黃紅,小心地嚐了一口,再也不想喝了。連忙叫換茶,可惜家中卻沒有綠茶。無奈我隻得連幹三杯涼開水。此後,我將小城的綠茶介紹給朋友,從此朋友便常常要我幫忙購買小城的綠茶,染上了小城茶癮。

小城的茶很香很醇,走出小城的茶近些年名氣越來越大,據說不論哪個級別的鬥茶博覽會上,小城選送的茶總要鬥回幾顆金獎,遠在其他地方之上。銀獎就更不用說了。因而小城也因茶而名,小城的青山秀水也隨氤氳的茶香四處流芳,引來無數城市的注目。

如果說山水是小城的靈魂,那麽茶一定是小城的氣質了。她清純、優雅、輕靈、含蓄,山妹子般純樸而不媚俗,靈秀而不嬌矜,才氣而不張揚。自然自信地慢慢釋放著濃縮了一冬的秀色與幽香。

茶是草木中最有靈性的植物,小城的人也大大沾了茶的靈秀,一個個意氣風發,**飛揚。我想,倘若不是茶的濡染,李修平和周才彬的散文能有那麽清秀雋永,寫得大山般純樸,流水般輕靈,清茶般有滋有味,讓人久久回味嗎?還有,田德林的小說、楊麗的詩,鄭長寶的書法,江孝元的畫……不都是因了茶的滌**潤濡而格外才華橫溢的嗎?至於走出大山的保康人才,又何止千百,比如鄂青子、曉蘇等等。可是,不論走到哪裏,有誰舍棄得下家鄉的青青綠茶呢?

周作人曾說:“雨天,在一瓦屋紙窗下,寫詩,下棋,品茗,可抵十年塵夢。”餘光中也曾以此景為樂,藉以安慰心靈。從古至今,文人多好茶。遺憾的是,我雖也好茶,卻遠非文人騷客,品不出書中清香,寫不出留芳美文,隻得繼續以小城綠茶為飲,唇齒留香。

原載《人民代表報》2001年10月23日第1330期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