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植根在山崗上的敬仰
這是近一周來最好的一天。天空晴朗,暖風融融。
就在這一天---2009年4月2日,我和愛人及大姨、舅父舅母、瑪麗、棣華夫婦等一行人,驅車前往撫順縣石文鎮,會合了在那裏居住了幾天的表姐和三位表哥,然後又奔向10裏地左右的燕堡。
燕堡,是姨父的老家,是他從小生活的地方。他就是從這裏走出,去上小學、中學、大學,去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醫療救護工作,後又到祖國的邊陲大興安嶺地區工作……
俗話說,葉落歸根。姨父走了一生,如今又回歸故地---他的親人們按他生前的心願,送他回來了。今天,我們這些他摯愛的親人,將讓他的魂靈與唐家先祖融合在一座山上,使他不再孤寂,在親情的依偎中享受天堂的快樂。
據說,唐氏家族是燕堡的大戶。1928年5月5日,姨父唐忠林就誕生在這樣的環境中。他自小生活在一個當時還算富裕的家庭裏,但他不甘平庸,求學求知,時常眺望遠方那更高的山巒,向往著山那邊的新奇的世界。為了這些,他每天趟過堡邊的小河,去10多裏外的村鎮念小學、中學;為了這些,他又考入了市內的高中,每天徒步走二三十裏路去念書,不管刮風下雨,從來沒有耽誤過上課;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考入了沈陽醫科大學,並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成為一名醫生。適逢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他響應祖國召喚應征入伍,成為戰爭中不可缺少的軍醫,挽救著被戰火噬咬的年輕的生命---他曾連續三個月工作在火車上,往返於朝鮮與中國之間,運送和救護傷員……戰爭結束,他原本可以留在城市大醫院,可他又選擇了祖國的邊陲作為工作的落腳點。寫到這裏,我不禁想到著名作家魏巍筆下的一個人物,即《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兩位“活烈士”李玉安、井玉琢,他們在那場戰爭中都曾負傷,可既沒向上級伸手邀功,又都在回國後甘當普通百姓,一個成為糧庫的普通工人,一個務農40年,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而我的姨父,也是這樣的人。
大興安嶺十八站,是中國地圖上“雄雞”的“雞冠”處---在那裏,姨父度過了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光,以一位醫生的職責,為林區人民的健康辛勤工作。也許是因為艱苦生活的損害,他在中年時就得了胃病,後來手術,胃被割除了三分之一,再後來僅保留了五分之一……疾病,雖然折磨了他的身體,但沒有磨損他的精神。他一直以樂觀的心態麵對生活,麵對世人。在我的印象中,他總是身材挺拔,西裝革履,精神飽滿,風度翩翩,凸顯著知識分子的清雅與儒風。
姨父走了,帶著他的輝煌與平凡,帶著他的夢想與心願。
我為姨父填上一抔土,把敬仰和哀戀植根在早春的季節,植根在他故鄉的山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