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歐陽修為何貶到宜昌?

我常常以宜昌為自豪,並不完全是因為宜昌的山水,倒是在我們這塊土地上產生過文化巨人屈原,也有過來宜昌(夷陵)任縣令的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就是這個年方三十的歐陽修,在宜昌留下了《戲答元珍》和《至喜亭記》等大量的詩文名篇,尤其是《戲答元珍》裏的“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的清新妙句,至今仍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美的享受。

豪氣衝天的山東人知道文化的魅力,他們以孔子為自豪,“孔子牌”打出了國門,如今聯合國設立了“孔子教育獎”,文化牌打得很是響亮。可惜我們宜昌人“屈原牌”未打響,更何況七品芝麻官的歐陽修呢?不要說打“歐陽修”這張文化牌,就連歐陽修何許人也,歐陽修為何貶到宜昌?很多人都不得而知。

歐陽修本是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四歲喪父,由寡母教養成人,曾隨叔父在我們湖北隨州求學。北宋景祐元年,被任為館閣校勘。他被貶到宜昌的那一年,是景祐三年,即公元1036年。起因是寫了一篇震驚朝野的文章《與高司諫書》。簡單點說,這篇文章是為範仲淹鳴不平。範仲淹當時任吏部員外郎,有感於官吏進退全取決於宰相呂夷簡一人之口,便向皇帝呈上《百官圖》、《帝王好局》、《選賢任能》、《近名》、《推委》等文章。這些文章譏評時政,指責宰相,希望皇帝革除宰相一人說了算的任人弊端。宰相呂夷簡惱羞成怒,便對範仲淹冠以“越職言事,離間君臣,引用朋黨”的罪名,將他貶為饒州知州。

公正地說,範仲淹批評宰相,宰相對範仲淹實施報複打擊,應該說,這是人的本性。倘若不信,古今中外,誰又不願聽好話哩?!作為皇帝的諫官高若訥,隻要公正地履行諫官的職責,是完全可以製止這一起冤案發生的,這可以說是維護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可恨的是,高若訥不僅不主持公道,維護正義,還附和宰相呂夷簡,誣蔑指責範仲淹。血氣方剛的歐陽修,拍案而起,冒著被牽連、甚至被殺頭的危險,寫了一篇義正辭嚴、酣暢淋漓的討伐檄文《與高司諫書》,撕下他“君子”的畫皮,還其抵毀賢者、文過飾非、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落井下石、害人保己的“君子之賊”的本來麵目。

歐陽修此信一出,震撼朝野。歐陽修的同事蔡襄寫詩讚道:“歐陽秘閣官職卑,欲雪忠良無路歧。累幅長書快幽憤,一責司諫心無疑。”蔡詩一出,京城士人爭相傳寫,可見歐陽修這封信的影響力,也反映出人們對正義的擁護和支持。

曆史就是這樣冷酷無情。往往正義的東西有時就很難戰勝邪惡,於是才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冤案、一個又一個悲劇。歐陽修為範仲淹鳴不平,諫官高司諫、宰相呂夷簡之流,就給歐陽修羅織了朋黨的罪名,將他貶到我們夷陵(宜昌)任縣令了。自此,歐陽修就開始經受了他在官宦生涯中的第一次打擊。

我以為,歐陽修被貶夷陵,除了他獨立的人格原因外,最本質的原因是他畢竟是一位革新派人物。在文學上,他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文壇的一代宗師。他從小在隨州求學時,就欽慕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韓愈,學習他的文章,主張文以載道,強調“道”要“切於事實”。在政治上,他積極參加範仲淹等革新派與呂夷簡、夏竦等守舊派的激烈的政治鬥爭,為範仲淹的“慶曆新政”搖旗呐喊。說白了,曆史上革派派與守舊派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守舊派往往占上風,而革新派的命運是悲慘的。至於他們偉大而正直的聲譽,往往是在他們骨頭化成灰之後才傳開的。歐陽修,就是這樣一位令我們宜昌人永遠懷念的改革家、文學家、史學家。

2006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