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山 望 月

官山在保康縣城東。小城依山傍水,明媚青秀。出城沿曲徑東上三五步,就步入官山。官山蔥林翠木,修篁林立,是個賞月佳地,月出月落看得分外真切。但就這三兩步的距離,我卻極少涉足。原因不是忙碌,也不是生於斯長於斯早已習慣了各種各樣的森林樹木,少了些對原始的獵豔與好奇。而實在是因為遊好山好景是要有好心情的。這心情要純出自然,興由念起,腳隨心走,無牽無掛,無羈無絆,在山水間灑脫信步,在閑情中餐飲秀色,絕無半點勉強與做作。

這裏原來隻是一片茂密的天然森林,生長著高大的榆樹、槐樹和修竹。城裏的人們過慣了現代都市生活,厭倦了浮華的世態,便想歸於純樸,回到自然,求點“野”的情趣。於是就在官山腳下的一片小林之中,精心雕琢了森林公園,於林中樹間搭起了數座造型各異的吊腳樓,頗有點雲南傣族竹樓的風情。

這日飯後獨自閑走,不知不覺竟來到昔日就讀保康一中時來過無數次的官山。記得在那片熟悉得就像自己手掌的小樹林中,我曾無數次隔葉望月。那時候,望月隻是形式,想淡淡的心思,敞初開的心扉,訴低低的心曲才是真。許多回,我都是獨自一人林中望月吟月歎月,看月色淡淡的從遠空虛無飄渺地灑落下來,如同我年少的心思,飄忽不定。唯有一次,我與一位女生雙雙漫步林間,皎潔的月光透過稀疏的枝葉縫隙,灑落在綠草茵茵的地上,如霜賽雪。微風吹過,樹葉輕輕搖動,搖得月光斑駁飛舞,在我們眼前幻起點點清輝光影,亦真亦幻,美妙極了。仰首望月,圓圓的月兒如同一輪普照天下的佛光,散發出聖潔的月輝,輕紗般罩著整個樹林,我和同學就在樹林裏,成為這世界上最浪漫最幸福的人。乘著月光,她教我輕輕唱起了那時流行的一首月光曲:“在小時候,在小時候,月兒朦朦,看著我。長大以後,離家遠走,月兒柔柔,看著我……”我們談得很投機,玩得很開心。同學很高興,執手笑語:月如知己,一生能真正擁有一回足矣。現在想來,那句隨口而出的朦朧心思,一笑成讖,應驗了隻此一次的盡歡望月。畢業後,我們就天各一方,再未相逢。此時此刻,麵對當空皓月,我情不自禁的暗想,“隔千裏兮共明月”的同學啊,你是否一切皆好,是否清純一如當初?

漫步踏進林間,放眼望去,早已物是景非。隨意走上一條小徑,哦!現在已不是當初那些崎嶇簡陋的土路了。輕步走在上麵,少了一份土質的輕鬆柔軟,多了一份放心的平坦與踏實。本來,世間任何事情都如此,有得總是有失的,就像昨天還曾與同學在此共月,如今已是人去樓空一樣。心有靈犀的朋友難道真如知己,共賞一場明月就夠了嗎?

散漫地走上一座小樓,臨欄而望,一輪明月早已掛在黛藍的天空,滿天月光如銀如瀑瀉落而下,照得林間朦朧如霧,柔和的月色為一座座新樓披上了一層誘人的薄紗,地上樹影婆娑,樓前山風輕揚。我曾看過一枚《版納月色》的郵票,畫景相比,畫上沐浴在一片月色下的“傣家竹樓”和那份浪漫情調,還有那西南邊塞特有的民族風情,也不過如眼前這番美妙境致。

“沙上並禽池上眠,雲破月來花弄影”。“殘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練天如水”……昨日這些詠月佳句,今夜又吟與何人聽?更為甚者,曾經林中對月獨歌的抱負與誌向,如今大多早已如落花流水渺渺遠逝,空負明月樽前酒,真是“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夜風清涼,山靜林謐,獨自沉靜在樓台前,我漸漸被當空明月所濡染,心也漸漸歸於清寧。麵對佳月素色,耳旁似又響起了阿炳那清澈如月明淨如水的《二泉映月》,如泣如訴沁人心脾。沉浸於這月潔風輕、山純林雅的官山月夜,凝望著高懸於官山林頂的那輪明月,不知不覺間,心境漸漸平伏,陶醉於月色,超然於林外。

原載《襄樊日報·保康版》2001年12月19日總第1230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