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統天下

奪取長安是李淵統一全國戰略的第一步;殲滅群雄、消除割據則是他的第二步。第二步的第一階段還要和好突厥,經略西北,鞏固根本;第二階段就是消滅關東、江南等群雄,統一全國。

總的來說,深諳政治的李淵基本方略是各個擊滅,先北後南。有了這樣的政治思路,李淵入據長安後,就“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氏、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李淵采用政治招撫的手段,達到了不戰而勝、拓土徠民的目的。在此後征服群雄的過程中,他采用的大多都是這種軍事進攻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手段。

在李淵登上皇位還隻有30天時,薛舉派他的兒子薛仁杲領兵前來進犯,十餘萬大軍,將扶風郡城團團圍住。李淵親自點將,命李世民為帥征討薛仁杲。李世民不負父望,在扶風斬敵萬餘,擊潰薛仁杲,將唐的勢力擴充到了隴右一帶,使關中的局勢得到穩定。

可是,事情過去還不到半年,武德元年都還沒過去,薛舉又親自領軍前來進犯涇州。李淵剛做了皇帝,百廢待新,有許多政務需要處理,不能親自前去征討了;李建成生為太子,理所當然該留在京城協助父皇處理政務;三弟玄霸早已被殺;四弟元吉在戰事上能力相對較差,李淵審時度勢,封李世民為西討元帥,繼續討伐薛舉。

此時的李世民,還不到二十歲,隻是個青年,可他已經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又是一個位極人臣的宰相、秦王、幾十萬大軍的統帥。

關於此次戰爭,以李淵的眼光來看,是在所難免的。薛舉即使不來侵犯,他也要派兵前去征剿。他已經做了皇帝,其雄心壯誌絲毫也不亞於他的姨表兄隋煬帝。他李淵決不是要安居國中的一偶,與王世充、薛舉、劉武周等分享做皇帝的快樂,而是要一統這東方的泱泱大國,讓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作為從小生活在充滿政治氛圍中長大的李淵,對於怎樣治理自己的國家,他已經有著相當成熟的知識與經驗,他很想將他做臣子時的一些想法都趕緊來付諸於實踐。作為軍事世家,他對於征戰也有著很好的經驗和知識,製定了一套完整的先西後東的戰略部署。當他談出自己的這一見解時,得到了二兒子李世民非常的理解與支持,這使他大為高興,更加放心地將最精銳的部隊都交到兒子手裏。

“東方雖有王世充、李密兩大勢力,但他們正在洛陽鏖戰不休,一時都無暇顧及關中。更何況,抗拒東方來犯之敵,我有崤、函之固,憑險而守,非常容易。而西麵薛舉所占的隴右地區,是關中的大後方,與關中關係密切,且在地勢上有高屋建瓴之勢,隨時都可能向關中發起攻擊。所以,隴右不定,關中難安。正因為這樣,就是他不來,我們也應首先去征討他、徹底滅了他。隻有這樣,我們關中的大後方,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寧。”

李淵的這一番話,是在李世民出征前說的,那時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在一旁聽著。李淵深知,在奪取一個國家之後,要鞏固她,發展她,非常非常不易。他曾經顧慮重重,憂慮奪取天下後各軍事力量對他的攻擊。沒想到上天給了他幾個好兒子,特別是李世民!

早晉陽起事時,是李淵親自托囑他的兩個兒子——李建成與李世民。一個在河東密招豪友,一個在晉陽潛結英俊。如今的太子府與秦王府,都是人才濟濟,這使李淵萬分自豪和高興。因為他想到要妨所有的人,卻一絲兒也沒有想到要妨自己的兒子。他高坐在帝王的寶座上,捋著日益變白的胡須,非常愜意地想著:

太子,可以用他的人才來協助朕的治理國家;秦王,可以用他的人才來替朕平定天下。養兒的好處,朕可謂天下第一,朕可以高枕無憂了!

看著李建成兄弟仨手拉手,親密無間,有說有笑地,李淵感到無比的欣慰。

李淵派秦王李世民為元帥西擊薛仁杲後,他相信雖然是虎狼之師的薛舉不是李世民對手,但卻擔心在李世民與薛舉作戰時李軌前來騷擾,於是便用認親和封官的手段相撫了李軌,從而對薛舉形成戰略牽製,以減輕關中地區的壓力,確保李世民西擊薛舉的勝利。

為能聯合李軌,已做了皇帝的李淵不惜低聲下氣,在給李軌的書信中,稱他為“從弟”。結果,李軌接到“從兄”的書信,自然非常高興,不但慨然答應李淵交辦的所有事情,還特派了親弟弟李懋,來到長安,以表相交之城意。李淵見了李懋,即拜為大將軍。同時冊拜李軌為涼州總管,進封涼王。事情辦到這個地方,李軌自然竭盡全力,從西麵牽製薛仁杲東進。

為了李世民西擊薛舉的勝利,李淵可謂用心良苦,精心盡力地做好一切該做的事情,旨在為李世民的勝算多幾成把握。不料,正當李淵撚須自喜時,傳來李世民大敗而歸的消息。

李淵又氣又惱,更是擔心。如今雖說做了皇帝,但這時天下同時做皇帝的還有薛舉、劉武周等人,就是那對李淵委曲求全的李軌,也隨時有可能要來做個皇帝。倘若不能擊敗薛舉,到時候劉武周與王世充有了個了結時,再回過頭來與他李淵共爭天下,事情恐怕就難辦多了。更何況,明明是勝算在握的一仗,怎麽打得這麽一塌糊塗?!

李淵真想將李世民喚來,狠狠地臭罵一頓。但是他忍住了,他想起了在他舉兵之後這幾年來兒子的所作所為。“他簡直就是一個軍事奇才,我不能因為這一次失敗就對他責怪。更何況,這統一天下的長期征戰,還需要他一年年地打下去。”李淵心裏想道:“我不能就此折了他的自信,我要給他些時間,讓他好好地反省反省。隻有他自己知道錯在那裏,他才會避免在以後的戰爭中重滔履轍。”

李淵這麽想著,心情漸漸地平靜下來。他先後傳來李世民身邊的幾個謀士,一一詳細詢問當時的情況。當他得知劉文靜、殷開山等支持了李世民,錯誤地與敵擺開戰場大戰時,不由得怒火衝天了。他龍顏大怒,要殺雞給猴看,斬了劉文靜。

可李世民在請求整頓軍隊、半月後再出戰薛舉的同時,請求李淵不要治劉文靜、殷開山的罪。李淵無可奈何,隻好點頭答應。

為進一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李淵這時提出必須“各因部校,序其統屬”,恢複府兵製,分關中為12道,置12軍。一年之後,12軍各立軍號,分道治軍,耕戰結合。建立12衛和東宮6率,完善了中央軍事體製和府兵的編製,既沿用了隋朝的一些做法,又有所發展。這是後話。

關於如何治軍,李淵語重心長地告誡李世民:“一定要注重廣施恩惠,不惜重賞;同時又強調嚴肅軍紀,禁止侵暴百姓。同時要積極爭取敵軍起義,收編敵方的隊伍,以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對歸順者,要封他高官;對抗逆者,在將其打敗後,一般也隻誅殺首領,對其餘的人采取寬赦。要善待俘虜,賞罰公平,不分貴賤,論功行賞。”

李世民原本也是這麽做的,第二次征討薛舉,就更加注意了。這次該李世民有運,兩軍對陣沒有幾日,薛舉竟然病發突亡,年青的薛仁杲倉促繼位,與老將軍們離心離德,結果剛剛開戰,就要斬大將,搞得眾叛親離。李世民

在同樣的地方與薛仁杲展開決戰,幾經衝殺,秦軍死傷慘重,四散潰逃。李世民率軍一路砍殺,大獲全勝,俘獲西秦精兵萬餘人,得男女百姓五萬餘口,薛仁杲被活捉押到長安後,李淵放不下上次損兵折將之恨,堅持將其斬首。

薛舉既亡,此時關東李密與字文化及、王世充等又正殺得難解難分。對於他們,李淵仍采取坐觀虎鬥、以敵製敵的策略,繼續集中精力對付西北群雄。

如今,在西北群雄中對長安威脅較大的,就隻有劉武周了!

李淵正擔心劉武周,劉武周竟令宋金剛率二萬精兵進駐了黃蛇嶺。這裏是太原北麵屏障,與太原僅在咫尺之間。守衛太原的李元吉令大將張達前往禦敵。沒打多久,張達全軍覆沒,李元吉趁夜逃到長安。李淵派出左武衛大將軍薑寶誼、太常少卿李仲文前去迎戰,結果又是全軍覆滅;再派右仆射裴寂去,還是潰敗逃亡。

宋金剛屢戰屢勝,很快占據山西除太原與西河之外的整個地區,不久又攻占了太原。

壞消息一個個傳來,李淵聽得心驚肉跳,就在這時候,又傳來蕭銑派兵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王朝峽州、巴、蜀等地的消息,李淵心中更是大驚。他心裏明白:事情再發展下去,就意味著他的皇位有可能出現問題,無奈之下,隻好下旨:“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

手諭正要發出,李世民大敗薛舉,親率得勝之師從隴右前線凱旋歸來,聽說李淵想放棄河東地區,便連連搖搖頭說萬萬不能放棄。

“戰之不利,放棄不能,如之奈何?”

聽了父皇的話,李世民主動請求:率勝利之師,再戰劉武周。李淵感動不己,親自為李世民送行,還悄悄地對李世民說:“這次我兒得勝回來,到時就立你為太子。”

李世民聽了,心中一熱,渾身是勁地率軍迎戰劉武周。

在柏壁,李世民與宋金剛整整對峙了三個多月後,終於大敗劉武周,還得到了尉遲敬德這麽一員所向披靡的勇將。劉武周北逃後被突厥殺死,至此所部滅亡,占領的原唐王朝的山西失地連同代北地區,盡數歸唐王朝所有。

這時,關東的王世充、李密、於文化及、竇建德四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還在征戰不休。宇文化及縊殺了隋煬帝,立秦孝王之子楊浩為帝,自稱大丞相以後,引兵十餘萬西歸。不久,他的內部發生爭執,宇文化及殺了司馬德勘。而留在東都的群臣,則奉越王侗繼帝位於洛陽,招瓦崗軍領袖李密為太尉,討伐宇文化及。

黎陽一戰,宇文化及敗走魏縣,在知道自己必敗時,還斷然毒殺楊浩,自己做了皇帝,並十分得意地說:“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

李密打敗宇文化及後,來不及高興,內部也發生變故。王世充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權發動政變,童山一戰,使李密元汽大傷。王世充乘機進擊,於偃師再次大敗李密,招降李密手下大將單雄信,生擒秦叔寶、程知節、牛進達等人。

李淵聞報大喜,即派人趁機遊說李密部下魏征,請他勸說李密歸唐。敗得一塌糊塗的李密聽從了魏征的建議,率敗兵兩萬人降唐。

在李世民戰劉武周時,王世充、竇建德曾趁機肆意對唐展開攻勢,不斷攻占唐在河南的城鎮。李淵當時不敢去派部隊去征援,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關東之地,被竇建德與王世充一一占去。待李世民收複山西失地凱旋歸來,唐軍在關東所占地盤已盡數失去。

現在,到放手對付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時候了!隻是,該先進攻誰呢?王世充兵力集中洛陽,易於全殲。洛陽乃隋之東都,攻克之後,在政治軍事上的影響,都更大。更為重要的是:若先攻竇建德,王世充必然要出兵夾擊,使我腹背受敵;反之,若先打王世充,竇建德很難去幫他。

這麽想明白了,李淵決定再派李世民去打王世充。可這次李世民沒上次那麽充滿**,反是眼巴巴地望著李淵。李世民在想父皇曾許諾的太子之位,可李淵聽信了後妃們的求情,此刻又反悔了,他決定還是保留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更好。可他沒想到這不但直接導致了兄弟之間的不和,還成了兄弟倆激烈爭奪太子的導火線,最後釀成了他李家的大慘劇。

李世民見父親無動於衷,隻好以大局為重去打王世充。為保證戰爭的勝利,李世出兵以後,李淵考慮到此時突厥北去,幽州的羅藝已歸順大唐,可以從北麵牽製竇建德的軍力,北方暫時無憂;於是放心地派出剛投降的徐世績從黎陽方向,對王世充部進行牽製;又擔心李世民圍攻洛陽時盤踞長江中遊的蕭銑有可能趁虛襲擊,就再派河間王李孝恭與李靖一道率軍自金州出馬蜀,沿長江而下直逼江陵,使蕭銑自顧不遐,不能有所作為。

不僅如此,為防萬一,待李世民走後,李淵立即在關中實行一項新令。將十二支部隊,分別安置到關內的各個州郡,讓他們一麵操練,一麵墾荒,為前方提供足夠的兵員與糧草,以確保戰事的勝利。

早在618年5月,洛陽知道隋煬帝被殺的消息,守將們便擁立隋煬帝長子楊昭之子,越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第二年4月,王世充政變,奪取了政權,改國號為鄭。王世充打敗李密後,又擁有了關東地區,勢力更加強大,正躊躇滿誌、洋洋得意時,聞報李淵派他的二公子、秦王李世民率兵來攻洛陽,數萬唐軍已達離洛陽70裏的新安。

王世充作為李淵在中原的最主要對手,最後還是被李世民包圍在了洛陽一座孤城裏。王世充向北邊的竇建德求援。竇建德來了之後不久被李世民擊敗成了階下囚,王世充在絕望中獻城投降。李淵還來不及替李世民慶功,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又舉兵反唐,而且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又恢複了原來竇建德的領地。

李淵隻能讓李世民再次前去征討,李世民與劉黑闥所部兩萬人激戰,從中午到黃昏不分勝負,李世民便命唐軍決堤放水。大水淹來,劉黑闥隻能敗退,去投奔了突厥,不久又卷土重來。李淵隻好再命李元吉前往征討,結果被劉黑闥擊敗;又派太子李建成又親自出征,采納了謀士魏征的策略,安撫民心,這才瓦解了劉黑闥的部下,劉黑闥在敗退時被殺死。河北和山東地區,終歸平定。

李淵在派李世民東征王世充時,還命大將李靖領兵南下攻取長江中遊的蕭銑。李靖出奇製勝,在長江水漲、蕭銑認為他不能用兵時,李靖偏偏說服眾將趁機進軍,大敗蕭銑軍。蕭銑最後聽從了中書侍郎岑文本的勸告,投降了唐軍。

這一來,就隻剩下了割據江淮一帶的杜伏威,他占據曆陽,自稱總管。唐軍圍攻洛陽時派人招降他,杜伏威便投降了唐朝,被李淵封為吳王。杜伏威讓屬將輔公石留下統領兵將,自己請求入朝,留在長安做了人質。幾年後,輔公石起兵反唐,稱帝對抗唐朝,結果李淵將杜伏威殺死,派大將李靖等討伐輔公石,當地武裝歸唐心切,捆起輔公石送往唐軍營中,江淮地區也宣告平定。

至此,李淵經過10年的統一戰爭,終於掃平四方,統一了隋末農民起義軍和隋朝殘餘將領割據各個地方,使天下歸唐。