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默然死去

李淵在承天門擺宴,特為秦王李世民產平了隋末以來最強大的兩股勢力接風,席間李世民的將軍們紛紛站起來,爭相為李世民敬酒,大聲喊道:“秦王功高蓋世,天下無雙。”

這使齊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心裏都很不是滋味。特別是李建成,心裏感受到一種分明地挑戰,一種對他太子地位的挑戰,心裏不由得一陣緊張。

作為李淵與竇氏的長子,李建成比李世民足足大了十歲。早在李建成16歲時,就跟隨李淵,在京都及山西等地為官,與李世民、李元吉、平陽三個弟妹,很少時間在一起。李淵太原起兵,密召李建成與李元吉、柴紹等到太原援助,授李建成左領軍大都督並封隴西郡公,授李世民右領軍大都督並封秦公。從那時起,李建成與李世民分掌兵權,參與起義。

李建成本人,長的高大英俊,為人豁達寬厚,才能、膽略,都不在李世民之下,隻是李淵即後位,成為皇太子的李建成今後要繼承王位、要做皇帝、主理國政,按照慣例,他必須在京輔佐李淵,主持唐初大政。這結果,當然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樣去四處征討,建立顯赫的功績。

如今,李建成剛目睹了李世民進長安時享受著的皇帝禮儀、聽到將軍們放肆的禮讚,正非常難受時,又聽得李淵大聲宣布:“現在,朕封秦王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自行任免官員。”

“這樣一來,秦王府豈不成了一個小皇朝麽?何況他本來又野心勃勃!”李建成萬般地擔心,這擔心得到謀士魏征的讚同。

“秦王在滅掉劉武周後,即在府中開文學館,召納四方文學之士,還將他們分為三番,更日值宿,供給珍膳,恩禮優厚。秦王自己,則趁著辦公事的閑暇時刻,隨時到館中,與各位學士討論經典文籍。有時候討論的夜了,就在那裏睡。甚至還讓閻立本畫上學士們的畫像,相互大加讚賞。秦王如此尊重文士,這說明秦王已由軍事轉向政治,說明他對政權懷有野心。”魏征感慨地說完又建議:“ 如今之計,隻有及早製襯,方可免血腥。”

於是他們商議首先剪除皇上身邊親近秦王的人,然後再一一除掉秦王身邊的將軍、謀士。如今李淵身邊親近李世民的,首推劉文靜,李建成開始找機會向李淵說劉文靜的不是。

原晉陽令劉文靜和李世民一起策動起兵,南征北戰,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此時地位僅在裴寂之下。可劉文靜對裴寂隻會陪李淵喝酒、送李淵女人越來越看不起,倆人遂發生矛盾。公元619年的一天,劉文靜酒後口出怨言,裴寂等乘機陷害,說劉文靜欲反朝廷,此前李淵剛聽了太子說劉文靜的許多不是,於是殺死劉文靜。

這時的李淵,已經親眼目睹一座寵大的隋帝國大廈突然坍塌。這個帝國,曾是那樣的強大,好象是可以長存下去千年萬年,卻不料轉眼之間,就已經煙消雲散。真是太可怕了!而今,李淵的唐帝國剛剛建立。他不敢有半點僥幸的念頭,隻能小心翼翼地來經營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帝國,讓他盡快地成長、成熟起來。基於這樣的認識,李淵認認真真地總結前朝的得失,全力以赴地試圖使他的帝國能夠平安成長。

對隋朝原有的製度,李淵進行了一些改革,而且有不少新的發展。他建立了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政治製度,設置禦史台為監察機關,監督、彈劾文武百官。對發展經濟,李淵實行均田製和租傭調製,意在讓人人有田可種的同時,能對貴族的田地進行限製。

關於法律,隋末時煬帝曾谘意妄為,人言為法,法的混亂滋生了許多天大的禍患,李淵對此曆曆在目,感受頗深。為了凡事能有法可循,李淵在長安稱帝後,即廢煬帝的《大業律》,在文帝《開皇律》的基礎上,修訂新的大唐律法。

關於軍事製度,作為軍事世家的李淵,對創始於西魏宇文泰時期、經北周、隋朝皆用的府兵製非常欣賞,早在太原起兵進軍長安的途中,李淵就將其逐步在軍隊中實行。這種府兵製,把練兵權和領兵權分離,以防止將領擁兵自重,對抗中央;同時它又建立在均田製的基礎上,將兵農合一,使士卒平時在家生產,遇事出征作戰,可以從根本上減輕國家的負擔。

對於人才的選拔任用,李淵更有自己成熟的經驗和看法。他大膽地對隋創立的科舉製度進一步完善,使考生中不但有國子監所屬學校的學生,也有各地的私學中通過州縣保舉的學生,同時還將科舉分為常舉、製舉兩種。每年定期舉行為常舉,由皇帝臨時確定的為製舉。這樣一來,不但為讀書人敝開了仕途之道,也為皇帝臨時選賢提供了方便。

如今天下一統,幾個兒子又這麽能幹,李淵大展宏圖一番後,思想鬆懈下來,開始廣納妃嬪,安於後宮享樂;對政治事務,己不再像以前那麽關心了。可是他很快就發現,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己經由明爭暗鬥,發展到你死我活的鬥爭。

李世民一直在等著父皇兌現封他為太子的承諾,可一次又一次都失望了,正窩了一肚子火,自己最信得過的朝中大臣劉文靜又被莫須有地斬殺,秦王府中的最得力謀士惟杜如晦與房玄齡,也被太子的人告密要把他們排擠秦王府。

對此種種,李世民的第一次有力反擊是告太子讓慶州都督楊文幹私自招募兵勇,準備謀反。

李淵明白太子不可能謀反,私自募兵隻為對抗李世民,可私募兵勇是犯禁的事,李世民告上來,就得給他個答複。李淵實在無奈,先把太子拘進鐵石房裏,喚來李世民說:“太子己認錯,該如何處之,想聽聽你的看法。”

李淵隻想讓幾個兒子和睦相處,希望能聽到李世民為太子求情,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兄弟和好如初,皆大歡喜,然李世民卻不讓他舒心,堅持要父親稟公處理。

李淵第一次感到李世民這麽無情,想到自己曾給他的許諾,一時又沒什麽辦法來放過太子。眼看李淵為難、太子危險,突厥鬱謝設卻給這個難題帶來解決的機會,他領著數萬鐵騎,躍過黃河,正在向南挺進,要來攻打唐王朝。

李建成在謀臣魏征的建議下,立刻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主動請櫻,去平突厥。這樣一來,既給了李淵放他的理由,又在謀臣魏征的建議下,名正言順地請求皇上將秦王的幾員猛尉遲敬德、秦叔寶、段誌玄等都征調來自己麾下,試圖在厚待之後爭取他們歸順,這樣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驍將掌握在自己手中後,順利地除掉秦王李世民。

兄弟倆的事情己經到了有他無我,有我無他的地步,李淵卻還希望他們能和睦相處。趁著風和日麗,李淵帶了李世民到後宮花園,認真地回憶著,輕輕地念出自己孫子的一串名字:“李承乾、李寬、李恪、李泰、李佑、李愔,”念完問李世民:“如果朕沒有記錯,你應該是六個兒子的父親了。請你告訴朕,你對你的這六個孫子,最喜歡其中的哪一位?”

“稟父皇,兒臣實在說不出最喜歡誰。”

“為什麽?難道都不喜歡?”

“不,是兒臣對他們每一個都非常地喜歡。”

“這就對了!看來,在這一點上,父皇跟你一樣,對於你們兄弟幾個,建成、元吉還有世民你,父皇也是一樣地非常喜歡,根本分不出更喜歡誰,隻是希望你們都能過得很好。”

李世民立刻明白了李淵的心意,拜倒在地說:“父皇,兒臣已是為父之人,早已深深地感受到您的慈愛。父皇特設天策上將一職,使兒臣位在王公之上,特準兒臣開天策府,又賜弘義宮居住,更是殊遇無比。對於這些天大的特殊恩賜,兒臣銘記於心,一生一世地感激,雖肝腦塗地,不足報答其萬一。”

李淵聽了,心裏雖然有點兒感動,卻還很不滿足,他在心裏喊道:“二郎啊,你為什麽不對朕立太子一事,表表忠心呢?”

李世民告別父皇時,看到父皇臉上的遺憾,低頭走出來後在心裏說:“皇權太過誘人,要我做一輩子臣子,實在不甘心。父皇啊,此事我隻能辜負你!”

當太子西征突厥凱旋歸來時,李淵原本想好由自己出麵,大張旗鼓地去為太子接風祝賀,可太子卻建議說:希望由皇弟秦王出麵,在玉泉宮為他與齊王接風。李淵沒想到太子是想借此除去李世民,還以為強大起來的太子是真心想與李世民通好,便高興地答應了。

而李淵更沒有想到的是,他正與兩愛妃在水中舟上快樂時,李世民竟走上船來,告訴他說:“張妃與尹妃同太子與齊王關係曖昧!”

這是李世民要對太子動手的第一步,李淵雖然沒看出有這麽嚴重,卻還是看清了李世民一心要扳倒太子,雖然不痛快,可李世民有人證在手,並說可以當麵對質。

李淵咬牙切齒地罵了李建成幾句說:“明天一早,你就帶魏人來宮中,朕令太子與齊王也來,讓他們三人六麵,當庭對質。”

李世民目的達到,看了看他的父皇,轉身匆匆離去。

李建成本來是生性豁達的人,當他下定決心要在玉泉宮宴席上誅殺李世民之後,就一直在大相經庭的兩種理由之間掙紮。倒底是殺他還是抓起來呢?正想著,劉公公進來,奉旨來請太子與齊王速速進宮。

李淵的居所,為之禁城,位於長安的中心、太極宮北麵。要去見李淵,僅北門一處要道可以進去。北門高大雄偉,地勢險峻,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又叫玄武門。因是通往禁城的要道,皇宮的衛隊,都駐守在玄武門的附近,捍衛著宮裏的皇上、皇妃、太監、宮女們的安危。

天還沒有亮,李世民親率他的十六名將軍,八百勇士,悄然地分頭部置在玄武門內。本該守衛玄武門的衛隊,突然接到常何的命令,都紛紛地後撤了兩裏。

常何拿了李世民的重金,又不知道事情將是怎樣一個結局,於是就做了一個自以為是非常聰明的決定:把衛兵撤回,兩邊都不得罪。常何認為,這樣一來,兄弟仨誰贏了,都不會與他過意不去。

雨後的道路有些泥濘,沿途的景物卻更加地明媚溫馨。天比往日裏更藍,鳥兒的鳴叫也更加婉轉動聽;遠山近樹,紅花綠草,都象剛有人認認真真地洗過一般,潔淨明亮得讓人眼目一新;更有空氣中飄**的有些潮濕的清香,讓人陶醉不已。這大自然的景物,真讓人不想這麽快就離去!

太子本來有許多大事要做,可父皇偏在這時傳他進宮,心裏雖然有一萬個不高興,可還是得去。玄武門剛到時,四弟齊王李元吉率領他的衛隊正疾風般的狂奔而來。看他帶這麽多人,李建成瞪了元吉一眼,說:“這是我的轄地,用得著你這樣小心?”

兄弟倆策馬進了玄武門,走在青石鋪就的路上,再無外麵的泥濘,除了兄弟倆馬蹄踏地的聲音,周圍更是安安靜靜。李建成與李元吉兄弟倆一陣飛馳,轉眼到了臨湖殿。再往裏去,便是禁宮了。兄弟倆同時拉緊僵繩,兩匹寶馬,似乎聞到了什麽險情,很響地打著噴嚏,昂頭刨蹄,嘿、嘿長鳴,鳴聲驚起殿前古樹上的烏鴉,哇哇地嘶叫著,撲騰騰地一隻隻飛起。

李建成與李元吉看了,心裏都有些兒吃驚,忽然發現這裏的衛兵突然換成了一張張陌生的麵孔,正有所醒悟時,隻見側麵濃樹後麵,秦王李世民和尉遲敬德、秦叔寶等大將策馬奔來。

李世民也不搭話,拔劍朝李建成就刺。李元吉策馬向前,橫恒在李世民與太子的中間,尉遲敬德、秦叔寶立馬過來將他們兄弟仨人團團圍住。隨著一聲慘叫,李建成倒下馬來。? ?

李元吉雖然力大勇猛,但與武藝高強的秦叔寶對抗,還是稍稍遜色。眼看劍法零亂,漸漸不能支撐,忽聽得太子一聲慘叫,心頭一驚,被秦叔寶抓住這一瞬間,一劍刺中心髒,登時斃命,也倒下馬來。

太子、齊王已死,李世民讓心腹尉遲敬德帶甲入宮報告李淵。

此時,李淵正和大臣蕭禹、裴寂坐在一隻小龍船上,悠然自得地在南海池中**漾,忽見尉遲敬德全副武裝立在岸邊,一時十分震怒。

“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把他們處死,特派我前來保駕。”

李淵聽了尉遲敬德的話,頓時驚得目瞪口呆。旁邊的蕭禹等,忙勸李淵把國事都托付給秦王,以免再生血腥;尉遲敬德也敦促李淵下詔,令諸軍悉受秦王節製,以便製止東宮和齊王府軍隊的騷亂。李淵無奈,隻好寫下詔書,命令所有軍隊悉聽秦王處置,並詔立世民為太子。

李世民有了詔書和太子位,很快控製全國局勢,李淵無奈,表示願早些退位。公元626年8月,李世民正式登上皇帝位,李淵卻徙居到太安宮,過起毫無權力、心灰意懶太上皇的生活。

李世民在表麵上對李淵還是隆禮相敬,滿足他的享樂需要,還專為李淵在長安城東北修建大明宮,作為李淵的養老享樂之所。可長子、四子連同他們的兒子都被李世民殺死,李淵又悔又恨,卻無力也不願與兒子相鬥,隻能默然而退,過他太上皇的生活。

公元635年5月,李淵默默然死去,時年71歲,諡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獻陵。

李淵的一生,在馬上得到天下,經過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他處變不驚,計謀超絕,往往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他胸懷寬博,常常不戰而屈人之兵,盡可能寬恕和放過敵人,終成一代開國帝王,建立了大唐帝國。建國之後,他宅心仁厚、待人誠懇,堅持以心治人、造福百姓,是少見的好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