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曆程

言為心聲,言必由衷——《心路曆程》序

羅竹風

出版工作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對於保存人類文化成果,宣揚優良文化傳統,提高人民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素質起著重要作用,人類的曆史是連綿不斷的長河,在這條長河中波瀾起伏,閃耀著千萬熠熠光波;出版工作對過去的借鑒和今後的走向,以現在為坐標,也可成為繼往開來,鋪路搭橋,溝通古今中外智慧的有力手段。因此,出版事業是否發達,往往可以窺探一個國家科學文化水準的高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所謂“狀元”,不妨理解為各自的精華,都需要積累資料,總結經驗,探索規律,並結合現實情況,出版有關理論和應用方麵的圖書。事實上,過去我們也是這樣做了的。但遺憾的是,惟獨出版這個萬古長青的專業卻往往被忽視了,因而外界對出版的性質、功能和作用難免存在不正確的理解。認為,編輯嘛,不過是剪刀加漿糊,隨便拚拚湊湊,充其量也隻是“述而不作”,對科學文化並無多大貢獻……這應當埋怨誰呢?還是多作自我檢討吧。凡不大為別人所了解的事情,為生存,為成長,為發展,就必須大喊大叫,千方百計地進行宣傳工作,讓多數人明白,而最有效的宣傳,莫過於多做實事。

近年來,這種“荒原”現象已有改變,有關出版史、出版概論、出版學以及編輯業務知識的書刊陸續破土而出。應當說,這是出版工作者的自我覺醒,是值得我們慶幸的。有關出版方麵的論著,當然可以有較係統的專著,也不妨有近乎雜文形式的短篇文章,多就一件事或一個問題發表意見,進行評述。兩者錯綜交叉,構成出版工作縱深和橫斷交織的概貌,可以從基本理論上加深理解,或針對時弊,提出問題,加以探索……這對端正出版方向,指明去向,同時在出版係統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優良作風,幫助切磋琢磨,揚長避短,共同進步,都是大有好處的。

上海的學林出版社社長雷群明同誌是有心人,他把近十年所寫的有關出版工作的文章結集問世,題名《心路曆程》。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說的:“……是一個普通出版者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其中或許有錯,或許偏激,或許不大中聽,但絕沒有虛偽諂媚或玩世之意。”所有文章都是作者所要說而非說不可的,因而力求存真,反映時代特征,不作違心之論,不作“事後聖人”。我認為這是一種老老實實的態度,不像有的人那樣:過去正確,現在當然也正確,今後無疑仍然是正確的。任何人都有一定局限性,無不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製,不可能超越時空,無所不在的一貫正確。還曆史本來麵貌,正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種態度是永遠值得人們讚賞的。

《心路曆程》收文約150篇,絕大多數都是雜文或隨筆式的短文章,對出版工作所出現的新問題,或讚同,或批評,短兵相接,一針見血,發人深思。全書共分三部分,覆蓋麵幾乎涉及出版工作的各個方麵,大多富有針對性,絕非無的放矢,徒發空論。我認為,出版工作者不妨讀一讀,對十年曆程加以對照和印證,得出經驗教訓。從認識上提高一步。一般文化教育界人士讀過後,也可以了解出版方麵所走過的路和存在的問題,從而增長見識。

至於具體內容,我似乎沒有必要多說什麽了。任何圖書一經出版,就必然產生社會效果,讀者便是最好的見證人,還是有待後人去發掘和評判吧。

199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