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養

東坡居士才活了六十六歲,是很可惜的,象他這樣有趣的人,要是能多活幾年,冠冕堂皇地說,就能為人民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他的小品文是很好讀的,昨晚讀了一則,《記三養》,是這樣說的:“東坡居士自今日已往,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先之。主人不從而過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元符三年八月。”我起初讀不大懂,就在紙上照原文抄了兩遍,才覺得原來是非常好懂的。

他的意思是說,在生活上,有一杯酒一盤菜就行了,即使有人請客,也絕對不能超過這個標準的三倍,隻能少不能多,話說在前邊,要不然就不去吃請了,緣由就在於“三養”。寫這篇小文的一年後,第二年的七月底,他就在常州病逝了。他人生的最後幾年,是他極苦的日子。六十二歲那年,他和幼子負擔過海,與家小痛哭江邊,生離死別,到了海南,初僦官屋,曾因破漏一夜有三次遷移的事情發生,不久還被人逐出官舍,沒有地方居住。這樣困苦的日子,他卻沒有絲毫的衰憊之氣,而是樂觀曠達地活著,同時還保持著嚴謹的生活態度,平日裏仍然對自己要求很嚴。據說《記三養》這篇小文被他貼在牆上,讓自己看也讓別人看的。

南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中說:“凡人能處憂患,蓋在其平日胸中所養。”大致是不錯的,而蘇軾的所養,陳祖美先生認為,就是《莊子`天道篇》裏所說的“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的品質。安分以養福,寬胃以養氣,省費以養財,這不是人人都能想到,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於己有益,於人無害,何樂而不為?但往往事與願違。其實“所養”二字,是關鍵所在,平日裏的所養,也並不是幾項製度、幾條禁令就能訓練出來的,是一種自覺行為,是需要人良知的覺醒的。這“三養”,如果仔細揣摩,於人身心,是頗有益處的,它的功效,實勝過任何的東瀛大補丸或者任何的長生不老藥的,芸芸眾生裏大多都是在舍本求末而已。

東坡居士這小文的標題又做《節飲食說》,吃飯實在是人生的大事,但我們大可不必要把它貼在牆上,心裏能有些念頭,就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