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如雲郵如畫

美女如郵,佳郵如畫。炎炎夏日,走在街上,放眼望去,一個個纖腰熱褲、薄衫短裙的美女猶如枚枚養眼的郵票,風情招展,豔光四射,盡情釋放著青春,展露著美麗,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美是上天對人類的恩賜,這世界需要美。美可以養眼潤目,提精健神;也可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這世界美的事物有很多,漂亮的容貌,盛開的鮮花,燦爛的雲霞,霜紅的秋葉,繁華的城市,寧靜的鄉村……隻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生活就處處都是美。就是那一枚枚不起眼的小小郵票,在愛郵之人看來,也是一張張美麗的畫卷,一處處動人的風景,一個個衣袂飄飄的美女。

看著大街上一個個如花美女風情款款而去,我就想起珍藏於郵冊中的一枚枚美麗郵票。那精美的圖案,流暢的線條,明豔的色彩,還有那朦朦朧朧隱藏其間的五彩熒光,以及淡淡的油墨的清香,不都如當街美女一樣,無聲的散發著誘人的美麗與**嗎?

郵票之美在於形,喜於色。方寸雖小,創作複雜。一枚郵票,從確定主題開始,到票形規格選擇,再到構圖布局、著墨抹色,最後完成印刷,全麵發行,一路下來,都十分精細講究,絲絲毫毫都體現著對藝術之美的完美追求。那纖秀如雲的票形,就是她嬌美的身姿;那精心設計印製的美麗畫麵,就是她漂亮的容顏。而那舞動的圖線,飛揚的色彩,就是她開心的笑靨;那裝點的銘記,修飾的圖文,就是戴在她身上的精美首飾。

方寸郵票,大千世界。小小郵票,枚枚都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涵,不僅外秀於形,光彩如畫;而且內斂慧質,品味高雅,一如秀外慧中的美女,看起來漂亮,讀起來有味,如詩如畫,全身散發著令人傾慕,學而不倦,鑽來不厭的神秘魅力,吸引著愛郵之人精心收藏,用心品讀,細心學習研究。

愛郵之人,集郵賞郵,勝於金屋藏嬌。翻開那一冊冊精美的郵票,就如置身夏日炎炎的大街上,滿目都是如雲美女,所見都是如詩畫卷。不論是珍貴如紅印花般的古典郵票,還是豔如編年票一樣的新郵,都各有特色,各具氣質。或古樸典雅,或優雅端莊,或嬌豔靚麗,或清新時尚,令人情不自禁地徜徉其中,張目揚眉地賞讀,引經據典地研究,舒暢心情,餐飲秀色,流連忘返。

這世界有太多太多的美,郵票就是其中一種惟美。衷心希望,有更多更多的人認識這種美,了解這種美,欣賞這種美,收藏這種美,享受這種美……原載《集郵報》2014年9月17日第37期(總第1978期)第7版難舍書信情

現代通訊技術的發達,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同時也讓許多傳統的東西漸漸淡去。用上了手機,就丟棄了手表。學會了五筆,慢慢就放棄了鋼筆。過去隨便走進哪個郵局大廳,總能看見一排排的人等著買郵票寄信。現在再進郵局,這番場景,恐怕輕易難以看到。

曾經,書信是人們傳遞信息和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現如今,願意拿起鋼筆,以字代語去作心與情交流的,還有幾人?不說別人,我們不少愛郵之人,恐怕也是“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吧。然而,書信畢竟與郵聯係密切,許多許多的郵人,仍是難舍書信情懷,堅持用書信的方式傳遞著集郵信息和郵友之情。我每年都有大量的書信往來,這些書信中,除一般的信息與郵品交流外,更多的是郵情、郵事、郵識的文字傳遞。

給我寫信最多的是襄陽集郵三老之一的陳挺政先生,他長年不輟地用文字與我進行集郵交流,時而商討郵事,時而研究郵文寫作,時而低語細訴,說說郵壇時事,談談集郵心情,時而又虛心誠意地征求提高襄陽集郵水平的意見與建議。陳老的心中,常常思考的是如何促進本地集郵事業更好發展的事情。陳老的信中,也一貫是這種心緒的文字流露。有時,一封書信甚至會長達五、六頁,大大小小的文字密密麻麻的布滿整個信箋,散發出拳拳的愛郵之情與關懷之意。我常想,如果不是知道我很忙,怕耽誤我,是不是會有更多的書信從襄陽寄來?

我喜歡閱讀書信,尤其喜歡閱讀陳老這樣有情有味,又很有針對性的書信。每次閱讀,我都品味再三,細細回複,然後又期待著下次的來信。如果等的時間長了,還會憑生幾許惆悵與失落,仿佛那信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郵票承載和傳遞的文字信息,而是一種寄托,一次次心與心的共鳴。

對於書信,古人是寄予了非常感情的,不論是“烽火連三月”時候“家書抵萬金”傳遞的安康信息,還是“雲中誰寄錦書來”的浪漫情思,都溶入了中華民族渴望和平、美好、幸福生活的良好願望與濃厚感情。

除了陳老,當陽的賀老學明,吳江的唐孝飛、蘇州的王平、方敏等郵友,也常有書信落英般飄來,帶給我一片片燦爛的晴空,一次次的美好著集郵心情。尤其方敏,常常打印得非常精美漂亮,如一箋五彩斑斕的風景,不讀文字,心已先隨著那色彩飛舞起來。

因為喜愛書信,收到書信後認真回複以外,我也常常給郵友寫信,告訴他們一些郵事,交流一些心情和體會。信是私語的天空,不管寫得好不好,都有一片真情在裏麵。前時翻找過去失落的文字材料,無意中竟找出許多舊時的書信,翻翻讀讀之間,不禁感到驟然年輕了許多,瞬間仿佛回到了意氣風發的年代,心中陽光燦燦,豪情萬丈。

也就是那次翻找,還尋得一枚1997年湖北慶香港回歸郵展在襄陽舉辦的門票,想起漢川郵友劉旭先生喜歡這類“灰姑娘”,就順手給旭兄寄了過去。近日收到他的回信,第一句就讓人充分感受到書信永不消失的魅力:“用上網絡以後,傳統的書信就不多用了。收到來信,回到從前的親切,有味”。看來,即使是在用上了方便迅捷網絡的現代,傳統書信的魅力仍然會青春永存。甚至,在許多人的心底與潛意識裏,或許正迫切地渴盼飛雁錦鯉到來哩。

原載《中國集郵報》2009年9月1日第68期(總第1415期)第7版;《集郵報》2009年11月21日第45期(總第1732期)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